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青岛丨从黑暗到光明的航程——黄安舰起义始末

2021-05-17 09:33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37690)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宜庆

1949年2月12日夜晚,青岛前海沿灯火闪烁,不时有鞭炮声响起,在那紧张时局中,人们暂时感觉到一些节日气氛,这是旧历的元宵节。一艘军舰正缓缓地驶离青岛湾海面,开始了一段惊险的旅程。这是国民党海军黄安舰从黑暗驶向光明的航程,这一晚注定是惊心动魄的夜晚,次日黎明,抵达连云港的黄安舰迎来新生。

黄安舰开创了国民党海军军舰起义的先例,因此成为了人民海军的第一艘军舰。放在青岛解放的进程中,这是一次重大的胜利。半岛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专家,还原黄安舰起义始末。中共领导的三条战线上的谍战人员,是如何拧成一股绳,共同策反黄安舰上的国民党海军,确保起义成功的?让我们凭借历史档案、老照片以及专家的讲述,进入历史现场。

1

日本赔偿的“接22”

黄安舰的前世今生

黄安舰的前世是日本的军舰,如何成为国民党的海军军舰?其中连着一段波涛汹涌的历史。

二战结束前夕,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最终完败于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日本的航母被击沉一艘就少一艘,满载排水量高达7.2万吨的大和号战列舰在东海洋面被美海军舰载机的航弹和鱼雷送入海底,但还是有131艘中小型舰艇留了下来。日本投降后,驻日盟军总部决定将131艘日本军舰分配给中、美、英、苏四大国作为战争赔偿。

据资料记载:四大盟国用抽签的方式分配这些军舰。中国代表抽中的第2份日本军舰是个“上上签”。这份配额共34艘军舰,包括7艘驱逐舰、17艘护航驱逐舰、2艘驱潜舰、1艘运输舰和7艘其他舰只,总吨位约3.6万吨,无论从吨位及舰况来看,均优于美、英、苏三国所抽中的份额。国民党接收后,海军留下了23艘军舰,作为战舰;缴行政院11艘,作为民用。

黄安舰就是17艘护航驱逐舰之一。

黄安舰在日本海军中原舰名为“海防8l”号,舞鹤造船厂制造,1944年12月下水,排水量745吨,舰身长67.6米,宽8.4米,吃水2.9米。最高航速16.5节,舰员编制126人。

中国接收时依接舰顺序编号,称其“接22”号,编入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一舰队后,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黄安舰。黄安舰在接收时仅有航海和动力设备,没有武器装备。

“黄安”号军舰全貌。

1947年8月30日,黄安舰驶入了青岛港。青岛海军造船所整修,安装了25毫米高射炮和13.5毫米高射机枪各两门,修整后隶属国民党海军第二军区。

1948年底,济南解放,与华北解放区连成一片,青岛基本上成为山东的一座“孤岛”,被国民党军队和美国海军占据。1949年,青岛解放提上日程。青岛是国民党海军的重要驻扎地,当黄安舰进入青岛后,中共相关组织就已经布局,安排红色特工进入黄安舰。济南解放后,中共相关组织,加快了对黄安舰的策反工作。

此时的黄安舰,表面上看风平浪静,实际上暗流涌动,中共各级组织领导的谍战在黄安舰上展开,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2

三线秘密开展工作

四股策反力量汇聚

今年八十二岁的文史学者吕海泉,退休前长期担任青岛市政协文史委主任,他在工作中采访、收集了大量的解放青岛的谍战资料,其中,有不少是第一手的史料。2021年5月12日下午,初夏的烟雨笼罩着海面,他在台南路家中书房,娓娓道来,还原了黄安舰上的中共地下特工进行的策反工作。

最先打入黄安舰的,是孙露山。

孙露山是胶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下属的东海军分区联络科的工作人员。1947年秋,黄安舰调入青岛,他接受潜伏任务,穿上海军服,上了黄安舰,当了一名枪炮兵。但由于情况复杂,孙露山一度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胶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将富有敌占区地下工作经验的东海军分区政治部联络干部张庆颐派驻青岛,一方面联系孙露山,一方面继续扩大地下工作。1948年夏天,党组织与孙露山重新取得联系时,他已经是黄安舰上的枪炮军士长了。

张庆颐潜入青岛后,不但恢复了和孙露山的联系,还启动了另一支秘密联络线。这个人是当时在“接34”号上任职的刘增厚(牟平人)。刘增厚打通国民党海军的关系,顺利调任黄安舰,当上了黄安舰的少尉枪炮官。

