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聚焦丨打赢脱贫攻坚战!青岛交出“满分”成绩

2021-03-30 01:4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83553)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青岛交出完美答卷。3月29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了两场青岛市“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全面展示本市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的重大成就。本市脱贫攻坚持续走在全省前列,2018年、2019年连续获得“好”的等次,即将公布的2020年考核名次当中,青岛也将进入好的等次。2020年11月,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带队对本市脱贫攻坚进行了验收评估,青岛以满分的成绩通过省级脱贫攻坚评估验收。2019年、2020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连续迈入国家考核“好”的等次。本市在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有1人和4个集体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脱贫攻坚>>

2016年底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

回望过去,青岛的脱贫攻坚战打得波澜壮阔。

2014年,全市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535户、63887人、省级贫困村200个、市级经济薄弱村310个、经济薄弱镇10个,到2016年底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2017年底实现贫困村全部摘帽,2018年底实现经济薄弱镇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提升。

从贫困到小康,贫困户脱贫质量稳定。经济收入快速增长。全市脱贫不脱政策的13408户、25080名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3901元提高到2020年的11386元,年均增长19.5%,大幅度高于全市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民生状况持续改善。经过2019年、2020年的巩固提升,贫困户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也都有了保障。精气神大幅提升。从“帮我富”到“我要富”,建档立卡贫困户当中,有5152名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其中2961名安排到公益岗位,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走上了靠勤劳、靠技术、靠市场挣钱的路子,真切地表达出对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由衷感激。

从贫弱到富美,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集体收入从无到有。510个贫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是脱贫前的10.5倍,其中三分之二的省定贫困村年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基础设施从低到高。贫弱村全部实现“五通十有”,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提升改造,客运班车、有线电视、网络宽带全覆盖,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村容村貌由乱到美。在贫弱村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市级美丽乡村达标率100%,“厕所革命”覆盖全部省定贫困村,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

从“输血”到“造血”,产业带动明显增强。青岛累计投入产业的财政资金11.7亿元,占扶贫专项资金总额的67.8%,大力发展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产业,建成镇村项目838个,累计收益1.55亿元。户有增收渠道,通过财政专项补助、扶贫小额贷款等,支持3900个有创业需求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项目,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各类产业扶贫项目向1.73万个贫困户分配收益3217万元,户均1859元。村有致富门路,大力推进“一村一品”,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65亿元,建成单村项目598个、联村项目59个,累计分配收益12295万元,村均24万元。镇有统筹项目,整合资金6.06亿元,与当地特色产业嫁接,统筹实施镇街项目181个,每年可增加收益3600万元。

扶贫协作>>

特色产业模式在全国推广

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以此为标志开启了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党中央决定青岛扶贫协作贵州省安顺市、甘肃省陇南市,省委决定本市扶贫协作菏泽市。贵州安顺、甘肃陇南都是国家深度连片的贫困地区,贫困程度比较深,省内的菏泽是山东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人口差不多是全省贫困总量的接近一半,贫困程度比较重,说明中央、省委交给青岛东西扶贫协作的任务是艰巨的。2016年以来,本市助力安顺54.58万贫困人口脱贫,6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56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底的11.31%下降到零;助力陇南44多万贫困人口脱贫,9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170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底的18.7%下降到零;助力菏泽市91.4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国务院扶贫办有关领导多次对青岛的帮扶工作做出批示给予肯定。

期间,青岛累计安排财政援助资金34.14亿元,其中,安顺11.04亿元、陇南15.66亿元、菏泽7.44亿元。重点向深度贫困县、贫困村倾斜,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突出短板,先后援建安顺和陇南各类项目1575个,带动69万贫困人口脱贫,帮助菏泽建设扶贫车间722个。

以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双赢理念,推进产业合作互利共赢。2016年以来,累计帮助安顺、陇南引进项目99个,实际到位资金46.82亿元;帮助菏泽引进项目46个,实际到位资金46.36亿元,陇南“麻辣兔”、安顺“榕昕牧业”“红星辣椒”、菏泽“扶贫车间”等特色产业模式在全国推广。2020年,国务院扶贫办第一个现场会议——全国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在陇南召开,观摩的三大产业有两大产业是本市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形成。打造多元推动消费扶贫特色模式,累计完成协作地和青岛本地消费扶贫23.18亿元,入选国家发改委2020年全国消费扶贫优秀典型案例,动员青岛籍影视体育明星黄晓明和陈梦为协作地消费扶贫公益代言等做法取得良好成效。

