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套餐并非越贵越好 健康体检正确选择“个性化套餐”

2021-03-02 17:4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4182)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爱科

体检作为日常健康保护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帮助我们早期检出许多疾病,尤其是目前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状况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何选择体检项目?防癌体检是不是真的有用?健康体检是不是越贵越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青岛阜外医院查体中心副主任王烨。

网友:如何选择体检项目?健康体检是不是越贵越好?

王烨:很多体检中心都有不同价位、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疾病的体检套餐,我们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但是,固定体检套餐的缺陷在于很难满足不同个体的体检需求,我们建议大家进行“1+X”个性化体检。

“1”是体检的基础项,主要包括一般检查(血压、身高、体重等指标)、内科、外科、眼耳鼻喉、口腔科体检,心电图、腹部超声检查、胸片/肺CT、血、尿、便三大常规、肝肾功、血糖、血脂等指标,建议一般健康成年人每年进行以上基础项目体检。“X”则是针对不同人群做出个性化的加项选择,通过询问其既往疾病史、家族史、日常生活习惯、近期有无身体不适症状,综合作出判断,选出适合自身身体状况的加项。建议事先进行专业的检前问诊,设计出真正适合自己的体检方案。另外,许多医学检查,本身对身体会造成损伤,在没有明确的指征的情况下,不建议对于健康体检人群广泛应用。

网友:不同人群体检时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的疾病?

王烨:20岁以上开始关注健康,观察某些危险信号,打好健康基础,关注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疾病如睾丸、乳腺、子宫、卵巢等疾病筛查,诸如乙肝、HPV等可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的疾病,也应当进行检测。关注并控制体重,避免因体重超标,引发血脂、血糖及血压异常。30岁开始重点关注血脂、血糖、尿酸、血压等指标,女性应开始重点关注乳腺及宫颈癌筛查。40岁开始癌症及心血管系统疾病风险增加,关注心血管系统健康,进行有针对性的癌症筛查。50岁以上关注胃肠道健康及骨密度,至少应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进行骨密度检查,评估骨质疏松情况。60岁以上,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全面关注身体健康,肿瘤早筛+心脑血管疾病筛查。体检项目的选择也需要结合生活方式的特点,具有吸烟、长期大量饮酒、肥胖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应考虑检查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脑CT等。同时体检项目选择应考虑既往病史情况,如糖尿病患者应检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等。

网友: 防癌体检是不是真的有用?

王烨:恶性肿瘤的患病率近年来确有上升趋势,也是体检客户最为关注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恶性肿瘤都可通过常规体检检出。目前,通过体检能够早期发现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首先是肺癌筛查,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低剂量肺CT检查,如长期吸烟建议适当提前筛查年龄,较之常规胸片低剂量肺CT可以更早发现肺癌及高危肺结节,对某些有恶性倾向的结节进行密切随访。其次是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早筛,建议50岁以上人群,至少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如无异常发现可3~5年进行复查,如果检出诸如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息肉等高危情况,建议根据病情安排半年至一年复查。另外,女性需进行“两癌”即乳腺癌、宫颈癌筛查,乳腺癌筛查首先非常重要的是乳腺自检,建议月经干净后3~5天进行乳腺自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乳腺彩超检查,必要时可结合乳腺钼靶、核磁共振等检查。宫颈癌,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至少每3~5年进行一次HPV及宫颈TCT,26岁以下女性可通过注射HPV疫苗,进一步降低高危型HPV感染,从而降低宫颈癌患病风险。

网友:体检结束后如何解读体检报告?出现异常结果该怎么办?

王烨:体检结果大致可分为没有异常;稍有异常所见,但无需特别处理(如血常规中血小板压积等指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目前控制良好,继续保持治疗;肥胖、血脂异常等指标,需留意饮食生活、运动、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检出疾病状态,需要至相关科室进一步治疗;异常结果,需要按要求复查(如肝功轻度异常、良性倾向的肺结节、甲状腺结节、子宫肌瘤等);体检不能明确性质,需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的问题(某些占位性病变,需进一步检查;心电图异常,需结合心脏彩超等)。

因此,对于体检异常结果,不理不睬的态度肯定不可取,但是很多良性改变也无需过度紧张,根据医生建议动态观察即可。

网友: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好自身的健康管理?

王烨:面对查体过程中检出的异常,除了药物及手术治疗之外,还应当注意生活方式方面的改变:健康饮食,控制体重,少吃红肉及加工肉类,控制食盐、糖的摄入,避免摄入含糖饮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食用煎炸食品,可有效控制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避免吸烟、过度饮酒、饮食过烫、进食过快、三餐不规律等;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每晚10点前睡觉,成年人至少保证7~8小时睡眠时间;适当运动,每周三次以上中等量运动(游泳、慢跑等),每次20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