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聚焦|“500强”榜单背后:仅3家企业上榜的青岛 这一数据为何稳居5城之首

2021-09-27 07:14 大众报业·风口财经阅读 (101240) 扫描到手机

风口财经记者 白菊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素有“中国经济领域最权威排行榜”以及“中国企业风向标”之称。

  近日,“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等多个榜单出炉。宁波、青岛、无锡、郑州、合肥,五座城市,地处长江南北,经济体量相近,榜单下的新一轮城市竞逐日渐白热化。

  风口财经记者梳理登榜企业,从两张榜单和五个新一线城市的碰撞中,破解城市崛起的密码。

无锡,上榜企业数量首屈一指

  今年,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继续提高,由去年的360亿元提升至392亿元。

  无论从“中国企业500强”还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来看,无锡上榜企业数量和总营收都位居上述5座城市首位。

  今年,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海澜集团、红豆集团、三房巷集团等13家无锡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入围企业数量较上年减少一家,占江苏省入围总数(43家)的30.2%,位居江苏省第一。上榜企业区域集聚效应显著,仅无锡江阴市上榜企业就高达10家。

  从企业规模来看,无锡有2家企业破千亿,1家企业进入200强。无锡上榜企业平均营收为596亿元,在榜单中居于末位。规模在50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中在纺织服装和商贸等行业。

  数量多,体量小。与无锡模式十分相似的,还有地处浙江的宁波。

  今年,宁波有9家企业入围,均为民营企业,入围企业数量较上年减少一家。“领头羊”仍然是雅戈尔和金田投资两家千亿级企业。

  从营收来看,宁波千亿级企业较去年增加一家;浙江前程投资营收增长最快,较上年增长127.6亿元;今年新进500强榜单的中哲控股营收为264.1亿元,较去年上榜的最后一名高了近60亿元。

  9家入围中国500强的宁波企业总营收达到6264亿元,总体量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第26位)的营收相近;平均营收696亿元,位居榜单中位。

  从民企500强来看,宁波今年有16家上榜企业,较去年增加1家。中基宁波、奥克斯、前程投资和远大物产4家企业营收在500亿元至1000亿元区间。

  从体量来看,宁波新增一家企业迈入“千亿级俱乐部”;浙江前程投资营收增长最快,同比增长127.6亿元。

  从行业分布看,百亿级及以上民企继续集中在纺织服装、电器、汽车和外贸等行业。

郑州,唯一拥有新增上榜企业的城市

  从经济体量来看,郑州、合肥都是近年来经济一路狂飚的“后起之秀”,且都是中部省份的省会城市。

  2020年,郑州GDP实现1.2万亿元,位居全国第16位。就北方城市而言,郑州是仅次于北京、天津和青岛的“北方第四城”,与青岛的全年GDP差距仅为400亿元左右。

  同年,合肥GDP达到10045.72亿元,首次拿到“万亿俱乐部”的入场券。这一年,“万亿俱乐部”成员名单增至23个。

  从两份榜单来看,郑州、合肥均有企业上榜,但数量和规模都无法与其他城市匹敌。

  今年,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建业控股有限公司和郑州中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3家郑州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分散在能源化工和商务服务业。此外,有4家郑州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然而,在“中国企业500强”榜单门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今年,郑州涌现出了“新面孔”,是上述5个城市中唯一拥有新增上榜企业的城市。郑州中瑞实业集团首次上榜,以498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居榜单第393位。

  将目光拉回江淮之间的合肥。今年,合肥共有安徽建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和江淮汽车集团两家公司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上榜企业数量保持稳定。

  除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以外,登榜“中国企业500强”的郑州、合肥企业均处于榜单中后部,营收集中在490-620亿元。

青岛,上榜企业平均营收位居首位

  在两份榜单中,青岛呈现出显著的特点——大企业“顶天立地”。

  风口财经记者梳理发现,青岛共有3家企业登榜“中国企业500强”,然而,青岛上榜企业位次高,营收规模大,总营收达到5054亿元,与拥有13个上榜企业的无锡(总营收7756亿元)差距逐渐缩小。

  青岛以1685亿元的平均营收位居5座城市首位,也是上述5个城市中,唯一一个平均营收破千亿的城市。

  入榜的3家青岛企业里,有2家进入榜单前200名。具体来看,海尔集团以3025亿元营收位居榜单79位,海信集团以1363亿元营收位居第171位,青建集团位居308位。

  从榜单来看,青岛“领头羊”效应明显,少数头部企业表现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出炉。今年,青岛共有歌尔微电子、能链集团、杰华生物、特来电、卡奥斯、日日顺、以萨技术、中加特、创新奇智、伟东云、聚好看、青岛云路、少海汇13家企业入榜,比去年新增3家。

  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和实力,正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新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可以窥探出一座城市生态的显著变化。

  放眼全国,北京以70家遥遥领先,上海以39家紧随其后,深圳、杭州分别以27家、18家位列第三、四位。青岛以13家独角兽企业位居全国第五,北方第二位。

  然而,上述13家企业的背后,隐藏着多家头部企业的身影,其中就不乏上榜“中国企业500强”的海尔集团和海信集团。卡奥斯、日日顺供应链和少海汇均是“海尔系”企业,聚好看正是海信孵化的企业。此外,特来电是中国创业板第一股特锐德的子公司,目前正计划分拆上市。

  不难看出,青岛目前基本形成了大企业内部孵化培育独角兽的特有模式,建立起多层次的企业生态。

  与宁波、无锡等南方城市的“百花齐放”相比,青岛的民企进击,呈现出不一样的发展路径——从小企业“铺天盖地”,到大企业“顶天立地”,再反哺小企业长成“参天大树”。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老牌头部企业的骄傲不再是“一枝独秀”,而是如何讲出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