1948年春,中共青岛市委得知在青岛扶轮中学从事地下工作的王志进的胞兄王志良(又名王子良)在黄安舰担任准尉枪炮军士长,即动员王志进承担策反任务,7月,王志良被发展为地下工作者。

组织派陈坤全进入青岛,与王志良建立联系。王志良曾在上海江湾海军学校学习,陈坤全以与王子良是同学的名义,化名周永祥,以上海商人身份住到王志进家(奉化路永盛巷12号),隐蔽下来,搜集情报,伺机策反。

抗战胜利后,黄安舰上的国民党海军军官以维修、武装黄安舰为名,假公济私;再加上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民心。这为策反工作提供了条件和契机。黄安舰上军纪不甚严明,王子良得以趁机把陈坤全带上黄安舰,了解军情和武器数据。

1948年9月,鞠庆珍被调到黄安舰,担任中尉舰务官。

前排左起为:王子良、鞠庆珍、刘增厚;后排左起为:孙露山、张杰、刘彦纯、田秉吉。

吕海泉先生介绍说,鞠庆珍是荣成人,庆玺、庆珍、庆瑛、庆璞、庆琢兄弟五人都是中共党员。鞠庆玺、鞠庆珍早年参加国民党海军,抗战时期,一度在重庆谋生。抗战胜利后,收到弟弟鞠庆璞的来信,到了青岛。鞠庆璞化名曲永昌,是胶东区党委统战部派到青岛的地下工作者。大哥鞠庆玺、二哥鞠庆珍在四弟鞠庆璞的领导下,“打入国民党海军”,在军舰上潜伏。鞠庆玺服役的军舰在海上巡逻时,穿着国民党海军军装回到已是解放区的老家荣成,党组织还派人接见了他,因此走漏了风声。1948年8月,鞠庆玺回到青岛,被国民党海军情报处逮捕。他屡次被审问,经受严刑拷打,始终保守秘密。吕海泉先生说,1948年12月20日,鞠庆玺英勇就义,被枪杀于海军后勤大院(位于包头路,1949年后是青岛警备区驻地)。

鞠庆珍先是被任命为“海澄”号炮艇中尉轮机长,后升任副艇长。为完成组织的任务,鞠庆珍辗转上了黄安舰,任中尉舰务官。因为大哥鞠庆玺牺牲,鞠庆珍在黄安舰上非常谨慎。

三条秘密战线上的四位地下工作者汇聚黄安舰。他们小心翼翼地互相试探,最终确认是自己人,于是,拧成了一股绳。在上级领导的指示下,成立了黄安舰起义领导小组,由鞠庆珍、王志良、刘增厚、孙露山四人组成。

从左到右为王志良,鞠庆珍,刘增厚

正当起义时机日趋成熟之际,王志良、刘增厚在黄安舰上的言论和举动,引起了舰长刘广超的怀疑,他下令让鞠庆珍把两人调离黄安舰。鞠庆珍想方设法打消了刘广超的怀疑,再加上两人送礼疏通,刘广超暂时放下了调离的念头。

与此同时,鞠庆珍在黄安舰安插了自己人;王志良通过介绍对象的方式,他把弟媳的妹妹潘素娟介绍给黄安舰轮机长刘彦纯。

3

元宵夜家人团聚

黄安舰悄然起航

1949年1月下旬,黄安舰修理工作接近完成。国民党海军将300吨军用物资运抵黄安舰停靠的码头。舰长刘广超派刘增厚负责装舱。刘增厚发现了一箱手枪,真是意外的“礼物”,他和孙露山一起将之搬进一个小仓库,解决了起义枪支不足的燃眉之急。

是年2月9日,大修完工的黄安舰奉命离开造船厂码头,驶向小青岛西侧的锚地抛锚待命。与此同时,起义骨干们获悉:黄安舰将于2月13日之后起航南撤。起义迫在眉睫,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四人领导小组经过密谋,当机立断,决定在2月12日起义。这天是旧历的元宵节,舰长刘广超登陆与家人团聚,地下工作者以坚守岗位为名,接家属上船团聚、联欢。此举既可以避免敌人迫害起义骨干的家属,一起离开青岛,投奔解放区,也可增加起义的力量,在军舰上多一些值得信赖的人员,保证起义顺利进行。

