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又到了春游踏青赏花的好时节。“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今日出门春已半,樱花如霰晓莺啼”冬天随着冰雪的消融渐渐远去,春天在杨柳的新绿中悄然而至。随着枝头...
多地推每周2.5天弹性休息制度“休休休”能否换来“买买买”?
原标题:追热点丨豪横休假?多地推“周末plus”每周2.5天假期,“休休休”能否换来“买买买”?
扩内需和促消费的当下,“诗和远方”在周末就可以触手可及?
近期,江西、南京、浙江、甘肃陇南、河北等多地提出试行或鼓励每周2.5天弹性休息制度,旨在促进当地旅游、消费市场的恢复与发展。但其能否落地备受公众质疑。
网民戏称“连双休都不能保证,2.5天还有戏吗?”“孩子周末要上补习班,难道是鼓励家长自己出去旅游?”
此前也出台过类似政策,但最终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消费、旅游市场备受影响,2.5天弹性休息制度能否激发假日效应?
多地加入“2.5天假”行列
为了促进疫情后消费市场复苏,4月11日,南京市召开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四新”行动动员发布会,提出“培育新消费,打造夜间经济品牌,试行每周2.5天休息制度”。
具体而言,鼓励各类企业在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灵活试行每周增加0.5天休息,支持有条件的事业单位适时试行每周2.5天休息制度。
资料图:旅客进站。昆明局集团供图
其实,“2.5天小长假”并非新规。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鼓励“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的2.5天休假模式。此后,10余个省份出台了鼓励2.5天休假的意见。
如今,为了拉动疫情后消费回补,多地再提推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
3月30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指导意见提出,将鼓励推行周末2.5天弹性休假。
3月24日,浙江省发文鼓励实施一周4.5天弹性工作制,支持有条件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3月19日,江西省发通知称,今年二季度试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
3月12日,甘肃陇南发通知称,每周星期五下午,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完成工作任务,安排好值班人员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其余职工休假旅游等。
为了更好地刺激文旅消费,有的省份还同时安排了消费券或“周五下午景区门票半价”等配套政策。不难看出,2.5天弹性休息的核心在消费而不是休息。
轻松旅游、快乐消费,这个可以有
“如果是真的那可太快乐了,两天半完全足够进行一次轻松的短途旅行!”在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赵小姐看来,2.5天假期对于旅游业会有极大的促进。
“多了半天的休息,延伸出的消费场景其实不输整天。”赵小姐认为,如果能在周五下午就开始旅程的话,很多旅客就不用坐夜班卧铺或者周六一大早出发,舒适度更高,酒店也可以多一天收入。如果是短途自驾游的话,最近油价也处于低位,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也有从事餐饮行业的工作人员表示,双休日门店的流水是一般工作日的2.5到3倍。增加半天的休息日对于餐饮行业的促进将直接反映在客流人群上。
乌镇景区美景。乌镇景区供图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次下降56%,收入直降69%。苦捱寒冬的旅游业亟待“解冻”。
几天前,中央发文明确规定“全国性文体活动及跨省跨境旅游等暂不恢复”,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各地都在力推的旅游消费回血,主要游客可能还是来自省内。而每周增加0.5天的时间,恰恰有利于促进省内的中短途旅游。
“如果每周试行2.5天休息制度,会对旅游行业复苏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能满足短途旅游需求,对周边游复苏有很大促进作用。”中旅江苏国际旅行社产品中心总经理崔健表示,在政策扶持下,随着省内游恢复开放,房车游、乡村游、亲子游有望成“爆款”。
北京工商大学旅游与营销系副教授张运来预测,如果旅行社深挖这0.5天的假期,年度营业额估计会上涨10%-15%。
“996”+没钱,想说爱你不容易
“南京有很多互联网、软件、外包企业都是‘996’,还有的是隔周休息,很难找到一家不加班的。”在南京从事互联网工作的王先生表示,最近已经有很多其他城市的客户跟自己聊到2.5天假期的事了:“有人开玩笑问我,周五下午给我打电话谈到工作算不算加班?”
有网友称,大家都能理解放假之前无心工作的心情。周五下午就放假,恐怕周五上午的工作效率也难以保证。不过在王先生看来,自己作为私企员工,也实在忍不住会“羡慕嫉妒恨”:“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单位能给双休就谢天谢地了。”
北京一些企业的员工在写字楼入口处排队,按要求提供身份信息及接受体温检测后入内办公。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报告,2018年末我国私企数量占比超8成。不少人认为,这项政策目前的最终受益者可能只是工作稳定的少数单位,难以广泛普及。
“目前制约旅游消费需求释放的,不是旅游动机,也不是消费能力,而是休假制度是否能贯彻落实。”北京交通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王衍用教授认为,首先要强化全社会依法休假理念,将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
“制度是好的,但是钱包里没钱,就是一周放六天假,也是窝在家里睡觉、看剧,心有余而钱不足啊。”有网友认为,一场疫情已经给人们放了个“大长假”,让许多企业“不裁员就不错了”。
捂紧钱包过日子的网友们觉得:我们缺的不是假期而是现金,只有赚了钱才有底气花钱。
弹性休假≠强制消费,莫让好事变了味
根据江西萍乡媒体报道,当地在试行2.5天弹性作息第一周出现了“景区叫座,市民叫好”的场景,游客普遍反映“时间轻松了很多”“没有那么拥挤,停车位也多了”。
中国人民大学日前一项关于休假制度对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影响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休假制度对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服务消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增加年休假天数和实行双休制度,能够促进城乡居民人均服务消费增长。
但在不久前,江西新余在落实2.5天弹性假期政策时,“不得变相为周五下午居家休息”的要求曾引发热议。有分析人士认为,多休假、弹性休假是为了促进消费,却终究不能强制消费,也不能让民众靠多消费来“赎买”半天假期。
如今,各地政府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假期+消费”模式。14日,四川又创造性地提出了“鼓励带薪休假与‘五一’劳动节、端午节等小长假连休,打造新的黄金周”这一说法。
5年前已提出弹性作息,政策落地尚需看试行效果
其实,鼓励弹性作息由来已久。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就表示,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随后,不少省市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但实际上能够落实的企业甚少。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贺滨对记者表示,这是因为制度本身缺乏合理性,另外,休假多少天是劳资双方的自由选择权,在劳动法框架内,双方平等协商,是一种契约关系,属于私权范畴,公权力不宜过多介入。
付一夫也认为,要真正落地这种制度,前提是企业在疫情冲击下还能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甚至有所余力,才能去考虑,如果说企业本身的生产活动已经被疫情耽误了,这时候还要强制推行这个制度的话,对于企业来说或许是一种负担。
“未来,即便要推行2.5天弹性休息制度,也不能操之过急,可能还需要先在某些地区试点,如果效果还不错,其他地方自然也会有效仿的想法。”付一夫表示。
半岛网综合整理 素材来源:中国新闻网、新京报、新华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