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防盗门安上了 为民服务之门不能关上

2021-04-24 06:5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87558) 扫描到手机

亲爱的读者朋友,半岛都市报全新栏目“评论区”今起与您见面了。每周六,“评论区”将聚焦一周热点新闻事件,深度思考,理性评述,以期百家争鸣,激浊扬清。首期话题围绕“防盗门缺位与为民服务”展开。

4月16日,本报推出重磅调查栏目“真·探”,第001案聚焦市北区嘉兴路32号一居民楼8个单元的防盗门,5年没有完成安装,一项民生工程成了“半拉子”工程。问题见报后,相关部门没有回避责任,及时整改,仅用三天时间,就让横卧角落、经历风吹日晒的防盗门站到了它们该站的地方。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但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却还有不少,民生无小事,可一件“小事”何以拖成了“大事”?本周我们特邀相关专家,就此事各抒己见,评说是非。

好事一定要办好办彻底

□特约评论员 李光全

民生服务无小事。8个单元门,五年没装完,是缺买防盗门的钱吗?不是。崭新的防盗门被扔在角落生锈老化。一个好事办成了半拉子工程,浪费的不光是公共资源,也寒了老百姓的心。

好事没办好、没办彻底,监督的机制肯定是不到位、为民的情怀肯定是不够足。负责事项的人要多问下自己为民的初心是不是牢记在心,是不是没把这看起来不大的事情当作大事来干、当作重要的事情来干。而监督部门在对实事办理的验收、总结时为什么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是不是调查研究做得不够深入、是不是存在走马观花看现场和粗枝大叶搞验收的问题呢?

五年装不上的防盗门,折射出的问题需要深度思考:对待工作,是否有一种换位的意识和思考?对待承诺,是否有一种言既出行必果的认知?群众在一天一天地翘首以盼早日装上剩余的8个单元防盗门,而防盗门则静静地呆在角落里生锈老化。每天路过没有装门的单元、再看着躺在风里雨里的防盗门,不光老百姓觉得心里堵,谁听了谁也心里堵呀。问题一次次反映,为什么之前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回应和彻底解决?当工作部门的同志心里想着大事、想着远方的时候,是不是先想脚下的事、眼前的事?为民服务不一定要干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心中有民、服务为民,再小的事情办好了才叫“服务”,再小的事情办完了才叫“为民”。

最新消息显示,躺在地上的防盗门已经装上了。为媒体有效的监督点个赞,希望媒体一直发扬问题不解决监督不停止的作风,以持续的有力监督让问题早发现、早解决,让群众早满意、早放心。也为此次部门及时改正问题点个赞,希望部门对日常的民生问题能及时发现、主动解决,以奋斗的精神和奋斗的姿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让群众收获满足感、收获幸福感。

躺在角落的防盗门终于站立在它该站的地方,站起来的不光是八扇门,更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老百姓对防盗门问题的抱怨终将随门的安装逐渐消除,但这件事会像一面镜子放在我们党员干部的心中,让我们照照镜子、正正衣冠、出出汗,让我们时刻牢记服务为民不在事大事小。

(作者为青岛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生态宜居委员会秘书长)

办好民生事,贵在持续

□特约评论员 王可锋

我们的城市围绕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大到医疗教育、安居工程,小到免费安装防盗门、社区托管,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恰恰是通过这些民生事,也让我们发现了某些特殊的现象,比如说防盗门安装不到位的问题。我们从半岛都市报的报道看到,相关部门反应及时,领导坐镇解决问题。但是解决之后呢?为什么这件民生事在老百姓家门口落实如此不易?

