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是你 | 记者变身派单员:酷寒街头 我是一只来派单的“熊”

2021-01-20 06:4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95716) 扫描到手机

开栏语: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每一种看似光鲜或者平凡的工作背后,都有看不见的故事,都有沉默中的酸甜苦辣,值得我们给予多一分的理解和尊重。半岛即日起推出“今天我是你”体验式报道,希望半岛全媒体记者的沉浸式体验和文图视频结合的报道,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换位思考。

酷寒街头,我是一只来派单的“熊”

半岛全媒体记者 钟闻廷 通讯员 傅磊

这个冬天,青岛比以往更冷一些,市区最低温甚至刷新了几十年来的历史极值。当人们在家里刷着手机调侃大海都结冰了的时候,一些商户也因天气寒冷导致客流量下降而倍感焦虑。他们想方设法刺激消费,很多发传单的派单员依然在寒冷中坚守。半岛全媒体记者“潜入”发传单的群体,变身发传单临时工,为您揭开那些时常路过您身边但并不为人真正了解的“传单工”的故事。

抢活如抢红包

记者一位同事的表妹玲玲在青岛一所大学读大二,她还有另一个身份——“派单代理”。就这样,玲玲把记者拉进了她的派单群里。

派单群的公告是禁止闲聊,只允许说工作相关的事情。记者看到群里400多个人,从头像看大概男女各占一半,有的是可爱的动漫人物,有的是中老年喜欢的君子兰等植物图,记者猜测这个群成员的年龄跨度大概不止30岁。

冷清街道上发传单的卡通熊

刚进去没几分钟,群里就发来了第一单招聘信息:本周六市南区某超市开业需要五名派单员,一天80元200张传单。就这样简单的一行字,没有其他额外的附加信息了。此时群里已经开始用+1的形式报名,很快就有了七八个报名者。玲玲紧接着截取了前五个报名者的截图并在群里宣布:以上五名单独联系我,谢谢大家。就这样不到一分钟的工夫招聘完成,在记者看来这简直就像抢红包,全靠拼手速。

玲玲告诉记者,派单工作无需面试,工钱也差不多就这个行情,应聘者觉得能干就接,不能干就算了,有的是人愿意干,就这么简单粗暴。了解到这样的应聘行情,记者专心盯着这个派单群,终于在第二次招聘发布的时候“抢”到了一家跆拳道俱乐部的派单工作。

上岗培训很严肃

记者1月6日上午10点如约来到这家跆拳道馆,当天正是“王炸级”寒潮来袭,青岛大降温的第一天。

天太冷,哈口气暖暖手

一进办公室,记者发现其他四名应聘者早已站成一排,正在听着老板的上岗培训,记者不好意思打断老板的训诫,迅速插进队伍中。老板点了下头算是打过了招呼,接着说:我再强调一下,一张传单的成本就是两毛钱,每人手里200张就是40块钱,谁都不能浪费,更别想耍小聪明随意丢进垃圾桶。此时一位50多岁的阿姨立马接话:“王总您放心,我们都是老业务员了,规矩我们都懂。” 其实这位王总不说的话,记者还真没想到还有随意丢进垃圾桶这一说。王总对这位阿姨略微点头,看着大家严肃地说:“不管新手老手,我都会派我手底下的人出去巡查监督,发现不对劲的,一分钱也别想要!”

王总的上岗培训除了工作态度培训外,还有派单技巧。所谓的不能浪费,不光是不能把传单直接丢掉,更不能把传单发到非目标客户手里。“我们是跆拳道馆,最重要的客户就是放学的小学生,发给接孩子的男生家长就说强身健体,女生家长就多加一句保护自己,发给打扮时尚的年轻人也可以。四十岁以上的就不用发了,他们不会给自己报班,也做不了孩子的主。”

王总还分配了一下派单地域范围,包括记者在内的五个人不能扎堆儿站一起,大家一公里之内分散开,另外不要图快,重要的是找准目标客户把传单发出去。说完这些规矩之后,王总拿出了一套布朗熊的卡通衣服,问了一句谁愿意穿这个去发,记者突然眼前一亮,第一反应是戴上头套谁也认不出谁,避免了初次派单的尴尬,好想马上举手!但是又不好意思第一个出头......观察了一阵发现大家都很沉默。王总见没人主动申请,便随便找了个人把大头套一塞:你穿吧。就这样,这身行头“幸运”地落到记者手中。

