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青岛担当: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2021-06-17 07:25 青岛日报阅读 (63020) 扫描到手机

莱西市日庄镇沟东新村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扶持村和青岛市乡村旅游特色村。该村积极探索“党建+旅游+扶贫”模式,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道路。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 凯

本报6月16日讯 6月15日至16日,山东省脱贫攻坚表彰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在济南召开,表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400个集体荣获“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600名个人荣获“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其中,青岛17个集体、28名个人上榜。这些获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是一个个生动的注脚,展现着“中国奇迹”的青岛担当。

青岛在省内经济基础相对较好,但脱贫攻坚任务同样艰巨。脱贫攻坚过程中,青岛不断摸索新模式、新路径,形成很多创新做法,打造出脱贫攻坚的青岛模式,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出新路径。

贫困人口面广量散,全市继续享受政策的贫困人口“插花式”分布在79个镇(街)、3500多个村,动态监管难度大,稍有疏忽就可能出现返贫户;老弱病残多,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60岁以上的占48%,无劳动能力的占50%,残疾人占28%,学生占11%,自我发展能力弱,对政策依赖性强,稳定脱贫难度大。对此,青岛实施“一镇一规、一村一策、一户一案”,产业带动一批、教育脱贫一批、健康扶贫一批、就业上岗一批、金融助力一批、兜底保障一批,形成各有特色的脱贫路子。针对贫弱村“班子”贫弱的共性问题,青岛深化拓展“莱西经验”,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把组织力转化为打好打赢的战斗力。据了解,青岛累计派驻第一书记1415名,510个贫弱村的后进班子全部得到有效转化。莱西市日庄镇沟东村领衔5个贫弱村建立新村党支部,在组织融合上先行一步,“党建+扶贫”模式入选全省实施八大发展战略典型案例。

为将扶贫专项资金用活用好,青岛探索出扶贫农创体产业扶贫路径,把扶贫资金注入带动作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已在平度市崔家集镇等地建立了超过160个扶贫农创体,通过土地流转、入园打工、收益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2019年起,在全省率先统筹实施镇街项目,整合资金6.06亿元,与当地特色产业嫁接实施项目181个,每年可增加收益3600万元,既为“插花村”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保障,又为乡村产业振兴探索了新路径。

为保障脱贫攻坚成果,青岛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对因病因灾出现的临时性、突发性、支出型贫困人口,即时统筹各方救助政策帮扶。在全省率先引入市场化机制,以“建档立卡不稳定脱贫户”和“农村相对贫困户”为重点,实施精准防贫减贫综合保险,为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制度保障,兜牢防止返贫和新致贫底线。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上,青岛以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双赢理念,推进产业合作互利共赢,携手贵州省安顺市、甘肃省陇南市、省内菏泽市共同谱写东西部扶贫协作新篇章,助力协作地如期脱贫。陇南“麻辣兔”、安顺“榕昕牧业”“红星辣椒”、菏泽“扶贫车间”等特色产业模式在全国推广。

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目标,青岛正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起攻势推动资源要素等加速向农业农村流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