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足迹①|乌云笼罩下 中共即墨首个党支部建立

2021-04-16 11:0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14870)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磊 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党史中心 林思敏

1928年10月,中共即墨支部在即墨城秘密成立了。它是党在即墨这块处女地上播下的第一颗革命的火种,如流星般照亮了千年古城。

因为当时一切行动都在秘密中进行,亲历者或牺牲,或失踪,或病故……没有系统的资料留存,对这一壮举的记载一直比较模糊。

近日,半岛全媒体记者与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党史中心的同志一起,翻阅了大量的文献、档案、资料,从碎片化的史料中,梳理出大体脉络,粗略还原了即墨建立起第一个党支部的红色轨迹。

背景:

“夹缝中”建起的即墨首个党支部

说起即墨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中共(青岛市)即墨区委党史中心原科长、编辑金涛善用了八个字评价——乌云笼罩,很难想象。

对于为何说“乌云笼罩”,金涛善解释说,根据《即墨县志》《即墨文史资料集萃》等文献关于同时期史实的记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全国范围内党的活动进入低潮。蒋介石武力加快“统一”中国的步伐,未料到在山东遭到日军的血腥阻拦。1928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为维护和扩大其侵华利益,悍然出兵山东,侵入济南,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五三惨案”,并占领济南一年之余。

另外,在即墨开展党的活动还要随时提防驻扎在即墨的军阀祝祥本、刘珍年等的袭扰。也就是说,当时建立即墨党支部,要在国民党反动派、日军、刘珍年等军阀等多方政治势力的夹缝中求生存。

至于为何说是“很难想象”,金涛善说,因为当时即墨的政治环境复杂恶劣。这些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驱,坚定信仰,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假借来即墨建立国民党县党部的名义,建立了中共即墨第一支部,出乎国民党人的意料。由于党的活动是严格保密的,党支部的组织也是单线领导,除了当事人之外,别人很难知道是什么情况。即便是当时,档案也是残缺不全,不会保留很多资料。所以,他研究即墨地方史20余年,也只能从各文献、档案、资料中,查找到只言片语。尔后,从这些碎片化的史料中,架构起即墨第一个党支部建立过程的大致轮廓。

所以,首个党支部的建立“乌云笼罩,很难想象”。还原这段历史,因为没有遗址、没有史料、没有见证人,而显得步履维艰,也只能借助相关的史料,进行相互佐证,搭建拼接。

当时的报纸上刊登了蓝志政越狱的消息。

壮举:

秘密成立的中共即墨党支部

即墨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要从一位革命先驱说起,这位先驱的名字叫蓝志政,曾用名蓝斌之,曾化名“蓝志皮”。

根据《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即墨县组织史资料》、山东省相关档案记载,以及蓝志政侄女蓝仁博的介绍,蓝志政1901年出生于原即墨县李家女姑村(现属城阳区),曾在即墨第一高等小学、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就读。在省立第一中学就读期间,他跟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是同班同学。交往中,邓恩铭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使蓝志政为之钦佩,因而结为挚友。他们经常一起谈论社会之黑暗、政治之腐败,并共同探讨救国救民之路。为了把进步学生联合起来,他同邓恩铭一起发起成立了省立第一中学学生自治会。期间,蓝志政积极协助时任校报主编的邓恩铭办报,并撰写文章,抨击旧社会和反动统治阶级。

1919年,18岁的蓝志政考入北京大学,时逢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早有远大志向的他,积极投入到了这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并被推举为学生领袖之一,被同学们誉为“蓝大帅”。

大学毕业后,蓝志政回到家乡。适逢中学同学邓恩铭来青岛进行建党工作和组织工人运动。为寻求救国之旅,蓝志政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春夏,遵照中共山东省执委的指示,蓝志政和孙希朋、赵继速回到家乡——即墨西南沿海一带(今属青岛城阳区),开展农民运动,组织盐工盐民同垄断盐业经营的公司进行斗争和暴动,均失败。10月,根据党的六大精神和省执委建立党组织的要求,蓝志政和孙希朋持国民党山东省党部组织部长葛谭的介绍信,以筹建国民党即墨县党部的名义,以“合法”身份来到即墨。

他们向县长杨酉桂说明来意后,杨县长当即拨给500块大洋作为经费,并从县政府腾出三间房屋作为办公室,挂起了“国民党即墨县党部筹委会”的牌子,蓝志政任筹委会主任,孙希朋任秘书。从此,蓝志政、孙希朋以及时任国民党即墨县公安局会计的赵继速,以“合法”的地位和身份秘密开展建党活动。他们把党员发展对象选在国民党的机关内,先后发展了12名党员,其中,县党部筹委会2名,公安局2名,城阳国术馆2名,盐场4名。