卡通服可爱也有碍

上岗培训持续了将近1小时,散会后大家默默拿上自己的200份传单迅速散开出发了。记者决定跟上刚才说话那位50多岁的阿姨学学经验。“您好,今天是我第一次发传单,我能跟着您学学吗?”“不用说我就知道你是第一次,要不然谁抢着穿这个啊!”阿姨指着我手里的卡通衣服笑着说,她介绍自己姓孙,叫她孙阿姨就行。

孙阿姨帮记者穿上卡通熊服装。当把熊头扣在头上的一瞬间,记者明白了为啥没人抢,这压根儿看不清路啊!戴上头套就像眼前蒙上了一层黑布,黑布的斜上方向抠了两个小小的窟窿。这两个窟窿就是小熊的眼睛,而且熊眼不是完全通透的,脚底下的一米之内必须脖子折到90度才能勉强看见路,两米之外的地方更像丧失了距离感,拿着传单向孙阿姨挥舞都看不到她的手在哪里,只能朝着大概的方向挥一下,怪不得没人愿意穿......

被拒绝是常事

孙阿姨告诉记者,这种卡通服装穿上后走路不便,视线不清,看着造型可爱,实际上非常影响派单效率,也就是耽误下班。“那路人不会因为造型可爱就对我友好一点吗?”面对记者的最后一丝挣扎,孙阿姨简单粗暴地回答:“不会!该拿的人还是会拿,不拿的你穿成天仙也不会拿,都是发传单的,不会因为你穿个山寨熊就高看你一眼。”

此时记者攥在手里的手机响起,是玲玲发来的嘱托:“你是我找的人,千万瞪起眼来好好干啊!”记者突然觉得这项工作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尤其不能给介绍工作的同事表妹丢脸。由于熊衣服全身没有口袋装不了手机,记者只能返回跆拳道馆把手机寄存在前台。

孙阿姨帮记者穿完衣服就要离开了,因为王老板规定了必须一公里内分散开发传单,一来是避免派单员交头接耳闲聊,二来也一定程度上扩大分发范围多招揽目标客户,三来也是避免派单员争抢客户发生冲突,当然那是对于有业绩考核的派单员,这里边的规矩多着呢。孙阿姨匆匆离开,临走时不忘留下一句,“好好干别偷懒,东家肯定派人盯梢呢”。

发出第一张传单

孙阿姨临走前留下的那句话确实很有震慑力,虽然本来也是拿人钱财应该好好干活,不过当告诉你背后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随时随地盯着你的时候,突然有一点如芒在背的感觉。因为不知道哪一双眼睛是监督员的,想刻意好好表现一下都找不到对象,所以只能时刻打起精神按照王老板的要求认真派发每一张传单。

天黑了,借着便利店的灯光继续发传单

穿着笨拙的卡通熊衣服,记者正式开始了“派单生涯”。在黑洞洞的大头套里面有种与世隔绝的孤独感,连外界的声音都被层层海绵过滤了似的变得很稀薄,明明近在身边的小贩叫卖声都听上去像是从十米之外的地方飘来。这层头套像个壁垒,黑暗之中似乎关了一个怕被世界抛弃的窥探者,正颤巍巍地试图用传单跟外界的繁华产生关联。

记者紧紧攥着200张传单,在头套之中努力暗中观察着每一个路过的行人。犹豫间,身边已经走过了好几个人,好不容易遇到一个领着孩子的,可是目送着他们有说有笑地走过,记者脚底下却像灌了铅一样传单都攥皱了也没递出这第一张......眼看着第一个目标客户因为一丝紧张和羞涩就这样走远,这让记者有点自责,又害怕这一幕被孙阿姨说的监督员看到。

很快,一对高中生模样的男孩出现了。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记者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第一张传单成功发出去!由于戴头套看不清路不方便迈开大步跑,在他们还离着大约五六米远的时候,记者就一路小碎步颠到了他们正前方等着他们走过来。或许是被这只执着的大狗熊感动了,两位小哥哥在记者还没开口打招呼的时候就主动伸手接了传单,这转瞬之间的动作给了记者突如其来的惊喜。当记者反应过来时,他们已经拿着传单走远了。“谢谢啊!”记者开心地对着他们的背影远远致谢,第一张传单终于发出去了!