持续加强人才交流和组团帮扶,青岛累计选派挂职干部81名,选派技术人才1261名,累计为协作地培训党政干部2.2万人次、专业技术人才9.2万名,创新支医支教“组团式”人才帮扶的经验在全国推广。组织28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赴安顺、陇南开展为期一年的人才支援服务,退役军人志愿参与东西扶贫协作的做法在全国首创。镇宁“胶州班”组团帮扶经验获得贵州省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青岛“支教岛”经验入选全国50个志愿扶贫优秀案例。青大附院联合安顺西秀人民医院开展了全球首例5G远程外科手术。

持续加强精准对接,促进劳务就业稳岗。青岛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扶贫招聘月”“就业扶贫助复工”系列行动,聘请驻村第一书记担任青岛劳务协作专员,组织海信集团等大企业送岗到村,采取稳岗补贴激励、爱心岗位托底、专机接送等办法,“点对点、一站式”输转劳务。2016年以来,累计帮助安顺、陇南到鲁来青就业4820人次,到青职业学校就读贫困学生256名,就近就地实现就业26145人次;引入即发集团等企业帮助菏泽2.6万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菏泽籍在青在岗就业5.18万人次。

攻坚举措>>

全市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04亿元

青岛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市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扎实开展农村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意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明确脱贫攻坚期内财政资金只增不减,各项政策措施只增不减,人员力量只增不减。全市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04亿元,年均增长10.3%。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责任制,市、区(市)、镇(街)、村“四级书记”一起抓,层层立下军令状,逐级签订责任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顶格推动,定期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遍访全市脱贫任务比较重的镇,每年都到协作地推广工作;分管领导靠前指挥,经常“四不两直”进村入户;市级有关领导分工负责,在各自分管领域强力推动;区(市)党委书记当好“一线总指挥”;镇(街)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靠上抓扶贫,始终保持强力的攻坚态势。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落实“六个精准”上下足绣花功夫。实施“一镇一规、一村一策、一户一案”,产业带动一批、教育脱贫一批、健康扶贫一批、就业上岗一批、金融助力一批、兜底保障一批,形成了各有特色的脱贫路子。

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互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联动的大扶贫格局,科学统筹行业扶贫资源,持续汇聚社会多方合力。一是实施强区强企帮弱镇。市南、市北、崂山、城阳4个经济强区以及青啤集团等20家市属企业结对帮扶平度、莱西10处经济薄弱镇,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45亿元,增强了经济薄弱镇的发展后劲。二是动员社会各界共参与。精心组织“10•17扶贫日”等活动,培育了微尘公益基金、慈善救助工程、爱心积分超市等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的典型,社会各界累计向青岛及扶贫协作城市捐款捐物5.35亿元。发起“心耳康复•光明行动”,募集社会资金2600万元,已为2216名先心病患儿、失聪儿童、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救治,拔除了困扰他们多年的病根,产生强烈社会反响。三是积极推进携手奔小康。本市与安顺、陇南15个县(区)3个功能区实现结对全覆盖,与两市221个乡镇、1721个贫困村、597所学校、185家医院;与菏泽市9个县(区)、53个乡镇、70个村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携手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

巩固成果>>

重心转向乡村振兴,甘肃定西纳入协作

本市将大力弘扬脱贫攻坚伟大精神,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久久为功,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下一步,青岛将把重心历史性地转向推进乡村振兴。

本市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概括起来就是“一一三三一”。

“一”要弘扬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脱贫攻坚精神,总书记在2月25日重要讲话当中,把脱贫攻坚伟大斗争的精神,提炼了24个字“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这种精神在脱贫攻坚当中,青岛靠这种精神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这场硬仗当中同样也需要这种精神,所以青岛扶贫人转到乡村振兴新的战场上青岛也要继续弘扬和发扬这种精神。

“一”要咬定一个目标,就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管对内还是对外,青岛都要按照这样一个目标去谋划、发力。