鞠庆珍不但接妻子上船,还带来了两个起义的得力帮手:一个是他的表哥王德隆——在青岛海域行船几十年的老渔民,做引航员;一个是中共地下党员田秉吉,技术熟练的轮机兵。

选择在元宵夜起义,经过了深思熟悉:敌人疏于防范,即使发现了,进入作战状态,也不可能追上黄安舰。

鞠庆珍采纳了王志良的建议,黄安舰出青岛海面后,南行比北行隐蔽、安全,不易引起敌人怀疑,于是决定驶向连云港。

面对种种可能出现的险情,他们有充分的预案,确定了三条处置的原则:(1)要广泛团结舰上更多的官兵,一同到解放区去;(2)舰上反动分子只要不抵抗,不开枪镇压;(3)军舰驶出青岛港后,如遇到敌机轰炸、敌舰追击,则坚决还击,万一被敌人追上,为了革命事业,宁肯牺牲,炸沉军舰,也决不让敌人抓回去。

“隔着72年的时光,还原这一段历史。我们对当时的红色特工无比钦佩,他们抱定了不成功则成仁的决心,置之死地而后生。”吕海泉先生的眼睛里流露出温润的光芒,陷入了沉思,然后他说,“他们虽然有周密的计划,但是要想顺利地把黄安舰开到解放区,必然经过重重惊涛骇浪,经过多个暗滩险礁”。

在青岛前海的鞭炮声中,2月12日晚8点30分,会议结束。孙露山打开武器箱子,取出18支手枪,分发给起义骨干。王志良把自己的白床单撕成布条,发给每个起义人员,作为行动时的识别袖标。

起义人员分头行动,首先切掉军舰与外界的联系,随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下了关键岗位上海军军官和士兵的枪支。王子良和刘增厚持枪来到副舰长室,刘增厚随即缴了副舰长刘振东的手枪。刘振东面对如此突发状况,一脸愕然。很快,起义人员控制了整个黄安舰。

黄安舰在抵达连云港后,起义官兵在舰艇合影留念

当晚,乌云布满夜空,遮住了月亮;海面起风了,风起浪涌,一切都在动荡之中。

晚8点50分,鞠庆珍发出了起航命令。当黄安舰缓缓驶向外海时,引起停泊在周围的美国西太平洋舰队875号巡洋舰的怀疑,并打灯语询问“要到哪里去”。鞠庆珍以“风浪太大,择地避风”为由作答,径直向南航行。正如鞠庆珍在预案中判断的那样,美国军舰未加干涉。

当黄安舰驶过竹岔岛时,鞠庆珍下令实施灯火管制,甲板上的灯光全部熄灭。军舰上一片漆黑,海面上一片漆黑,天空中有阴沉的乌云。但这些起义的人员心中有一盏明灯,指引他们挣脱黑暗的束缚,朝着光明的目的地航行。黄安舰劈波斩浪,全速前行。

4

黎明时分又遇险情

黄安舰全员被嘉奖

1949年2月13日凌晨5时,黄安舰安全驶抵连云港外海。经过一夜的航行,胜利的曙光初现。

正当黄安舰起义人员长舒一口气时,突发的险情呼啸而至。

因解放军陆军不懂海军的灯光信号,当发现有“敌舰”出现在连云港外的东西连岛海面时,机枪和山炮齐发。因距离尚远,枪炮射程不够,炮弹炸起冲天的水柱。满载300吨弹药和柴油的黄安舰处于危急之中。情急之中,鞠庆珍当即命人找来白布悬挂“白旗”,并用舰载探照灯照亮“白旗”以示“投诚”。王志良主动请缨,乘坐救生艇到岸上联络。

炮声惊醒了连云港的港务人员,他们看得懂灯语,获知黄安舰已经起义,赶紧将这一消息汇报给驻军。

太阳升起来了,黄安舰沐浴在柔和的曙光之中。起义的官兵站在甲板上,欢呼雀跃,他们迎来了初升的太阳,也迎来了新生。

1949年2月14日,新海连特委书记谷牧接见黄安舰全体官兵,庆贺黄安舰起义的重大胜利。2月15日,谷牧宣布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签署的命令:任命鞠庆珍为舰长、刘振东为副舰长。

2月16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拟中央军委致华东局的祝贺电报:“庆祝你们争取敌军舰黄安号反正胜利”,“这是毛主席所规定之1949年争取组成一支可用的海军的首先响应者”,“请转知该舰全体人员予以嘉奖”。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新海连特区警备司令部向起义有功人员鞠庆珍、王子良、刘增厚、孙露山四人颁发嘉奖状,全体官兵发一枚首创起义纪念章。官兵每人晋升两级,每人获奖金北海币1000万元。

