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是生活方式,也是生产方式,更是青岛持续开展了一年的猛烈“攻势”。自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开展以来,青岛坚持活动和项目两手抓,在文化、旅游、体育、会展、商贸等领域全面开花。随着国际时尚城...
“双招双引”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直面问题不绕弯 “答题”回应实打实
□半岛记者 肖玲玲
4月23日下午,“双招双引”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议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举行,这是本市针对15个攻势推进情况所开展的第三场质询。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学新,市商务局局长赵士玉,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孙杰代表攻势承办单位应询。包括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代表、企业家代表、商协会代表在内的13位质询人依次提问,4位应询人分别进行了回答。
高端制造业项目少占比小,有何针对性招引措施?
即墨区人大代表、青岛琴岛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为贵:201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推动高端制造业等产业发展。当前,本市招引的项目中,高端制造业项目数量少、占比小是一个突出问题。下一步针对高端制造业的招引有哪些重要措施?
孙杰:第一,做到高端项目的推进顶格化。去年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招商中,实际上有9条是制造业产业链,在顶格推进下,去年有包括金能科技新材料、富士康半导体等诸多大项目纷纷落地。针对9条制造业产业链,我们结合新旧动能转换专班,还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产业专班,将项目引进和建设进行整体谋划、整体推进。第二,做到空间上的产业集群化。透过疫情我们发现,拥有全产业链的产业,其抵抗风险的能力很强。在全产业链方面青岛也有一定优势,比如城阳的轨道交通产业和平度的智能家电产业等等。如何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就需要以商招商,通过补链、强链,把整个制造业产业链做大做强,这是当务之急的一项工作。第三,做到在政策上进一步精准化。针对制造业的招商政策要更加精细化。去年以来,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具体的制造产业政策,涉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机器人等领域,这些政策的力度在全国都较有竞争力。此外,在工地指标、融资渠道等多个方面对高端制造业项目落地给予政策倾斜。结合以上举措,我们争取今年在制造业大项目招商引资方面能有更好进展。
薛庆国:省政府刚刚宣布,要在济南、青岛和烟台布局国际招商产业园区,其中青岛有三个片区,分别为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位于西海岸新区,已汇聚了西门子、海尔等世界500强企业,未来五年集聚区内产业规模计划突破5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位于即墨区和莱西市,这里汇聚了一汽大众、北汽新能源等行业领军企业,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700亿元;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区,位于平度市,将瞄准白色家电整机、智能控制终端、数据传输和处理模块等3大产业方向,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这些集聚区必须有世界500强企业来牵引发展,这也是一个本市促进重大项目落地的由头和落地点。
在引进急需高端人才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市人大代表、青岛清青创创客大街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乃月:产业发展转型过程中,高端人才发挥着很重的引领作用,请问本市高端人才队伍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在引进急需的高端人才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吴学新:关于本市高端人才引进现状,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在全省都是首屈一指的。各级别人才数量基本占到全省的1/3左右。近几年本市引进的硕士和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基本稳定在每年1.5万人左右,专业分布也基本涵盖了本市的“956”产业,对支持全市高质量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本市高端人才的状况与深圳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而且在高端人才队伍的结构上,与新兴产业和新兴领域不对等,比如在人工智能、生物制药、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产业,领军式人才明显不足。之所以存在这种问题,有政策支持力度的原因,也有平台支撑的原因,还有项目产业结构和创新创业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今年瞄准疫情之下的海外人才回流,以及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所带来的新机遇,以海外人才、产业人才和创业人才为重点,从政策支持、环境优化和协同推进上共同发力。
230个“双招双引”平台都发挥了什么作用?
协会商会代表、青岛多瑞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青岛市湖南商会常务副会长陈李:据了解,目前本市已经成立了230个“双招双引”的平台,请问这些平台都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赵士玉:本市成立的230个“双招双引”平台在去年发挥了多个作用:首先,助推投资,去年青岛借助230个平台引进了2000多个项目,总投资7000多亿;其次,补齐产业链,例如去年轨道交通平台集聚了300多家企业,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起到很大作用;再次,放大展会平台作用,去年我们举办多场展会,并在会前、会中和会后与企业进行持续互通、互动,体现青岛温度,为后续投资合作打下基础;最后,强化市场化招商,去年我们一共成立了170个市场化、社会化的招商中介机构,都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此外,去年商协会还引进1200多个项目,目前我们正在设立数字商协会平台,预计5月份可上线,在该平台上不同商协会的会员可以相互交流,在思维碰撞过程中助力“双招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