“三”,对内脱贫攻坚青岛要抓住三个关键。一要抓巩固,守住不返贫的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设立五年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保持帮扶的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压实村“两委”、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等责任,对可能返贫和新致贫人员,即时发现,即时帮扶,即时清零,要确保不返贫、没有新的致贫。二要抓拓展,在产业培育上走在前列。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培育更多的像平度市崔家集镇“扶贫农创体”那样的乡村产业项目,鼓励集中各项资金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同时,建立健全扶贫资产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发挥效益。三要抓衔接,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镇。在全市确定了20个乡村振兴的重点镇,主要是青岛市的一些山区、林区、库区,这些地方基础设施、基础条件相对比较弱,乡村振兴的压力、任务比较重,青岛要从政策、资金、土地、金融、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的支持,继续实施强区帮弱镇、市属国有企业帮弱镇、帮重点镇的政策,促进青岛一些工作能够接续推进。这是第一个“三”。

第二个“三”,对外东西协作突出三个重点,从今年开始,东西扶贫协作转为东西协作,青岛的任务,从原来的协作贵州安顺、甘肃陇南、省内菏泽,今年按照中央部署、省委安排,调整为增加甘肃定西市,不再协作贵州的安顺市,青岛集中到甘肃,在保持陇南和省内菏泽的基础上减一个加一个,加到甘肃定西市,甘肃定西市协作的任务比安顺任务更重,安顺6个县,定西7个县,经济发展水平,定西和安顺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青岛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要求,在今后一个时期的协作当中,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产业的协作,青岛要继续把产业协作作为东西协作的重头戏,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发挥两地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激发资本的力量,用市场的逻辑、双赢的理念推进协作。在产业上来推动协作更高、更深的发展。二是人才的支援、人才的协作。青岛还是要发挥两地特别是青岛的人才优势,在挂职干部的选派、农技人员、教师、医护人员的支持上继续发力,帮助他们提升当地的教育和医疗水平,提升农业的发展水平。三是消费协作,要把协作地的好产品、生态产品、绿色产品介绍到青岛和青岛以外的市场,促进当地产品的销售,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来满足岛城市民“菜篮子”“果篮子”的需求,实现双赢。

最后一个“一”就是强化一个保障。青岛继续实行五级书记抓,实现顶格推动,强化党委政府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东西协作的领导,持续把青岛这两项工作纳入综合的考核,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工作力量,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的一些思路,把一些脱贫攻坚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提升,来巩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东西协作取得新成绩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新的贡献。

>>脱贫攻坚总动员<<

1、2018年以来拨付各区(市)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累计13.98亿元

市教育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安排,紧紧围绕“保障贫困家庭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确保有学上、上得起学”的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效益导向,强化清单管理、项目管理、台账管理、精细化管理,聚焦重点,压实责任,深入推进青岛教育扶贫和协作地教育帮扶,为青岛和助力协作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教育贡献。

其中,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重新调整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分担比例,其中市本级与平度、莱西8:2,其他区(市)5:5。2018年以来拨付各区(市)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累计13.98亿元。

开展全市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清零行动。成立市控辍保学工作专班,建立控辍保学工作台账和在线管理平台,1888名学生一生一案,精准控辍。义务教育段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劝返复学率100%,无一人失学辍学。

完善贫困学生精准资助服务体系实现各学段全覆盖。2018年至2020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3.57亿元,保障全市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提升乡村学校建设水平。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941所学校达到青岛市中小学高水平现代化学校标准,达标率90%,居全国前列。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90%,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领先水平。

持续扩大学位供给。2020年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0所,全市新增中小学优质学位1.7万个。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0所,新增幼儿园学位12.67万个。

积极推进“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基层职称制度。截至目前,青岛共有1126名乡镇教师通过基层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30名乡镇教师通过基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通过人数在全省居前列。

全面扩大职业教育在农村的招生规模。“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发挥青岛市职业教育优势,围绕保民生、兜底线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力度。全市职业院校共有农村初中毕业生3万人。2020年,为家庭经济困难的中职学生发放助学金1千余万元。

持续推进校际间结对帮扶。组织城区265所优质学校分类别、分层次对口认领帮扶273所经济薄弱镇村中小学校,结对率达到100%。

加大乡村学校师资补充和培训力度。每年免费培养初中起点小学全科教师100人;累计争取省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1541名;对平度、莱西乡村教师免费全员轮训6900人次。