1928年10月20日,中共即墨支部秘密成立,全体党员推选蓝志政为支部书记。

史料中关于蓝志政脱险的记载。

艰难:

仅建立约两个月,就被破坏

支部建成后,借登记国民党党员筹建县党部的名义,蓝志政等人积极联络爱国人士,发展党的组织。工作一个多月后,培养了一批发展对象,计划再建立两个支部。但是,到了当年12月的时候,蓝志政隐约感到党支部活动被暴露了的迹象。

根据孙希朋后来的供述(孙希朋1929年脱党,曾因反革命罪被捕入狱,1986年平反),当时蓝志政为了核实消息的准确性,曾秘派他赶往驻泰安的国民党省政府,并通过上层关系多方打探。很快,孙希朋得到了回复——“你们是共产党员的身份已经被核实,不久,将采取行动。”同时,孙希朋了解到,即墨党支部的暴露是一位万姓的人向国民党省党部告密。孙希朋火速返回即墨,将情况和蓝志政做了详细汇报。一天深夜,他们将姓万的叛徒捆绑起来,痛打一顿,随后秘密撤离。自此,即墨第一个党支部停止了活动。

《中共山东省组织史资料》等记载,蓝志政从即墨回到中共山东省执委工作,曾任省委秘书长,青岛市委秘书。1929年4月,由于叛徒王复元的出卖,蓝志政不幸在济南被捕。审讯中,他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和威逼利诱,表现了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在狱中,蓝志政积极联络难友,响应和参加邓恩铭组织的越狱斗争,并在第二次行动中,成功越狱,并安全返回即墨。对于蓝志政等人越狱的消息,在1929年7月25日的《民国日报》中,亦有报道,报道中蓝志政的名字为“蓝志皮”。

越狱后,蓝志政在家隐藏了一段时间,等敌人追捕的风声稍微平息后,又整理行装,告别家人,重新踏上了革命的征途。据蓝志政的侄女蓝仁博回忆说,临行前,蓝志政留下了一张写有“我们的‘买卖’很快就会成功”的纸条,以此来鼓励亲人们斗争的勇气,也在表达自己寻求真理的革命信念。

蓝仁博回忆说,当时蓝志政乘船去了上海,从此,杳无音讯。

孙希朋。

观点:

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不是一日之功

回望即墨首个党支部的建立,虽然前后仅存大约两个月的时间。但是,包括金涛善在内的很多专家和先辈的后人们,都一致认为,这些成果的取得,是蓝志政等革命先驱长期奋斗取得的。

根据城阳区委党史研究中心编写的《白沙河志》的记载,1925年蓝志政就参与领导发动了四方机车厂和青岛日商纱厂等3次罢工及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在1928年,他受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的委派,赴即墨沿海开展农运工作,组织农民、盐工成立贫农会和工会,集结于“永裕公司”要求食盐降价。

而根据《红岛街道志》的记载,赵继速就是蓝志政在领导盐民反对永裕盐业公司垄断青盐输出权和增加盐民税收的斗争中介绍入党的。当时,赵继速仅19岁。因国民党特务万鲁屿向国民党省党部告密,赵继速被捕,并在狱中牺牲,英年仅23岁。

同时,在山东教育出版社工作的周育仁先生回忆说,他的父亲跟蓝志政相熟。他年少时,蓝志政经常到他家走动。周先生认为,蓝志政在即墨活动的时间应该是从1926年开始的。因为在他的记忆中,他的父亲当时被聘为即墨县考院街高等小学的语文教师,那时,蓝志政经常到其父亲的宿舍借宿。周先生说,在军阀残酷统治的那种恶劣的环境下,不太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建党活动。蓝志政前期为建立党组织做了很多筹备活动。

意义:

红色星火点燃希望

对于即墨第一个党支部的受挫,金涛善认为有3个主要原因:第一,受“城市中心论”的影响,没能把党的活动基点建立在农村,深入广泛发动民众;第二,对即墨地方革命的特点认识不清,对社会各阶层人士洞察了解不够,使少数不坚定分子钻了空子;第三,缺乏深入细致扎实的基础工作,急于求成,结果过早地暴露了目标,致使党在即墨的活动此后大约停止了五年。

不过,纵观即墨党史,即墨1928年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它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意义是重大的。它在即墨这块处女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唤醒了一批即墨民众,播撒了希望的种子,为后来即墨党组织的发展与壮大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