万事开头难,第一张传单的成功发出给了记者莫大的信心,后面就变得顺利多了,渐渐地这只笨拙的小熊嘴都变得甜了起来,小哥哥小姐姐一叫,基本上不太会迎来令人难堪的拒绝。此时记者甚至有点期待那位暗处的监督员能看到自己执着又优异的表现了。

温暖的小确幸

然而高兴不了多久,随着午休时间一过,中午放学的学生少了,接孩子的家长少了,出来吃午饭的白领也少了,街道又渐渐回到了上午记者前去应聘时的冷清。这连人都没有,更别说还得筛选目标客户了,这啥时候才能完成任务啊。记者看着手里依然厚厚一大摞的传单泛起了担忧。傻站着眼前没有人,那就主动出击去找找行人吧,于是记者戴着头套缓慢颠达着小碎步,无奈决定出去溜溜街。可能在外人看来,这只小熊一蹦一跳可能是因为心情很好,其实它只是一只看不清路又要自谋生路的熊......

手冻皴了,传单还剩好多没发完

记者首先路过了不远处的孙阿姨,孙阿姨手里剩下的传单可比记者少多了。孙阿姨说自己只想早点发完早点回家,越等越没有人,再拖拉就得干到黑天了。说着孙阿姨让记者走远一点,可别让监督员出来说不好好派单还在聊天。

这时候一位看上去五十多岁的阿姨远远地走过来,要是中午人多的时候,记者肯定不会发给这位明显不是目标客户的阿姨,但是眼看着冷清的街上好不容易走近个人影......多发一张是一张吧!“阿姨您好,这是新开的跆拳道馆。”传单地出去的瞬间,阿姨竟然就毫不犹豫地接了,不但接了还询问起来“这个馆在哪里啊?”记者立马精神抖擞,急切地指给阿姨看,“就在路尽头右拐的地方很近的,您可以带着传单过去看看。”虽然没有什么客户到店的考核指标和提成,但这位阿姨是发了小半天传单以来第一个跟记者交流的人。可能是在熊头套里边里与世隔绝憋坏了,有人一主动询问,无论办不办卡都让记者产生了一种想跟人说话的冲动。“要不我带您去吧,您跟我走,就在......”“不用了孩子,我自己过去就行。”阿姨温柔地拒绝了,拿着传单往记者指的方向走去。

其实记者一激动压根儿没多想五十多岁的阿姨到底会不会去练跆拳道,或者是替家里的小辈问的吗,正在记者看着阿姨转身的背影回过点味来有些疑惑时,记者听到了这位阿姨的小声自言自语,“哎呀天这么冷都没个人,快拿她一张吧!”说着就把那张传单塞进了装蔬菜的塑料袋里。原来,阿姨并不想了解什么跆拳道,她只是想帮忙分担一张传单,让记者能早一点发完回家而已。寒潮中微小的善意让熊头套中的眼睛有些湿润,这个世界上,总有能对别人的冷暖感同身受的好人,记者心里默默祝福这位好心的阿姨平安喜乐。

老板打赏菜煎饼

到了傍晚,路上拥出了放学的小学生和一拨拨下班的人,发单工作终于等到了黄金时刻。记者欣喜于眼前的忙碌,不经意间发现不远处孙阿姨跟自己打招呼告别,原来孙阿姨已经发完了所有的传单可以下班了,此时记者手里还剩一小摞大概八十多张。

这一下午跟记者交流最多的就是路边卖瓜子花生等干果的老板,因为记者戴着头套阻挡了周身一米距离以内的视线,所以时常发着发着就笨拙地撞到了人家的摊位上。撞了几次之后,老板干脆把边缘的瓜子盘收回去了。眼看着天要黑了,瓜子老板在记者身后喊道:“嗨,小狗熊。”记者条件反射似地弹起来转身就道歉:“抱歉抱歉,又撞到了。”瓜子老板笑着否认说:“不不不,我要收摊了,你多给我几张传单吧,你也早点收摊回家。”记者听到这话一阵感动连忙道谢,冻了一天脚都麻了好想回家啊,但是明目张胆地给一个人多发传单可是违反规定的。瓜子老板似乎看出了记者动作的迟疑,笑着从记者手里主动点出来两张传单拿着,一边收摊一边说:“我回家给我老婆一张,给我儿子一张,也算你多发了两张。早点回家吧!”

