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政前方丨营商环境“青岛品质”:水深则鱼悦 城强则贾兴

2021-09-20 00:0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3531939)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崔璞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

这句话强调营商环境的变化,会给商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公平透明、稳定可期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发展的沃土,也是吸引企业集聚的平台,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青岛这颗山青海碧的“黄海明珠”,咬定目标不放松,当好山东发展的龙头,让青岛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就必须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企业办事“一照通城”、以优化法治环境求突破、强基工程、鱼水行动......

青岛顺应民众期盼,推进“放管服”等改革,营商环境持续改进,设立高规格工作专班。

青岛成立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顶格推进,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实现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更加生态宜居。

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就是要:聚焦办事方便,深化“放管服”改革,对企业热情服务、主动服务;聚焦法治公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升司法公信力,充分保障投资人的合法权益;聚焦成本竞争力强,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聚焦宜居宜业,完善生活配套,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太方便了!企业办事“一照通城”,青岛蓝本全国第一

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关键之一,还是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关键所在。

“真是太方便了、太贴心了!”9月1日,青岛市一大型商业有限公司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成功申领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等电子许可证。该公司法务主管刘女士高兴地说:“我们公司为了经营需要,办了相关许可证,以往出去办业务要带很多证明。现在通过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推出的电子证照联展联用改革,可以把公司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和电子营业执照关联起来,以后出门办事再也不用带一摞材料了,直接通过手机就能出示相关许可证。”

为满足企业和群众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新需求,青岛市在实现电子营业执照与电子印章同步发放的基础上,创新推出电子证照联展联用新举措。自9月1日起,青岛市企业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即可实现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13类67个许可证的线上申领、下载展示、验证使用。

为进一步探索电子证照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的高效集约归集运用新路径,青岛市积极争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证照联展联用改革试点,以全国统一的电子营业执照为依托,关联市场主体电子许可证,实现“准入+准营”证照联展联用。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青岛市依托电子营业执照系统的身份认证优势,搭建电子证照联展联用系统,开发电子证照目录管理、归集管理、应用管理、统计分析管理模块,实现存量电子证照的统一归集和增量证照的同步申领。企业法定代表人无需下载APP或申请实体Key,通过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统一进行线上申领、授权管理、下载展示、验证应用,简便快捷。企业选择“关联证照”功能后,在电子证照列表即可显示其已经办理的电子许可证,包括证照名称、发证部门、持证人角色、证照授权时间和用途,实现企业电子证照的联合展示。

目前,只有上海市和温州市实行了电子营业执照与食品经营许可证的联展联用。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青岛市充分发挥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的优势,进一步扩大电子许可证的归集范围。围绕企业准入准营全链条,按照“分类、集成”的原则,打通17个行政许可专网系统,13个大类67个电子许可证全部实现与电子营业执照实时共享、联展联用,还将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信息、严重违法企业名录信息等企业信用数据与电子营业执照进行关联,方便企业实时下载查看、出示使用,达到“一次身份验证、证照联展联用”的目的。改革实施后,青岛市成为全国电子证照联展联用数量最多、应用场景最广的城市,助力企业办事“一照通城”,也为电子证照联展联用改革持续深化提供“青岛蓝本”。

可以说,今年以来,青岛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全市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突出“高、优、安、公”,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没有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就难有市场的活力与公平。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5.9万户,总量达到188.3万户,保持全省第一位。

这一切离不开青岛全力营创一流法治营商环境,为市场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青岛市政法战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殷切嘱托,认真落实全省2021年工作动员大会关于“以优化法治环境求突破”的部署要求,突出“高、优、安、公”,以高点站位强化作为,以优质服务体现担当,以安全环境推动发展,以公开公正赢得公信。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今后地方政府在新一轮竞争中的制胜“法宝”。因为,在法治的指引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理清。营商环境法治化的精神意蕴,就是在于为市场主体从事经济活动、营利行为提供全方位的行为规制与法治保障。今年以来,青岛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提升立法、决策、执法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高规格专班,全力推进。青岛调整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体制机制,市专班领导近期带队赴中车四方公司、青岛地铁集团等企业开展调研,对企业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顶格协调,顶格落实,顶格解决。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全市政法机关领导班子成员近期共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200余个,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2000余件。并开展高质量调查研究,出台高标准政策措施。

把服务送到企业和百姓“家门口”,组建专业化惠企法律服务团队,建立园区内律师定期“坐诊”制度,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6454件次。在上合示范区推动建立“法智谷”,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涉外法律研究中心和涉外法律服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已进驻法律服务机构19家,实现了“法律业态一站式服务、矛盾纠纷一揽子解决”。建立移动端场景化法律服务平台——青岛市法治资源地图,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指尖式”贴身服务。