此外还开展六项行动,全面推进东西部教育帮扶。先后选派60余名干部和555名骨干教师赴协作地挂职支教,打造的“头雁领航”普定模式、组团帮扶“胶州班”模式多次被中央媒体宣传推广。“青岛支教岛”被评为全国最美教师志愿者服务团队,并入选全国“志愿者扶贫案例50佳”。共安排418所学校与安顺、陇南、菏泽相关学校共建立783个结对帮扶关系。还发挥互联网+空中课堂的作用,定期与安顺、陇南等地组织开展“同上一堂课”活动,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累计帮扶本市贫困劳动力就业5152人

稳就业、促增收、助脱贫。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坚持以就业增收促进脱贫,通过实施扶贫公益岗位托底安置、鼓励开发扶贫就业项目、精准对接就业岗位等措施,累计帮扶本市贫困劳动力就业5152人,其中扶贫公益岗位安置2961人。在东西部协作劳务扶贫工作中,成立青岛-安顺、青岛-陇南劳务协作工作站,实施了“1+10”劳务扶贫政策,赴扶贫协作地区举办系列招聘对接活动40余场,推送青岛就业岗位信息10万余个。2016年以来,累计帮扶安顺、陇南贫困劳动力3187人来青就业。

补技能、提能力、强内功。造血赋能,授人以渔。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坚持以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大力实施技工院校服务脱贫攻坚行动和技能扶贫专项行动,对有培训要求的本市贫困劳动力全部组织免费技能培训,全市各技工院校累计招收贫困家庭学生413人,全部落实“五免一享”政策。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累计培训安顺、陇南贫困劳动力11969人次。深化家庭服务业扶贫协作,在青免费举办七期扶贫协作地区家庭服务业经理人培训班,累计培训120人。

兜底线、强保障、减负担。社会保障,和谐之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在农村贫困人口中占比80%以上,这部分人员大多无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难以通过就业获得收入,社会保障兜底扶持尤其重要。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坚持以社会保障减轻贫困家庭负担,将本市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居民养老保险保障范围,实现100%参保。对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每人每年100元标准参加居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贴,可保障农村贫困人口每人每年最低2030元的养老保险待遇。全市累计投入居民养老保险财政代缴补贴资金1569万元,为贫困人口和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发放居民养老保险待遇3.7亿元。

输智力、添活力、赋动能。智力扶贫,贵在长远。2020年青岛面向安顺、陇南高校毕业生提供11个事业单位岗位定向招聘。选派26名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技师人才赴陇南、安顺市开展“送智力、送技术、送技能、送装备”帮扶活动。在安顺市紫云县建立畜牧、医疗两家扶农助医专家工作站,通过“青岛专家进安顺”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出台国有企业定向招收协作地区高校毕业生政策,74家国有企业向扶贫协作地区发布岗位需求1187个。举办“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活动,实现青岛与扶贫协作地区人才智力资源共享。协助安顺市共建1.5万平方米的安顺市人力资源产业园,为两市人力资源提供全方位、立体化服务。

3、至2020年底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45万户

脱贫攻坚以来,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全力实施、合力攻坚,截至2020年底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45万户,顺利完成了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为做好这项工作,本市教育引导住建系统扛牢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担当,准确分析脱贫攻坚农村困难群体住房安全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清醒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统筹整合全市力量资源,明确目标、压实责任,细化任务、严格标准,形成市级部门牵头调度、各区市主管部门组织推进、镇街强力实施的工作格局。加强与财政、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健全联合调度制度,及时跟踪研究解决各类困难问题,集中资源打赢危房改造攻坚战。

2019年,按照全省统一工作部署要求,组织各相关区市开展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鉴定全覆盖,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进行全面鉴定,建立工作台账,通过鉴定结果挂牌上墙、鉴定资料建档管理等形式,逐户标明房屋危险性等级、鉴定时间及鉴定单位等信息。会同市扶贫办、民政局、残联多部门建立了市、区(市)两级多部门联合审查工作机制,准确核实拟纳入改造范围的4类重点对象的真实情况,确保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改造范围。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与相关部门积极协同配合,指导区(市)主管部门严格执行既定改造流程,全面落实“区(市)、镇、村”三级公示制度,规范补助对象的认定、审批和操作程序,确保危房改造公开、公正、公平。改造过程中,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协调施工方采取垫资建设等方式帮助无启动资金的特困户改造危房,对经济特别困难的深度贫困户,通过财政兜底、集中安置、子女赡养、租赁安置等方式,解决其住房安全问题。