卖瓜子的老板嘱咐早点回家

面对这份来自陌生人突如其来的温暖和关怀,在天寒地冻中坚持了一整天记者还是在狗熊头套的遮掩下没有坚持住眼泪,但又不想被人发现异样,只能故作俏皮地鞠躬致谢道:“谢谢老板,老板生意兴隆,老板大吉大利,老板恭喜发财!”其实戏谑的腔调背后,谢意是真诚的,鞠躬也是发自肺腑的,记者由衷地感谢在这寒冷的冬夜里,每一处璀璨如星火的人性善意之光,这些光芒驱赶了记者这个初来乍到的传单临时工的忐忑和不安,也在黑夜中给予每一个奋斗着的夜归人温柔的保护和坚定的力量。

坚守到最后一位顾客的小吃摊

此时无论天黑了头套中的视线有多模糊,记者心中的底气却更加坚定:不能辜负这些善良,一定要堂堂正正地把这份工作干好,不管有没有所谓的监督员监督。

此时跆拳道馆的王老板朝着记者跑过来说:“可找到你了,别人都下班了,你手机还存在前台。”说着王老板把手机递给记者,又把记者手里剩下的一小摞传单抢过去,“行了行了冻一天了,我都要关门了,你剩下这点儿不用发了也下班吧。”记者摘下头套,有点不好意思地告诉老板,我第一次干活效率有点低了,但是说好一天80块钱是发完200张传单,一定要发完。老板笑着解释别担心,钱照给,记者只能从王老板手里抢回那一小摞单页留下一句“不是钱的事儿” 然后戴上头套继续工作。

同样一起工作到深夜的外卖小哥哥

王老板无奈嘱咐了一句早点回家就离开了,然后五分钟后又折回来了,这次还带回了一个热腾腾的菜煎饼。就这样,记者吃上干了一天活以来的第一顿饭。第一次蹲坐在马路牙子上吃着煎饼,路边的居民楼已是万家灯火。一种异样的感觉扑面而来,这只“小熊”啃完煎饼之后将再次努力发完她的传单……

夜深了还没收摊的烤地瓜摊主

记者手记:

如今只要去闹市区溜达一圈,没人敢说自己能两手空荡荡而归——因为传单总是无孔不入,不知不觉间可能你的手里已经攥了一把饭店开业、超市减价之类的促销单页。这些单页可能还没来得及入眼就被扔进了垃圾桶,其实在一张张传单背后,隐藏着一段段派单人的江湖过往。每一项看似平凡的工作都有着背后看不见的故事,都值得我们给予多一分的理解和尊重。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如果再有派单员向记者递来传单,记者一定会好好接过来,并且真诚地说一声,谢谢你!

>>>揭秘一

“扫楼”考验演技,进小区要当“影后”

那天,直到晚上九点多,记者才发完了手里的最后一张传单。越到晚上越冷,行人都不太情愿从兜里伸出手来,要么就是赶着去喝酒、或者去约会,他们匆匆而过,掠过了身边发传单的小熊。当然也有人一边接传单一边感慨,竟然大晚上还能有发传单的。

天色已晚,冷清街道上打水的阿姨

晚上八点多的时候,记者还收到了派单同事孙阿姨的微信关心,孙阿姨说她上了岁数睡觉早,睡前想起来问问记者咋样了,剩下的应该发完了吧。记者把手里的半块凉煎饼放下,看了一眼手里的三十来张传单后回复:放心吧,我早就发完回家啦。

孙阿姨在街头派单

第二天,记者听说孙阿姨当天没有派单的工作,要去参加一家大型超市的会员活动日抢购,记者随即表示要结伴一起去,这样我们便聊起了孙阿姨这些年的派单故事。

孙阿姨今年54岁,50岁那年退养在家,闲不住的她便跟着老姐妹一起去派单,当初想着能赚个百八十的零花钱也权当锻炼身体了。其实里边的门道很多,这些年被保安驱赶过,被保洁追着骂过,孙阿姨笑称人这辈子受多少委屈都是有定数的,一辈子在工厂车间里没碰上过的委屈,没想到退养之后发传单都补了回来。