张志信(董良音提供)

黄安舰起义震惊了国民党当局。他们气急败坏地派出飞机,连日侦察。黄安舰抵达解放区后,舰体覆盖上松枝,立即隐蔽。国民党想炸毁黄安舰,不过是痴心妄想。为了欺骗民众,稳定军心,国民党当局在青岛《大民报》刊发假消息:“黄安舰驶抵渤海湾,被空军侦获炸沉。”

首举义旗的黄安舰,列编归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二军领导,成为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第一艘战舰。

黄安舰起义纪念章

黄安舰起义,起了榜样带头的作用。半个月后,国民党海军的核心主力重庆舰也举起了起义大旗。紧接着,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起义……

1950年2月,黄安舰被命名为沈阳号。沈阳号战舰参加了解放沿海城市的战斗,在解放一江山岛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回击国民党“反攻大陆”的作战中,与兄弟舰艇一起,击伤击沉了敌大型驱逐舰太平号等舰船,又立下了新功。

沈阳号战舰见证了中国海军的诞生、发展。上世纪60年代,沈阳号被当作靶舰炸沉。它带着光荣与梦想沉入大海,被岁月封存。在采访中,不少人建议,期待这艘军舰有朝一日被打捞出水,作为文物修复,陈列在中国海军博物馆。

从黄安舰(沈阳号舰)到航空母舰辽宁舰,中国人民海军逐梦深蓝,守护着祖国的海疆。

■采访札记

老当益壮,笔耕不辍

在蒙蒙细雨中,走进台南路1号大院,走进吕海泉先生的书房。

吕海泉先生在青岛市政协文史委担任领导工作时,多次与当年领导青岛市地下斗争的衣吉民交谈,获得大量青岛红色特工在刀尖上获取情报的素材。吕海泉多次采访过吴荣森、田敏,接到过鞠庆珍的来信。他根据这些素材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青岛谍云》,于2018年6月出版发行,作为青岛解放70周年的献礼。《青岛谍云》艺术化地再现了青岛地下工作者斗争的全景,书中包括诸多历史事件:黄安舰起义;方本壮起义;吴荣森领导的地下电台;田敏截获“胶东作战方案”、机智盗取青岛城防图。吕海泉先生创作的电影剧本《谍战黄安舰》,于2018年9月完成,并提交“北京影协杯”组委会。1995年9月,中央一套播出了六集电视连续剧《大营救》,根据吕海泉的长篇小说《政协委员传奇》改编。

吕海泉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这位高材生还有一手绝活——手枪射击,他在山大读书时,荣获全国射击大赛奖牌,他拒绝了加入国家射击队成为一名运动员的邀请,却一度担任国家射击队的教练。能文能武,这位八旬的老人颇有传奇色彩。

吕海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吕海泉退休后,笔耕不辍,每天坚持写作,有时长达十个小时。他期望呕心沥血创作的电影剧本《谍战黄安舰》,顺利地搬上大银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随着青岛解放纪念日临近,老党员吕海泉每天的日程都满满当当。就在半岛全媒体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不时有电话打进来,有找他提供青岛解放史料者,有的请求他出山担任革命博物馆的顾问,还有探讨拍摄电影事宜者。吕海泉的脑袋里装着一个资料库,创作长篇小说《青岛谍云》时,在深夜写作,有时写着写着天亮了,他从椅子上站起来,拉开窗帘,晨光熹微,似乎听到不远处大海的潮音。

半岛全媒体记者两度走进吕海泉先生的书房,每次都下着细雨。采访结束后,心中装着对地下战线红色特工的崇敬,装着吕海泉先生带来的感动,在大院里的一架紫藤下驻足片刻,串串璎珞下垂,宛如一片祥云。簇簇紫藤带着晶莹的雨滴,溢出清芬。这样的采访,是对心灵的净化,对灵魂的提升。在和平时代,面对一架雨中的紫藤,心若绽放的紫藤,尘念俱消,澄澈清明。

半岛全媒体记者在收集黄安舰起义的资料时获悉:仍有健在者。青岛画家董良音说:“俺岳父张志信,今年95岁,是当年黄安舰起义的海军,参加过解放一江山岛等战斗,后在青岛‘港监一号’任船长”。黄安舰起义官兵健在者,越来越少,但那一段历史越来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