坚持把作风建设贯穿危房改造的全过程,扎实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扶贫领域作风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会同市扶贫办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情况进行核验,坚决落实各项住房保障措施,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2020年11月,青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顺利通过全省脱贫攻坚考核验收。

4、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

脱贫攻坚以来,市商务局按照《关于鼓励消费扶贫的实施意见》,立足商务工作本职,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着力拓宽协作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通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有效促进陇南、安顺等地产品融入更大市场、实现价值倍增。

为此,本市开展消费扶贫系列活动。结合“青岛百日万店消费季”“八八青岛购物节”等主题活动,组织消费扶贫系列展销活动。在大型商超综合体设立消费扶贫专区,各区(市)均设置不同规模的消费专柜,推动青岛重点企业与协作地有关部门和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推动解决扶贫协作地农产品“卖难”问题,采购贵州、甘肃、菏泽等地区的猪肉、菌菇类、食用油、调料等商品价值1700余万元。举办“青岛对口扶贫安顺直播间专场”主播带货活动,单日吸引超过5万人次观看直播。

还举办承办一系列产销对接和推介活动。陇南方面,连年举办青岛陇南周“陇南市重点项目和农特产品推介展销会”活动,先后组织青岛100余家企业洽谈对接陇南橄榄油、中药材以及生态旅游产业,推动特色产品服务“走出去”。安顺方面,连年举办“贵州安顺名优农特产品青岛年货大集”,以及一系列安顺市招商主题推介活动,青岛市30余家大型超市与安顺企业进行了定向洽谈对接,累计达成采购意向9000余万元。

精准推动协作地特色农产品流通交易和贸易合作。发挥青岛市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引导青岛冷链销售骨干企业与协作地冷链供应企业加强交流合作,加强农产品冷链收储、运输、配送、销售合作,组织青岛的重点农产品出口企业多次赴安顺、陇南开展经贸协作活动,与协作地农产品企业就农产品基地的海关备案、出口农产品标准以及拓展市场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了互动交流,通过撮合对接,带动了两市的辣椒、花椒、豆类等产业标准和销售渠道双提升。依托青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两市的跨境电商促销推广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市商务局与出版集团搭建外贸大集电商平台,对协作地的扶贫产品进行促销,开展跨境电商职业交流培训,青岛跨境电商综试区微信公众号开通公益直播课,先后开展60余场跨境电商直播课程。

同时,利用对外开放平台资源助力协作地双向协作。搭建山东城市会客厅交流新平台。2020年8月,山东会客厅开厅,包括菏泽在内的省内16地市以及贵州安顺、甘肃陇南东西部扶贫协作城市正式签约入驻,通过会客厅把帮扶协作地的产品、项目、资源向国内外市场推广。帮助协作地做好“双招双引”。积极协助安顺市、陇南市拜访外国驻青机构,助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持续深化与菏泽双向合作。利用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建设带来的机遇,与菏泽共享开放红利,推动在菏泽设立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

5、全市2.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达到应签尽签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围绕实现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的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精准施策,全力推进,切实提升青岛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质效,对扶贫协作地的健康帮扶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强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惠民政策落实。本市紧紧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对照打赢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确定的工作内容,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精准救治”等重点任务,为贫困人口发放健康关爱手册和重点照顾人群联系卡,做到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实现数据准确,服务规范。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质,贫困人口相关便民惠民医疗费用减免由医院承担,及时将30种大病纳入救治范围,出院时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商业保险、医疗机构减免等“一站式”结算。对全市贫困人口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信息化改造,全部实现通过读取青岛市区域诊疗卡、社会保障卡、居民身份证等不同方式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确保各项惠民政策有效落实。组织1126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以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为重点,采取入户签约、诊间签约、集中签约等形式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落实“签约一人、履约一人”。2020年,全市2.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达到应签尽签,累计完成入户随访10.8万人次,12.5万人次就诊贫困人口享受到相关医疗费用减免政策,精神障碍患者全部实现免费救治。

