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前方丨向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学习,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0-12-30 23:53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91593) 扫描到手机

原标题:政前方丨向“连钢创新团队”学习,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红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楷模。近日,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成为青岛市首个“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

“连钢创新团队”自2013年组建以来,秉承科技报国志向,坚持自主创新理念,破解一系列技术难题,构建一整套技术标准,最终建成了一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为智慧港口建设运营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连钢创新团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自主创新生力军。他们身上鲜明体现了新时代劳动者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体现了科技工作者矢志报国、勇于创新的家国情怀,体现了国企职工勇挑重担、敢于争先的责任担当,值得全社会学习。

1. 挺起担当有为的脊梁

1993年,荷兰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自动化码头。随后,荷兰、德国等国陆续建设了30多座自动化码头。

被誉为“港口科技王冠上的明珠”的全自动化码头,因为建设难度大、成本高、收益慢被称为“贵族码头”,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奢侈品”。

建设全自动化码头的计划,在中国迟迟未能提上日程。世界十大港口中国有7个,吞吐量很高,但并不先进。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球有30多个,却没有一个属于中国。

建设海洋强国,必然要建设先进的港口设施。2013年,随着中国新旧动能转换和港口转型升级,走在我国港口集装箱行业前列的青岛港集团提出建设全自动化码头。

为补齐中国港口短板,刚刚做完肺癌手术的张连钢秉承“为港口争气、为国家争光”的初心,带领团队毅然挑起设计建设世界一流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重担。

按照国外惯例,自动化码头的规划设计至少要3年,从项目立项到建设完工则需要8-10年。“这个速度等不起”,张连钢带领团队集思广益,大胆探索,对项目组织设计实行“并行协同”,即规划设计、建设集成和商业运营“三位一体”,扁平化矩阵式统筹推进全流程工作。

随着信息的汇总和无数次碰撞、讨论,经过反复不断地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码头轮廓一点点成型。团队仅仅用了15个月就拿出了完全符合青岛口岸实际的码头规划设计集成方案,不仅打破了西方技术垄断,而且实现了全面超越。

当前,我国还有很多领域处于落后状态,需要千千万万个“连钢创新团队”不甘落后,挺起担当有为的脊梁。

2. 自力更生才不受制于人

在全自动化码头立项之初,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连钢创新团队”先后奔赴荷兰、德国等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但国外同行并不展示核心技术和关键数据,团队成员只能走马观花地远望。

当时,国外企业也曾提出规划设计方案,但却开出了天价,并且附带有系统不开放等条款,拒绝提供核心技术,一旦接受,就会陷入国外企业的掣肘。

“真经”难求,核心技术买不来,成功只能依靠自己!“连钢创新团队”决定,自主设计建设全自动码头,给中国港口人争口气。

怀揣着为国争光的情怀,团队成员千方百计搜集信息,如饥似渴“恶补”相关专业知识,夜以继日地苦干,不到两年累计召开了3000多个专题分析论证会,每个专业都形成了上万字的论证报告。

他们仅用了3年半时间,完成了国外码头近10年的研发建设任务,还先后攻克了10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为全球自动化码头建设运营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如果没有“连钢创新团队”咬紧牙关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封锁,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不会有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走向全球领先。

我国一些关键产业近年遇到的瓶颈已充分说明,自力更生才不受制于人,自主创新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各行业“卡脖子”技术的突破,需要各行各业不懈奋斗、勇攀高峰。

3. 新格局下尤需自主创新

创新有风险要承担、遇难题要破解,必须敢闯敢试。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没有技术支持、没有经验借鉴,“连钢创新团队”敢于挑战国外权威,大胆地走自主攻关、自主创新的路,凭着一股不畏艰、不怕难的冲劲儿,创新自动化码头建设和运营模式。

创新赢得尊重,创新成就未来。“连钢创新团队”创出了多个全球“首创”技术,攻坚了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对外输出,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飞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从港口大国到港口强国,一代代港口人赶超世界、为国争光。“连钢创新团队”传承了青岛港人一直以来的拼命创新精神,是几十年港口模式的颠覆性变革,是工业互联网时代国际一流海洋港口面貌的展示。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我们更应该以“连钢创新团队”为楷模,勇担时代责任,坚持科技创新,推进产业报国,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