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故事 | 马功铭:跨越四千多公里 支教在美丽的新疆

2021-04-12 16:1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73385)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冬梅

“马老师,最近的模拟考试我没考好,距离中考越来越近了,我压力好大。”

“没关系,调整好心态,最艰难之日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时,老师相信你一定行。”

……

一天中午,马功铭正在吃午饭,手机微信收到远在新疆的学生发来消息,内心的柔软一下子被触动到了,饭也顾不上吃就耐着性子和学生聊起来,言语间流露中着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深深的关切。今年44岁的马功铭是城阳六中的老师,他和新疆孩子的不解之缘还得从3年前说起。

2018年3月,有关援疆的文件下达到学校,得知这是为了带动和引领当地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后,马功铭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名申请。“能到新疆走一走、看一看,为边疆的教育事业出一份力,这一直是我的梦想,也是让我一辈子骄傲的事情。”当时,马功铭的儿子才上幼儿园,父母也上了年纪时常需要人照顾,但在家庭与梦想取舍之间,他选择了梦想。“说句心里话,我觉得最亏欠的就是儿子,这意味着他成长中很多美好时光我都不能参与,但我相信儿子长大了,会理解我的选择。”

      课下面对学生来问问题,马功铭总是耐心地答疑解惑。他希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帮助下,都有一个好的未来。

同年8月,马功铭背上行囊,飞越四千多公里来到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八一中学,开始了为期2年的援疆支教生活。然而,马功铭刚踏上新疆这片土地时,激动的心情还没平复,干燥的空气就让他的皮肤出现了干裂,偏麻偏辣的食物让他食欲下降。语言不通、生活习惯迥异、饮食习惯不同、自然环境恶劣等各种困难,让马功铭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体重降了10多斤。但每当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充满求知的眼神,他又激情满满,把生活困难通通抛在脑后,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

在当地,马功铭承担初一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并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同时也是语文备课组长。工作中,他带领同事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在日常的教学中,马功铭习惯用爱和耐心来慢慢影响学生。学生小麦的父亲常年不在家,家中只有妈妈、姐姐和年纪很小的弟弟,由于母亲和姐姐忙于生计,很少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小麦的学习和纪律都存在很大的问题,经常不完成作业、逃课、和同学闹矛盾,还不听老师管教。“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强,在很多老师心中小麦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学生,但我相信她是可以改变的。”马功铭了解小麦的情况后,经常找她谈心,询问她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

有一次周末放学,马功铭看到小麦独自一人在校门口徘徊,上前询问才知道她的自行车车胎坏了,母亲没有时间来接她,身上也没有钱,所以回不了家,于是,马功铭自己掏钱和她一起去修好了自行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却打开了小麦的心扉。经过几次深入的谈话,小麦知道了马功铭对她的关心和期望,渐渐地改变了听课的状态,学习也积极主动起来,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小麦的变化,家长和老师们看在眼里,也打心里敬佩马功铭的教育之道。

      离别前,马功铭和学生们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回首在新疆支教这段时光,他感觉有付出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

在艰苦环境磨合几个月下来,马功铭称自己不知从何时起爱上了新疆,爱上了这里的学生,他带孩子们领略语文的独有魅力,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语言归属感的种子,越来越觉得自己在新疆支教有着非凡意义。“在这里我一点点见证着孩子们的学习水平提高,也见证着民族之间的真挚情谊,感觉很开心。”

两年的时间稍纵即逝,2020年8月,马功铭结束了在新疆的支教,离开前学生们为他举行了欢送会,互留联系方式,而他也勉励学生们努力学习,以后走出新疆去看看外面的精彩的世界。今年,马功铭曾经带的学生升入初三了,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次大考,学生们避免不了有紧张焦虑的情绪,马功铭常常作为良师益友,通过微信、电话开导鼓励他们。“支教生涯虽然结束了,但我和当地孩子们的联系永远不会结束,这份感情是无法割舍的。”马功铭喃喃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