深化扶贫协作地健康帮扶。积极构建“市级卫生健康部门统筹引领、区市卫生健康部门协作联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参与”的对外对口支援帮扶工作联动格局,不断加大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工作力度。去年,青岛市310名卫生技术人员到对口支援地区健康扶贫,在临床教学、病例讨论、手术培训等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创新采用“微信+APP”线上培训模式,全年共培训协作地卫生人才16000人次。根据受援单位需求,选派临床及管理专家组成帮扶医疗团队,采取“组团式”帮扶方式,开展驻点帮扶。各帮扶单位累计诊疗18000余人,开展手术1200余台,运用新技术填补技术空白100余项。在全国率先实施青岛安顺陇南菏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心耳康复 光明行动”,免费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18周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康复手术、4周岁以下失聪儿童实施人工耳蜗植入复聪手术、60周岁以上白内障老年人实施植入人工晶体复明手术,共免费救治患者2216人,圆满完成了健康扶贫和健康帮扶各项工作任务。

6、四个100%解除了贫困人口有病不敢医、有药不敢用顾虑

脱贫攻坚以来,全市各级医保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力筑牢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全民补充医保、医疗救助、扶贫特惠保险、重特大疾病再救助六重医疗保障防线,实现了贫困人口100%参保、100%补贴、100%落实待遇、100%“一站式”结算的目标任务,四个100%是没有水分的,青岛市的贫困人口在四个100%当中没有一个虚假的,这是经得起检验的。这四个100%的目标解除了贫困人口有病不敢医、有药不敢用的顾虑,大大减轻了就医负担,对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医保的贡献。

医保部门重点突破,实现全员参保,全员补贴。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每一名贫困人口的居住地、工作地、参保状态进行全部建档,动态核对,全程监控参保状态,确保贫困人口100%参加医疗保险。特别是对在外地上学、打工人员,逐一落实参保情况,消除参保死角,实现了应保尽保,不漏一人。同时,对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全额补贴,其中成年居民统一按高档标准补贴,个人无需交钱,实现了无感参保。2020年,财政为全市2.5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补贴居民医保个人缴费1100余万元。

多层保障,待遇倾斜。青岛对贫困人口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实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全民补充医保、医疗救助、扶贫特惠保险、重特大疾病再救助六重保障制度,六重保障制度各有各的功能,梯次减负。在保障范围上,既保住院治疗,又保门诊治疗;既保目录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又保目录范围外的医疗费用。为进一步减轻就医负担,对贫困人口实施了医保待遇倾斜政策,降低了大病保险的起付线,取消了报销封顶线,报销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2020年,六重保障制度共为1.72万名患病贫困人口报销医疗费1.43亿元。各类保障后,贫困人口医疗总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3.4%,个人自负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6.6%,有效防范了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

一站结算,一键共享。青岛贫困人口就医费用,实行全省统一的医保扶贫对象就医结算单,与医保结算系统实现无缝衔接,结算时所有待遇一次结清,实现了贫困人口六重保障待遇“一体化管理、一站式服务、一单制结算、一窗口办理”,免去了贫困人口垫付资金和二次报销负担。依托全省医保扶贫综合信息管理系统(MAMS),对贫困人口实时在线变更、动态监测,确保扶贫对象及时纳入,确保新增人员及时参保、及时享受医保扶贫政策和待遇。

亲情关怀,主动帮办。门诊慢特病是解决参保人重大疾病和慢性疾病门诊费用负担的一项重要保障制度,这项制度属于依申请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考虑到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分布广、对政策不熟悉、提交申请不方便等各方面的实际困难,青岛各级医保部门实施了主动帮办机制。即,不需贫困人口个人提交申请,由各级医保部门对医保结算系统中历年发生医疗费的2万余名贫困人口,主动逐一进行病情、费用、病历等情况的主动筛查,对符合条件的帮办代办做好门诊慢特病资格准入工作。同时,对贫困人口高血压合并症、糖尿病合并症等常见病种,针对其就医医院的诊治能力,适当放宽了准入条件,保障贫困人口门诊费用得到保障。通过主动帮办机制,去年共为195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核准了门诊慢特性病资格。这部分人员没有个人申报,医保部门主动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