孙阿姨告诉记者,像前一天那样站在马路边往行人手里塞的发传单方式其实是最简单的,也没有什么考核指标,只要不干出扔到垃圾桶或者一人塞一大把这样出格的事,东家一般不会管。而那些所谓监督员,就是老板派出的自家员工,他们会假扮行人路过去试探会不会被塞很多张传单,或者假装询问店铺在哪,试探会不会被礼貌对待。所谓的严格也不过如此,而真正有难度的派单工作是“扫楼”。

所谓“扫楼”,就是要求派单员去居民楼里,把传单卷成锥形纸筒挨家挨户地插到人家门把手上。而且有时传单卷的形状和插的方向都有要求:最显眼的促销信息必须朝外,要让人一到家门口先看到最明显的广告信息。而扫楼之前,东家一般会先来个下马威,告诉派单者他们单位的领导恰好就住在这个小区,要是领导看不到这个传单或者插放方式不规范,谁负责那一栋楼就会追究派单员的责任。这一招通常对初来乍到的人还挺有效的,但是干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这一招基本上是每一家扫楼东家的惯用话术。

孙阿姨在街头派单

“很多都是封闭小区,没有业主的门禁卡连小区门都进不去咋办?”记者突然想到了扫楼的一大困难,孙阿姨无奈地说,以前干扫楼的时候,确实有不讲人情的东家说只看结果,不让进也得想办法进去,要不然不给结账,这就逼得派单员不得不动各种脑筋:人遛到地下停车场,从车库坐电梯进单元门;在小区门口等着业主回来,业主刷门禁卡的瞬间跟着溜进去;跟保安说忘带门禁卡了央求帮忙放进去......有时候碰着负责任的保安会一直跟着你到单元门,看你有没有门禁卡。

孙阿姨告诉记者她曾经的进门经验:保安会对背着双肩包的人格外警惕,因为没穿校服却背着双肩包再加上眼神鬼鬼祟祟的人,多半是发传单的。“所以我当时进小区的时候都要打扮漂亮点,神情自若、眼神坦荡”。孙阿姨跟记者半开玩笑地传授起她进小区门的“表演技巧”。其实孙阿姨说完也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以前为了按时结账也是没办法的事。后来就不干扫楼了,除了身体累,主要是心理负担有点大,感觉挺对不住那些保安的,人家也是职责所在。

除了保安,最不欢迎派单员的人就是保洁。因为即使派单员自己不乱扔传单,也不能保证路人不会随手扔在大街上,另外插到门把手上的传单也经常被业主直接拔出来扔地上就进家门了,这些都会给保洁人员增加工作量。“所以将心比心,保洁不欢迎我们也能理解”,孙阿姨笑着对记者说。

>>>揭秘二

从派单员到单头儿,“00后”小嫚的升职记

记者一整天的派单工作结束后,玲玲第二天就微信转给记者80元钱,还不忘表扬了一句干得不错,下次有活再继续。这一单记者室外工作了将近12个小时收获80元报酬,玲玲收获了 20元提成。其实玲玲也不过是21岁的大学生,言语间已经有了一派生意人的成熟和老练。

派单员玲玲

记者很好奇这个小女孩是如何当上代理的,可以给各个年龄段的派单员结账,门都不用出就能轻松赚到提成的。所谓代理,就是中间商或者说经纪人的意思。玲玲给记者讲述了这项工作从上到下分配的基本流程:比如一个新楼盘开业需要大量传单工,这个楼盘的营销部门不会临时去招聘大量社会人员发传单,而是会找到专门的派单公司,把发传单的活外包给他们;派单公司再找下面的“派单代理”,就是手里有人力资源的“单头儿”把活儿再外包下去;最后“单头儿”再联系自己手里的传单工,一项工作才算正式分配到位。这中间就经过了甲方——派单公司——派单代理——派单工这样可以说是“层层扒皮”的步骤,一般甲方给一天120元的报酬,到派单公司就是一天100元,到派单代理可能一天90或者80元,到了真正的派单工手里就变成了一天80元或者70元。

听到这里记者觉得这好像不太公平,干活最多的派单工被层层剥削,而上一层的人好像什么都没干就轻松获取了提成。玲玲解释道,其实这种现象在很多行业都存在,就像群众演员接戏需要找“群头儿”,发传单也需要找“单头儿”,中间哪一个环节都不能越过,比如直接找第二级的派单公司,派单公司不会因为一天十几二十块钱的差额就给自己多出一个需要额外单独结算的工作量,而甲方的主要任务是卖房子,更不会因为十几块钱去单独结算一个传单工。所以,对于传单工来说,即使被层层扣了钱也是不得不经过的必要步骤,总比接不到工作要好。至于派单代理玲玲虽然看上去像是“周扒皮”一样的角色,实际上也有自己的难处。

