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5+2”今秋全覆盖 青岛中小学已开展多种探索实践

2021-07-22 06:49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82304)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

孩子放学之后去哪儿?这是家长们犯愁的问题之一,自从校内课后托管服务推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家庭的燃眉之急。近日,教育部明确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岛城校内课后托管开展情况如何?学生如何度过校内托管时间?近日,记者从青岛多所学校了解到,他们在校内课后托管的探索中,形成了多元、有特色的服务实践路径,引导有需要的学生自愿选择。

课后服务全覆盖,推行“5+2”模式

面对家长的课后托管需求,以学校为主体开展的课后服务,已经在学校铺设开来,且越来越受欢迎,崂山区第三实验小学是其中之一。每天下午3点10分放学,学生直接在校园托管两小时,特殊原因甚至可延迟到5点半。

“校内课后托管采取自愿参与原则,面向有需求家庭的开展,不收取费用。”学校相关负责老师说,老师看管学生在校写作业,为有需求的孩子提供解疑答惑,绝不允许服务时讲新课。与此同时,学校开放了25个兴趣社团,专门制定了统一的兴趣课程表,方便学生选择和参加对应活动。

如今,校内托管成为放学后的一道风景,报名托管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占比由开始的四成增到六成多。青岛大力推进校内课后托管服务,崂山区第三实验小学仅是一个缩影。有截止到今年4月份的数据显示,全市共有30.9万名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占全市学生总人数的52.7%,参加校内课后免费托管人数占参加人数的96.5%。

日前在一场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再次明确了开展校内托管,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提出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

校内托管开起来,有效减轻家庭负担

记者在采访学校中发现,各学校托管形式较为多元,分普通托管和特色托管,特色托管尝试提供多元化的托管服务。以崂山区实验小学为例,学校提供特色托管和普通托管两类。其中,特色托管开设体育、艺术等29门社团课程;普通托管采用“1+1”模式,即多元课程+学生学习相结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张彩欣说,学校课后托管主要分成了三部分。其中之一是公益社团活动,由学校老师和外聘教练负责,开展一些特长类的兴趣培训;另一部分是校内公益托管,完全由学校老师负责托管,看护学生完成作业和答疑;还有一部分则是第三方参与,由家委会考察通过招标形式确定,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校内课后托管模式下,家庭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市南区学生家长王女士从孩子刚入读一年级开始,就在为孩子放学后去哪儿的问题发愁。孩子每天下午3点多就放学了,而她下班回到家通常都要到下午6点以后,孩子爸爸下班就更晚了。一开始,她给孩子报名了校外托管班,每个月的托管费大约680元。但由于托管班里孩子人数多,托管老师人手少,管理难度大,孩子在这里难以保证学习质量,还学到了一些坏习惯。后来,她又尝试请父亲帮忙接孩子放学,但孩子在家里不太服从老人的管教,放学后不少时间都被浪费掉了。

面对这种让人心忧的处境,王女士一度想辞职专注带娃,但后来逐渐推广的校内课后托管,让她看到了一缕希望。她告诉记者,自从学校推出了校内托管,她立刻给孩子报了名,每天在学校托管到5点半,然后再接孩子回家。托管期间,由学校老师轮流看管孩子们写作业,教室里非常安静,孩子写作业效率也高了,每天完成作业之后,还可以在学校自主阅读。让王女士惊喜的是,孩子现在基本上在学校就能完成全部家庭作业,晚上回到家可以做点儿自己喜欢的事,这样一来母子俩都感觉轻松了不少。

如何调动老师积极性,是待解课题

“目前参与校内托管的学生达三分之一,托管时间基本与家长下班时间接轨,高年级学生参与度会更高,一二年级由于不设书面家庭作业,学生参与校内课后托管反而少一些。”张彩欣告诉记者,学校采取教师、学生自主报名,教师的积极性还可以,为了尽可能调动参与积极性,按照一定标准进行托管补助。

参与校内课后托管的沙子口小学一位老师介绍,参加托管的老师以年轻老师的积极性居高。“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但好在每个人一周上两到三次,这个工作量对她而言还是可以接受的。”在她看来,学校托管具有安全、规范的优势,每天人脸识别,记录托管人员和时长。

也有老师向记者坦言,校内托管的政策对家长来说无疑是利好,但确实给老师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目前很多老师基本上是靠一份爱心、奉献精神在参与。引入第三方机构加入校园托管,似乎也能解决家长和学校的难题,但疫情防控背景下,目前的校内托管主要还是要靠老师来完成。

为了做好校内托管工作,有的学校组织老师全员上阵,每人每周轮流参与托管服务,基本成为教学当中的必要工作,只有扣分项,没有加分项。但在被动参与的过程中,如何真正调动老师积极性,是课后托管面临的一个课题。

“课后托管提供的辅导相对有限,对于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校内课后托管期间也有挑战。”一位老师结合观察分析说,会出现自制力较差的孩子磨洋工现象,在托管期间不写作业还是带回家,又给家长造成作业方面的负担。与此同时,校内托管缓解了家长接送压力,有部分家长就在心理上有所放松,在监护人的部分职责上缺位。

统筹各方力量 让校内托管“托得住”

“校内课后托管解决了家庭后顾之忧,尤其学校社团等教学资源公益开放,可以充分利用托管时间为孩子特长赋能。”张彩欣告诉记者,学校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做校内托管,开放公益的校园社团充实托管服务,以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其中一道考量是减轻学生周末负担,让家庭不用过度投入在社会机构培训上,给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童年。

虽然有了校内托管来托底,但并不意味着家长能放松监护人职责。在沙子口小学一位老师看来,孩子的教育责任不仅仅在学校,家长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即便有校内托管家长也不能做甩手掌柜。此外,校内课后托管可以丰富托管形式,给学生更多的课后服务选择。

其实,校内课后托管考验教师智慧,从整合工作、提高效率角度来说,有些老师充分利用校内课后托管时间,在校托管时便完成课后作业批改,帮助有需求的学生面对面解疑辅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如何调动教师参与校内托管的热情,在张彩欣看来,不能简单将其纳入绩效考核,这可能反而加大教师的心理负担。除了物质方面的补助之外,可以给与老师精神上的鼓励,让托管成为教师的加分项。

教育部明确,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聘任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同时,充分利用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张彩欣认为,校内课后托管应该引入更多元素,丰富校内托管的形式,实现既能看管、辅导作业,又能真正满足个性化成长需要。其实,学校也希望得到社会资源支持,如果将社会力量、家长资源统筹利用,校内课后托管可以更好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