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调查① | 长跑健将变身茶商、有人辞掉事业编来创业…揭秘卖茶路上的追梦人

2021-10-19 06:2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06343)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郑成海(署名除外)

人间有味是清欢。在时下的消费市场,与风头正劲的各种网红奶茶相比,以六大茶类为代表的传统茶饮行业要显得低调许多。事实上,在看似波澜不惊的背后,不少商家在各自的“茶圈”里做得风生水起。最近,记者探访茶叶市场,走访了多位青岛茶商,记录下了他们在卖茶路上的各种故事和心声。在市场风云变幻的当下,听一听传统茶商们一些不为人知的“生意经”,或许会让人们对青岛“茶叶江湖”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昔日长跑健将 今变首席技师

“时光匆匆,不是在寻找好茶的路上,就是在评茶员、茶艺师考试监考现场。”9月25日,在宁夏路80号嘉木堂茶庄,58岁的店主纪文尚感慨万千,“眼看快要退休了,没想到比以前更忙碌了。”

纪文尚不仅仅是一名茶商。在他的店里,一张“首席技师”的证书格外醒目。通过逐级推荐选拔、专家评审、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社会公示,经市政府批准,市人社局公布的第八届青岛市首席技师名单中,纪文尚成功入选。

纪文尚不仅是一名茶商,还是国家一级评茶师、青岛市首席技师。

事实上,纪文尚的人生履历堪称丰富多彩。在30多年里,从长跑健将,到饭店老板、茶叶经销商,再到后来的国家一级评茶师、青岛市首席技师,他的“头衔”一直在不断切换。“生命在于运动,人生需要折腾。”纪文尚呷了口茶,缓缓地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纪文尚进入岛城一家银行工作。当时,他还是一名专业运动员,最擅长的是长跑项目,在全市比赛中创造多项最高纪录,多次获得过全省比赛项目冠军,还参加过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

“工作十多年后,我开始认识到,年轻就得去拼搏,不应该选择安逸的生活。”纪文尚说,尽管他当时已经当上了部门经理,但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下海创业,相继开起了摩托车行和饭店。

几年之后,他再次转身,做起了茶商。“那时,崂山茶已开始‘走红’,除了青岛本地人非常爱喝,很多外地游客都喜欢捎一些崂山茶作为纪念品带回去。”纪文尚说,短短几年,他就开起了多家连锁店。

虽然茶叶销路不愁,但不少顾客经常会咨询一些关于茶叶的问题,这可难住了跨界而来的纪文尚。“我当时就想,何不好好补一补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呢?”年近四十的纪文尚背上行囊,来到位于杭州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拜师学艺。历经多年磨炼,终于在2011年获得国家一级评茶师资质。

拿到了“金字招牌”,除了继续到各地寻访好茶,纪文尚每年还要拿出大量时间来推广茶文化。在他看来,眼下的茶叶市场,以次充好等现象屡禁不止,不少消费者缺乏相关知识,很容易入坑受骗,再加上不少年轻一代青睐各种饮料,也令他感到担忧。为此,纪文尚对自己的店铺进行了改造升级,增设了茶台、茶室、会议室等,不遗余力地传播茶文化。

身为青岛市首席技师,纪文尚直言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更重了。作为一名资深专家,他既承担着繁重的茶艺师、评茶员等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工作,已累计考评上万名相关技能人才,还担任多届斗茶大赛总裁判长。现在,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在全市推广少儿茶艺,让茶文化走进中小学校园。

打拼十余年 闯出一片天

在李沧区九水东路上的天福祥茗茶广场,90后简红妹的“简小叶”茶叶店虽然比较靠里,但这并不妨碍络绎不绝的茶友和同行朋友们来访。13年前,还是一个懵懂女孩的简红妹一路误打误撞来到青岛。多年以后,她已在茶叶市场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带着2000元来青岛创业,简红妹多年来积攒了众多客户,她自己也凭借一手好茶艺获得好评。

简红妹的老家位于福建南靖县一个美丽的乡村,2007年夏天,姐姐考上了江西一所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已读到高一的简红妹退学后到浙江义乌打工。上学期间,她卖给老师和同学们的首饰就是来自这里,她打算在这里找到货源,等时机成熟再自己开店。然而,打工一年多,每个月的工资少得可怜,她决定离开。

离开义乌,18岁的简红妹决定帮家里卖茶叶。她带着两千元现金和几斤茶叶从郑州登上了开往青岛的火车。“听说青岛很漂亮,冬天还能看雪,我就来了。”在沧口火车站附近,她找到一家旅馆住下,一边留意合适的工作,一边在路边摆摊卖起了茶叶。路人告诉她,前面不远就是沧口茶叶市场,可以去那里看看。

