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情报辨敌我 暗号是“崂山”!老兵王清顺回忆战争岁月 退伍后任村支书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2021-03-23 06:26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87514) 扫描到手机

◤王清顺老人给记者讲述当年的经历。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杰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达

在位于平度市崔家集镇柳林村紧靠公路边的一处宽敞的农家院子里,九旬高龄的王清顺老人坐在温暖的阳光房里喝茶、看戏剧。老人生于1930年10月,1946年入党,1947年参军入伍,入党时,他才17岁。借由年龄这个话题,老人带着记者“穿梭”回到了几十年前:躲避敌人轰炸,训练骡子一拍就趴下;回村当支书,带领村民吃饱饭,一年打了“翻身仗”……

躲避敌人轰炸

训练骡子一拍就趴下

“听说你们要来看望他,俺公公早就泡好了茶等着你们。”王清顺老人的儿媳妇王爱花笑着说。采访当天,看到记者拎着各种摄影器材进屋,王清顺老人起身挪了挪放茶壶的方板凳,腾出一块地方,招手示意大家坐下喝口茶。工作人员在给老人郑重披上具有纪念意义的红围巾,佩戴上党员徽章后,他激动地连连说“好”。老人的谈吐比较清晰,但由于年事已高,有些耳背,记忆力下降,聊着聊着他会突然“忘词”,稍缓一会才能想起往事继续讲述。

“我是俺村里第一个入党的共产党员,我的入党介绍人叫于敏。”老人回忆,于敏是当时上级派到村里的驻点干部,他经常跟着于敏一起为穷苦的老百姓做好事,还从于敏的介绍中知道了共产党是领导穷人翻身的组织,不剥削老百姓,处处维护老百姓的利益。于是在于敏的介绍下,17岁那年,王清顺入了党。

入党后不久,王清顺想为组织做更多的奉献,便在1947年参军入伍。“我是许世友手下的兵,当时在部队上是一名通信兵,主要负责传递情报、运送急需物资。”老人介绍,当兵3年期间,他跟着部队经常转移,与国民党部队打过三合山战役等多场激烈战斗,虽然没有受过伤,但经历过无数次危险。

特别是在传递情报、运送紧急物资的途中,经常遭遇炮弹、子弹擦身而过的危险场景。老人说,为了降低伤亡,顺利完成传递情报任务,他们对“战友”骡子进行了特殊的训练,“遇到飞机袭击,一拍骡子,它就立马原地趴下躲避,飞机扫射过后,如果没有被子弹击中,再一拍骡子,它就站起来,继续往前走。”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老人年轻时多次完成传递情报任务,“为了分辨敌我,我们也有独特的接头暗号。”老人说,胶东地区山脉较多,当时部队之间的接头暗号就以山为参考,比如,盘问说“青山”,回答则说“崂山”,一问一答准确,则能确认是己方革命同志。

带领村民吃饱饭

一年打了“翻身仗”

回忆起革命战争岁月中印象深刻的过往瞬间,王清顺老人眼神泛光,神情激昂,手里的拐杖“咚咚”捶地。“我现在年纪大了,入党70多年来,让我非常自豪的是共产党员的身份,有了这个身份,老百姓都对咱信任支持。”老人回忆,当兵3年退伍回乡后,他成了村里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一直干了20多年,带领村民一步一步吃上了饱饭、穿上了暖衣,逐渐过上了好日子。“咱是共产党员,得敢闯敢干啊,1954年,我带着村里24户革命战争期间比较积极的村民成立了人民公社初级社,这在周边四里八乡是第一个。”老人说,成立初级社时,村里有不少百姓持观望态度,他带头商议,先干出个样子来,让村民相信跟着党能过上好日子。

“我们开会决定先去弄肥料给庄稼地培肥,瞅准了村旁的西湾。”王清顺老人回忆,所谓西湾是村西的一片积水洼地,淤泥深厚,肥力高,在接下来的整个冬天,王清顺带着24户村民“豁出去冻、豁出去冷”,下水湾挖出淤泥,再一担一担地肩挑到地里培肥。这样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一些村民,陆续有人手推车、拉骡车来帮忙,“干了一整个冬天,可吃了苦了,等到了第二年土地养肥后,一下见效果了。”老人笑着说。

转过年来,经过培肥的庄稼地种的粮食大丰收,王清顺带着24户村民一年时间就明显改善了生活,“我们吃上了玉米饼,吃上了豆子,这下那些村民不再观望了,跑过来争抢着要入社,要是不让谁入社,恨不得到我这里下跪了。我说谁也不用跪,都能入社,都能吃饱穿暖。”老人向记者讲述这一段历史时,面带微笑,神情中满是成就感。

知党恩讲奉献

孙子当兵他拍板支持

“那些年吃的苦,现在是体会不到了,如今生活好,好在共产党的领导好,好在党爱护咱老百姓,才能有这么好的日子,再也不愁吃不愁穿。”王清顺老人说,党和政府始终没忘记像他一样的老党员的付出,各级政府对老革命老党员照顾得很好,他很知足了。“俺孙子王涛也是党员,他当了8年兵,当初他去当兵是我支持的,年轻人就要去部队锻炼,先给国家做贡献。”老人说,每次传来他的孙子在部队受到表彰的好消息,他都能高兴好一阵子。

老人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他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和骄傲,更无悔当年的付出,“干革命工作那些年,受过委屈,吃过累,但是没人打退堂鼓,现在是新时代了,生活好了,但是年轻党员不能把吃苦这个本领荒废了,不能忘本,要多为党、多为老百姓干实事、做贡献。”老人语气坚定地说。

王清顺老人的儿媳妇王爱花告诉记者,如今,老人每天都早早起床,吃过饭后喜欢喝点茶、晒晒太阳,在院子里散散步,到大水缸前看看喂养的金鱼,感到累了,就回阳光房里坐下歇歇,用多功能视频播放器看看戏剧,生活充实又知足。“他为党和国家立过功,也是我们家的支柱,我们做儿孙的都希望他能把这好日子继续享受下去。”王爱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