玲玲给记者讲述了她的经历,其实一年前她也像记者一样,拿着一天80元的收入走街串巷出去派单赚点零花钱,然后她的上线就是比她高一个年级的同校学姐。“每次学姐发工资的时候,我都羡慕她啥活都不干就赚钱了,羡慕得久了,自己也想干这个代理的活,动动嘴就行不用出力多好!”玲玲说着一年前的想法,笑称当时的自己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如何能当上代理呢?她真的跑到学姐宿舍去当面问人家,结果当然是被礼貌地赶了出来。于是玲玲又跑到派过单的那家楼盘,找到当时给她传单时还算和蔼的一个小姐姐小美,追着人家问怎么能当你们的“派单代理”,“下次直接找我不行吗,我也能带人过来,保证把活干好,而且......”结果小美一改以往的亲切,冷淡地打断了她,“大公司的流程不是你想象得那么简单,快回去好好上学吧。”说着就转身回了办公室。玲玲愣在原地有些挫败,正打算回学校的时候一抬头发现了这个楼盘的项目经理张总,就是刚才那位小美的领导,张总也发现了玲玲,主动走上前来跟玲玲打了招呼。了解到玲玲的来意以后,张总给了玲玲派单公司负责人的电话,“这事你得问派单公司的小李,小美也没骗你,我们工作确实有流程,你就跟小李说是我让你问他的吧。”

玲玲正在街头派单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玲玲真的找到了那位小李,原来手里有个二三十个人的人力资源就能当代理了,这对学校里有不少闲暇时间的大学生来说简直太容易了,随便一拉就能拉来。小李告诉玲玲,只要保证按时按量地把活干好就行,对派单公司来说谁当下一级代理都一样。小李给了玲玲很大的信心和鼓励,临走前不忘嘱咐了一句,活可要干好哦。玲玲就这样一跃成为派单代理。

玲玲拿着派单公司100元一天的报酬,在学校里发布80元一天的工作招聘,自己净赚20元差价。最初玲玲也会自己出去发,这样就节省了80元不用发给别人,后来时间长了玲玲就成了稳坐幕后的小老板,用着最新款的手机发布招聘讯息,她的派单工作群人数也有了四百多人,远远超出了最初二三十人就能当代理的门槛。

“看着容易,其实上线有找谁都行的公司,下线有跟谁干都行的同学,两头都不能流失,两头的关系都要维护好。”玲玲讲起这20块钱差价真不是那么好赚的,尤其是管理下级的时候,虽然都是同学,但是太亲切了不行,毕竟还是一个管理岗位要树立威信,因为一旦管不好,出现有人把传单乱扔垃圾桶这种情况,她这个代理的工作能力在上级公司那儿就会大打折扣;太严厉了也不行,得罪了人,轻则人家下次不跟你干,重则一散播你的坏话导致声誉受损,这对下一次招聘可是致命打击。干这一行,最重要的就是恩威并施,还有讲信誉。说好的第二天结账,一天都不能拖欠。有时上层公司拖拉了,自己都要先把钱垫付给同学。“手里总要备着点现金运转,其实也有风险,好在上层公司都是熟人了,也没有发生拖欠工资不给的情况”。

“那当初那位学姐,就是你的上层代理,你们现在同级别了,还会经常合作吗?”记者想起那位把玲玲婉拒的高年级学姐,“她呀,”玲玲满不在乎地一笑:“早就把我拉黑了!”

“那万一真的出现手下派单员不守规矩,偷偷丢进垃圾桶这样的行为呢”?记者最后一个问题,还是探听玲玲老板的管理之道。“发现一次就永不录用,派单员的声誉很重要,不单我不用,别的代理也不敢用啊。另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也会给他们上岗培训开个会。”记者想起了自己也在王老板那里开过的上岗会议,暗自惊叹于才短短一年的时间玲玲就能成长得如此老练。谈及未来,玲玲说自己打算毕业后就成立自己的派单公司,把她的二级代理发展成一级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