为企业降下“及时雨”。青岛组织开展“破风行动”,对全市2年以上未结破产清算案件进行集中调度清理,促进了企业优胜劣汰和市场资源高效配置。刮起执行案款专项清理行动“蓝色风暴”,无法定事由超期未发放案款实现全部“清零”。探索办理了全省首例支持民营企业“民告官”的行政诉讼监督案,为企业依法免除行政罚款250万元。

让改革跑出“加速度”。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推动速裁团队进驻诉讼服务中心,全市法院共组建速裁团队102个,审结各类案件2.8万件,平均审理周期52.2天。升级优化“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全市公安机关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2%。建成互联网法庭209个,网上立案13.9万件,占收案总数的78%,进一步完善在线诉讼规则,让群众享受在线诉讼便利。

保障项目落地开工,坚决打击涉企寻衅滋事、阻挠施工、强迫交易、“套路贷”等黑恶势力犯罪,强力打击影响社会大局稳定、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行为。今年以来,立案查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48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亿余元,涉案受损人数、涉案金额同比分别下降8%、52%。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治理电信网络犯罪。经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市“两办”出台了《关于深化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打击治理工作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意见》,发起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三年攻坚战,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700余起,止付冻结涉案资金6亿元,创出了全省标杆。

推动执法司法公开化。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最大限度地推进警务公开、检务公开、审务公开、司法行政公开。深化执法司法规范化,出台《关于实施“七大行动”全面深化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推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强化司法监督制约机制。

鱼水行动,强基工程,打造营商环境“青岛品质”

青岛持续推进的优化营商环境,绝非权宜之计,而是蹄疾步稳。优化营商环境也是系统工程,需要诚心诚意,言行一致。

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将组织开展“营商环境鱼水行动”,努力营造让企业“如鱼得水”般的营商环境。比如定期举办“政务服务体检日”倾听企业和办事群众意见建议,为企业提供专属的、权威的、专业的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产品。通过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服务机制,变企业“上门找服务”为政府“主动送服务”,让企业办事更便捷。

接下来,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还将组织开展营商环境“强基工程”,达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有责任”的共识,久久为功,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攻坚战和持久战。从政府部门找原因,从下而上、由点及面、逆向倒推,把损害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绊脚石”“顶门杠”清理掉。

标准引领规范,数字赋能审批。青岛率先通过水路运输领域破题,形成可示范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助力胶东五市水路运输数字化转型升级,走出一条在全国具有青岛特色的海运领域审批服务之路。

据介绍,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会同青岛市交通运输局、青岛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青岛海事局坚持“需求牵引、依法依规、协同创新”的原则,在市水路运输领域实施政务服务标准化、数字化改革工作,这也是列入青岛市委2021年全面深化改革要点事项。通过改革,推出了全国首个水路运输领域审批服务的标准化文本,推出了北方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交通审管衔接平台,省内首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水路运输审批电子证照,助力水路运输行业与审批服务部门数字化转型升级。

以1艘1万总吨的普通货船办理船舶营业运输许可为例,实施标准化、数字化改革推行全程网办,审批时限至少压缩5个工作日,由此企业纸质申报材料成本降低约25元,企业申报人两个半天的人工工资成本降低约260元,货船停泊5天费用约15万。以2020年为例,全年办理普通货船船舶营业运输许可约100件,以此测算为每年可为全行业普通货船节约成本1500万元以上。

青岛努力用政府部门的“服务指数”换来企业的“幸福指数”“发展指数”。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情况,共25个城市上榜,青岛居第11位,提升超过10个百分位,较上年提升8个位次,是位次提升最快的10个城市之一。

全市企业家政务服务环境满意总指数为98.43分,较去年下半年提升0.74分。“探索利用大数据为中小微企业融资赋能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工作被国务院办公厅推为全国典型。而在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中,青岛总指数为90.80,全国排名第5,在线服务成效度等指标均达到较好水平。

青岛还荣获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跨境贸易指标标杆城市,2020年底还荣获“中国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第2名。

可以说,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激发企业活力、更好发挥市场作用的一项基本条件。青岛努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全国、全球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

青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这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就是自觉把山东开放发展放在全国大局中谋划,放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推进,聚焦打造制度创新、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人才集聚发展等,着力优化政策服务,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全面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跟最好的比,向最好的学,才能变得更好,青岛向上海、深圳、北京等学习,打造营商环境“青岛品质”,为企业群众实际需求提供更加精准优质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