首先,民生工作需要调研,实事求是是工作的根本。我们某些民生项目大干快上,一点突破即全面推进,往往造成工作脱离实际,以偏概全,没有根据地方现实情况做出调整,为了尽快出政绩,最终导致不接地气。相关街道和部门应时刻心系有困难需要解决的群众,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民生保障工作,及时摸排梳理,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需求,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千方百计排忧解难,让有困难的群众真正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关怀。

其次,民生需要系统工程。一个民生工程的推进,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需要将老百姓的需求和工作的进度、经费、施工、维保等全程安排,形成有机的管理系统,而不是一蹴而就,形成只管开头不顾结果、虎头蛇尾的局面。相关部门应提前部署,抓好关键,及时出台民生工程的实施方案、运行方案和资金筹措等配套政策,明确任务进度,联合各级各部门积极作为,加强调度,推动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第三,民生需要监督。既需要审计监督、施工监督、质量监督、应急监督,更需要结合老百姓的需求,做好人大政协监督、媒体监督、百姓监督。监督将让民生事落地更加便捷、开放、透明。把政策宣传到百姓心中,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实惠落实到群众身上,切实抓好民生监督工作。

最后,民生需要持续。执政为民,需要在点点滴滴上为百姓提供各种服务,不能一拍脑门就全是防盗门、全是防盗窗,运动式的民生不可取,生拉硬拽的民生更没有生命力,领导坐镇式的决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解决民生的方法。

(作者为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人民政府政务督查社会监督员,青岛国际青年创客基地主任)

乐见媒体与有关部门互动更频繁些

□特约评论员 宋守山

躺在地上的是防盗门,安装上的是民心。连接两者的,是半岛都市报的一则“监督”报道。

城市管理关系到每个市民的切身利益,既要有宏观的整体规划,也要有微观的具体行动,落实到每个市民的身上,一枝一叶总关情。本来免费安装防盗门是好事,是民心工程,但因为某些中间环节,导致五年都没能完工。防盗门躺在地上“晒太阳”,日积月累,锈迹斑斑的不仅是一扇门。

如果没有媒体的介入,这个时间会不会更长,不得而知。当然,作为管理者而言,他们的委屈是,去查看每一个单元,检查每一扇单元门,可能难度不小,人手有限,如此事无巨细,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但现代社会不仅意味着结构多元、价值各异,新媒体也给予了每个人发声渠道。利益多元与表达各异,会引发公众的认同多元,对凝聚人心提出了挑战。而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则不仅要将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作为自身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学会将新闻媒体作为凝聚社会的纽带和维系社会的黏合剂。这也是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功能被上升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的重要原因。

2019年10月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联系起来,提出要“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仅要做到正面宣传、引导舆论、凝心聚力,更要发挥监督职能、激浊扬清,两者不可偏废。半岛都市报的这则报道,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形成了多赢的局面。城市的管理者了解了社情民意,改进了工作,广大市民最终受惠,而对于媒体,则提升了自身的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

这是一个城市管理的进步。因此,乐见半岛都市报类似的报道再多一些,也乐见有关部门与新闻媒体的联系更为紧密一些。

(作者为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媒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

互动留言

市北区人大代表,山东兆基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合伙人、主任律师冯兆伟:

民生问题通过报道后得到及时解决,可以看出媒体是群众进行舆论的重要方式。但还要思考,政府的利民举措为什么在最后一公里出了问题,最后没能很好地落地?“想着百姓的困难”与“解决困难”是两个概念,特别是在城市治理过程中,还要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工作,已经着手处理的工作要完成好,舆论监督下能及时完善是一件好事,但不能将舆论监督作为办好一件事的必经程序。只有解决实际问题,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薄一笑而过:

政府工作必须做到位,居民的意识也要提升。

@云巢:

公共资源来之不易,我们身边的公共资源不能去浪费。

@181××××2003:

本来是个好事,应该善始善终地做好。

@墨染离殇:

民生事细微处见真章。

@陌小兮:

安门是好事,关键后期维护更重要,最后别成了摆设,浪费资源。

@好兄弟:

建议社区各级责任落实,比如居民楼的组长、楼长都负责哪些范围事项,方便居民有些居家生活方面的困难得到反映、得到解决,更利和谐社区、居民安心。另外,社区干部要深入到家,体察民情,只要能走下来,很多百姓困难相信会容易解决的。

话题征集

亲爱的读者,您对我们的话题是否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无论是微言片语还是长篇大论,都欢迎您加入讨论,向半岛“评论区”专栏一吐为快,我们将择优刊登。

邮箱:10357922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