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政前方丨两区市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青岛全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21-10-17 22:4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25137)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书华

秋末冬初,青岛西海岸新区红石崖街道洋河入海口开始展露一年中最不容错过的“芳容”。碱蓬草成群成片地在海滩上铺展,形成壮观的“红海滩”,附近的蓝湾绿道宛若玉带蜿蜒,一幅海天相接、云浪共舞的生态画卷吸引着众多游客。

这是西海岸新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一个窗口。谁能想到,过去这里都是养殖池,私搭乱建、从违规倾倒废弃物等现象时有发生,不光没有好景致,夏天里气味还难闻。而近年来,红石崖街道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通过拆掉养殖池,淘汰粗放式的落后产能,对养殖户等沿岸经营者给足补偿并引导扶持进行产业转型,激活了海岸线,实现生态升级、产业升级和居民幸福感升级。

日前,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山东8个地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个地区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其中青岛西海岸新区和胶州市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放眼整个青岛,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论的道路上,开足马力,全速前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创建全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莱西市成功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青岛西海岸新区红石崖街道、莱西市院上镇入选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1

山东入选8席青岛占两席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越来越清晰认识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决不能以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为代价。面对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兼顾的问题,早在2005年,习近平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021年10月14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理念到实践”论坛在昆明举办。论坛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期间举办的“生态文明论坛”主题分论坛之一。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21年10月11日在云南昆明召开,大会主题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来自140多个缔约方及30多个国际机构和组织共计5000余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参加大会。

青岛市以线上展区的形式参展,全方位展现社会各界爱护自然、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青岛,成为展示青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展览以“美丽青岛·万物共生”为主题,共分为“你好,这里是青岛”“和谐之美”“大海之韵”“山水之情”四个部分,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案例、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活动等内容,充分展现青岛生态环保工作成果。

自2017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命名了共36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136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些地区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转型以及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公告,又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山东8个地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个地区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其中青岛西海岸新区和胶州市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截至目前,山东共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7个。其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总数居全国第二。

近年来,青岛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重大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推进多层次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目前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创建全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莱西市成功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青岛西海岸新区红石崖街道、莱西市院上镇入选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

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如何炼成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由生态环境部评审,是对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并取得重大成效的认可和推广,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双突破的国家级“金字招牌”。

那么,此次青岛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两个区市,在做法和打法上都有哪些独到之处?文章开头介绍的红石崖街道可以算是西海岸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一个小窗口。

早在今年1月,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山东省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第一批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授予9个县(市、区)、乡镇(街道)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青岛西海岸新区红石崖街道和莱西市院上镇榜上有名。

以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起点,西海岸新区瞄准“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宜居幸福新典范”目标定位,抢抓全国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建设机遇,持之以恒推进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作,不断创造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争创生态环境优良、生态安全稳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化繁荣、生态观念牢固、生态制度健全、生态生活和谐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典范,在金秋十月,终于梦圆。

回望发展之路,西海岸新区始终坚持以生态制度建设为引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一系列精准发力的政策相继出台实施,掷地有声,落实见效。

“十三五”期间,新区在全国率先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累计清理海岸线130公里,修建蓝湾慢行系统和沿海视觉通廊78公里,灵山湾蜕变为最美海湾。

西海岸新区率先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及碳达峰工作,积极申请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编制完成《气候投融资试点实施方案》,试点申请已逐级上报生态环境部。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截至2020年底,新区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总量达到547家;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在青岛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联合开展传感器、水下机器人等关键技术攻关。全球领先、亚洲首个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投入商业运营,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单机平均作业效率创出全球自动化码头单机平均作业效率最高纪录。西海岸新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累计下降19.3%。

在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方面,创新建立了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补偿与考核机制和超标预警工作机制,借力落实“河、湖、湾长制”,实施“查污、截污、治污”一体化,坚持铁腕治污与美丽创建双管齐下,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近三年西海岸新区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均为100%。

将镜头拉到另一个国家级示范区胶州,近年来的绿色发展之路亦是可圈可点。

胶州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最集约的资源利用,着力优化生态环境、严格实施环境监管,持续构建天蓝树绿水清地净的人居环境。

空气质量2020年大幅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 304天,PM2.5、PM10改善幅度列青岛各区市双第一。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历年考核任务。制定《胶州市土壤污染防治暨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并发布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3

绿色发展青岛十年磨一剑

其实,在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赛道上,竞争者很多,而且青岛很多区市都出台了相关规划,集全区(市)之内创建国字头生态文明示范区,这些规划的背后对应的是各区市未来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可以说,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既能促进全域新旧动能转换,淘汰落后产能,又能改善环境,让百姓安居乐业,更为纵深地践行“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这正是青岛市正在全力推进的。

2020年年底,青岛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正式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对外发布。结果显示,与“一污普”数据同口径相比,十年来青岛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降幅均在40%以上。

10年来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水当中的污染物,以及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别下降了44.32%、66.96%和78.65%,这些数字正是10年来青岛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开展中央环保督查等等一系列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体现,是青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快速改善的有力印证。

而同口径下,青岛工业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不含农村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数量分别增长24%、36%,工业源废水治理设施、废气脱硫、除尘设施数量分别增长54%、82%、959%。

更值得一提的是,青岛治污设施和污染治理能力呈现全面进阶态势。

除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外,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厂的数量和治理能力均大幅提升。其中,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数量、污水设计处理能力和污水年实际处理量较“一污普”分别增加了29.41%、119.04%、158.97%。垃圾实际年处理量较“一污普”增长了87.29%。

除了科学严谨的普查数据,蓝天、碧水、净土等青岛生态环境的改善更是肉眼可见。此前发布的青岛市生态环境局2020年工作报告显示,青岛市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截至2020年11月底,优良天数达295天,比2019年同期增加31天,在山东省、全国北方城市中均位居前列。

“十四五”大幕将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下,青岛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新的攻坚已开始:

到2022年,消灭市域范围内宜林荒山、疏林地;到2025年,完成25度以上坡耕地、重点水源保护区15-25度坡地、严重沙化土地、重要水源地、严重污染土地的绿化。

到2022年,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0万亩;到2025年,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3万亩。

到2022年,启动建设口袋公园150处,建设绿道390公里,改造郊野山头公园67处,建设浮山环山绿道,在解决用地、坟头处置等问题基础上,建成浮山郊野公园;到2025年,启动建设口袋公园250处,建设绿道500公里,建成区内山头全部达到郊野山头公园建设标准。

到2022年,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5%(县级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稳定在16平方米以上(县级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以上),评选园林式居住区(单位)60个,创建示范路40条,达标路200条;到2025年,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县级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稳定在16平方米以上(县级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评选园林式居住区(单位)100个,创建示范路70条,达标路300条。

可以预见,青岛独特的自然优势与强大的城市创业基因碰撞耦合,绿色经济将成为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黏合剂”。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多年来,青岛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书写出了一份“美中添美、生态生金”的靓丽答卷。展望十四五,青岛市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推动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继续坚持生态至上,推进绿色发展,共创美好未来,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