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政前方丨青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奋勇争先勇当排头兵

2021-04-17 17:2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90014)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崔璞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

海洋是巨大的宝库,海洋是青岛的底色。海洋经济是青岛最鲜明的主题、最主要的特色、最突出的优势。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青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从东海岸到西海岸,青岛各地争当勇当敢当排头兵。

截至目前,国内青岛、上海、深圳、广州、天津、大连、宁波、舟山、厦门等9座城市明确表态有意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对此,青岛奋勇争先,努力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海洋产业优势。青岛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经略海洋攻势2021年作战方案(3.0版)》,确定了海洋产业、海洋科技、对外开放、海洋港口、海洋生态、海洋文化等“六场硬仗”新的目标。

“排头兵”

坐落于即墨的青岛蓝谷,有一条“问海路”,名字起的颇有智慧。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船重工725所、大洋钻探船北部码头基地等众多海洋科研机构都聚集在此。

蓝谷,蓝谷位于崂山北麓、黄海之滨、鳌山湾畔,努力成为青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排头兵”,长江以北国家海洋科技创新基地的“尖刀连”,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锋队”。

青岛蓝谷管理局局长、党委副书记肖焰恒接受采访时表示,蓝谷有信心将“问海路”打造成为一个集聚科研、集聚海洋人才的“海洋科技的华尔街”,成为世界海洋科技创新的引擎和发动机,源源不断的海洋成果会在这里诞生,世界知名的海洋科研人才会从这里走出来,这里真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黄金科研岸线。

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既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也为海洋经济发展开拓全新空间。在海上风电制造基地,新型海上浮式风电机组即将进行整机组装,有望今年在青岛小管岛上进行示范应用。作为我国唯一可走向深远海的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组,在项目推进中,蓝谷创新打法,协同作战,推动新型海上风力发电项目快审批、快落地,让来自大海的风能早日变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发展海洋,人才是关键。为给海洋经济培育人才,近年来蓝谷不断与名校院所“牵手”,山大、北航、天大、川大、西工大、哈工大等名校院所纷纷“落子”。

位于青岛蓝谷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国际科教新城是山东省“双招双引”重点项目、青岛市社会民生类排名第一位的重点项目,项目三期完成后预计在校生将达到两万余人。北航青岛国际科教新城项目一期总投资41.83亿元,总建筑面积37.3万平方米,共包含24个单体建筑。目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主教学楼已全部封顶,图书馆已部分封顶。据悉,在北航青岛校区一期项目建成之后,蓝谷内会形成一个“北北航、南山大”的高等教育布局。

另据了解,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是青岛市乃至全国海洋科技创新的龙头,青岛市将继续在财政资金、规划用地以及政策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实验室与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融合发展。

走在前列

东有蓝谷,西有董家口。

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

借助冷链物流新东风,激发海洋经济新活力。作为港口城市,青岛具备发展冷链物流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头连着海洋渔场田间地头,一头连着消费者餐桌,现在,青岛冷链物流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确定了2020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名单,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成功入选。而山东是唯一有2个基地入选的省份,入选数量居首位。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董家口经济区,由青岛鲁海丰投资有限公司运营建设,着力构建以水产品为特色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冷链物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青岛的政府工作报告则明确提出,加快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

除了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作为一个新兴崛起的海港经济区,董家口经济区一直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致力于依托海洋、港口建设打造四大中心、四大基地:国家大宗干散货集散中心、国家重要能源储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化工新材料基地、现代物流及贸易基地、特钢及装备制造基地、大宗货物精深加工基地……这里已经成为企业竞相落户发展的“热土”和“乐土”。2020年,董家口经济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3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72亿元,利用内资110亿元,外资到账2.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额21亿美元,税收15亿元。

董家口经济区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西南端,立足建设国际深水港、循环经济区、绿色新港城发展目标,是青岛市三大产业组团和四大功能性战略节点之一,更是西海岸新区、青岛经略海洋至关重要的一极。

如何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聚焦重大国家战略,是青岛、更是西海岸新区最大的优势和机遇。4月9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经略海洋 山东高水平推进海洋强省建设》聚焦山东海洋强省建设,“我们加快推进已储备的99个重点海洋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海洋生产总值每年增长15%以上,以海洋的高质量发展助推区域的高质量发展。”青岛市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区委书记孙永红接受采访时说。日前召开的西海岸新区工委(区委)海洋发展委员会2021年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海洋经济既要做大“量”,又要提升“质”,要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经略海洋是国家赋予新区的战略使命,新区上下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展现新区品牌、实现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龙头引领

“十三五”期间,青岛市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3.3%。

“十三五”期间,青岛加快航运中心建设步伐,2019年,山东港口集团在青岛挂牌成立,青岛港在A股上市。全球领先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建成投产,生产效率位列沿海集装箱港口第一位。不断增强集疏运能力,设立欧亚班列青岛运营中心,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我国北方港口第一位;海铁联运箱量138万箱,同比增长20.7%,连续5年蝉联全国港口海铁联运冠军。加快建设国际邮轮母港区,同步推进产业导入和区域开发,截至目前落地项目36个,投资规模达620亿元。

“十三五”期间,青岛现代渔业持续提升,成功获批全国第一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增至13处,约占全国1/8。全市水产品年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海洋制造业加速提质,全球最大40万吨新型矿砂船、世界最大吨位“海上石油工厂”P70等世界顶级产品建成交付。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建成海洋多(寡)糖工程药物、现代海洋药物、现代海洋中药等6个产品研发平台,管华诗院士团队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海洋药物“GV-971”成功上市。

2月23日,青岛召开全市海洋发展工作会议,明确“十四五”海洋工作的主攻方向,把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作为“十四五”乃至未来十到十五年青岛市海洋发展的总目标。今年加快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引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2025年)》和配套实施方案,制定实施“十四五”海洋相关规划,积极承担国家重点任务,集中推进总投资3600多亿元的110个涉海重点项目建设。

青岛确定的《经略海洋攻势2021年作战方案(3.0版)》则把海洋产业发展作为主攻山头,加快提升海洋经济规模和投资增速,争取全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涉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3.0版确定了海洋产业、海洋科技、对外开放、海洋港口、海洋生态、海洋文化等“六场硬仗”新的目标。

根据方案,青岛将加快优化海洋产业布局,将加快推进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国信海洋经济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形成一批千亿级海洋产业集聚区。同时,重点围绕船舶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子信息等产业链攻坚突破,助推海洋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将高水平建设16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探索三产融合型海洋牧场综合体发展新模式。深入实施中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加快蓝谷药业海洋科技谷、聚大洋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建设海洋科学城,将加快提升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平台创新水平,依托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深海装备基础科学中心等研发平台,搭建企业、资本、科研机构等多方互动平台,促进更多高端人才团队和研发成果在青岛集聚。

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将抢抓RCEP签署机遇,高水平建设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加快华能码头二期、大唐码头二期、LNG码头三期等项目建设,推动中国(青岛)RCEP国际博览中心、国际航运金融中心等国际邮轮母港区重点项目落地。充分发挥青岛龙头引领作用和胶东五市海洋特色产业优势,谋划推动海洋要素交易中心、胶东半岛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区等项目建设......

今年是“项目落地年”,聚焦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把集聚区推进、“双招双引”和项目落地作为“穴位”和靶点。

努力将青岛的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海洋产业优势,更好发挥青岛在海洋强省建设中的龙头引领作用,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新贡献。

向海图强扬风帆,长风破浪会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