凑巧的是,当时沧口茶叶市场正好有一家门店对外转让,店里的各项设施都很齐全,拎包就能入驻开张。可简红妹算了算,身上的钱如果买完冰柜之后就所剩无几了,但她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拨通了店主的电话。“我跟房东大叔商量,希望能卖了茶叶再交租金。”简红妹说,让她感到意外的是,店主爽快地答应了。

第一个月,她只卖了4斤铁观音,还是以10元一斤的赔本价卖的。到了那年冬天,她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挣到。为了打开销路,简红妹想了很多办法,除了到市内沿街店面进行推广,她还包了一辆面包车到胶州、西海岸等地上门销售。渐渐地,她用坦诚逐渐积攒起一批老客户。几年前,她从沧口茶叶市场搬出来后,先是在京口路上的天都锦茶城经营了一段时间,后来又搬到了九水东路的天福祥茗茶广场,店面也不断扩大。遇到行情好的时候,她店里一年的交易额能达到上千万元。

这几年,简红妹在青岛和老家县城买了房,还在老家村里相继盖起了两栋小楼,让父母住进了新房,并将其中一栋小楼打造成乡间民宿。家里的茶园扩建到了50亩,还建起了加工厂,既制作乌龙茶,还生产土楼红茶等产品,源源不断地发往青岛,再销到全国各地。

茶好客自来。如今,随着店里生意越来越好,简红妹还心心念念地还惦记着乡亲们,她一次次奔波在往返南靖的路上,把老家的各种土特产带出大山销往城市。她还记挂着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每年都要组织爱心捐赠活动,给他们送去来自大海之滨的温暖。简红妹说,这些年来,她在公益方面的投入已达二三十万元。

闻香识好茶 江湖有高人

与纪文尚、简红妹不同的是,翟氏茶业老店主翟国任入行“纯属偶然”。

翟国任。受访者供图

58岁的翟国任是河南安阳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就开始在全国各地跑业务,先是卖电线,后来又卖下水道疏通设备。1992年,翟国任曾来青岛短暂停留了一段时间,美丽的城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外面奔波了20年,翟国任渐渐萌生退意,想转行从事一个安稳的生意。翟国任年轻时就有两大爱好,一是看书,二是喝茶,这也成了他“转型”的方向。2006年,翟国任举家搬至青岛,一家人最初打算开书店,但多方权衡之后,最终决定卖茶叶。

卖茶伊始,翟国任既没有开门店,也没有开网店,而是就在自己租住的房子里卖。在全国各地跑了20年,他在很多城市都有朋友和熟人。“我挨个打电话索要地址,然后给朋友们发快递,寄送免费品尝的茶叶样品。”靠着这些分布在各地的熟人,翟国任很快建立起自己的销售圈。直到2014年,翟国任才在万年泉路上的李村茶叶市场开起了自己的门店。

随着客户的增多,生意稳定下来,翟国任渐渐地将店里的生意交给女儿翟晓军打理。翟晓军是一名95后,从小就喜欢喝茶,还专门学习过茶艺。为了接好班,性格内向的她曾专门到北京的一家企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单独“掌管”店面后,她把后房改成了茶室,每周都要举行几场茶友会,让大家品尝店里的新茶。翟晓军说,她每年都会只身前往云南、福建等地收购茶叶,再批发给本地的茶商。

为了打理好茶叶店,翟晓军专门学习了茶艺。受访者供图

翟国任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一位女顾客来到店里,尝了尝冲泡的新茶后,准确地推测出了茶叶的采摘时间,当时他就有些目瞪口呆。还有一次,一位老茶友来到店里品尝了新茶之后,忽然问道:“是不是刚换了杀青机?”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在翟国任的眼中,茶文化博大精深,一杯清茶带给人们的不仅是香气,同时还蕴含丰富的着人生哲理,只有深入钻研、体悟,才能找到到其中的乐趣。

两百多业户闽商占八成

在青岛,提到茶叶市场,李沧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方。目前,李沧区聚集了李村茶叶市场、东李茶城、天福祥茗茶广场、利客来茶叶市场、天都锦茶城、兴邦茶城等几大茶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茶商云集于此。

有人辞掉事业编来卖茶

位于城阳区春阳路上的润东茶都也是胶东半岛地区重要的茶叶集散地之一。该茶叶市场总经理吕军峰介绍,润东茶都成立至今已有十年时间,不仅从事批发业务,还成了重要的茶叶零售场所。“随着人们对茶文化的认识逐渐加深,现在来市场购买茶叶的居民越来越多。”

走访青岛茶叶市场会发现,不少茶商都操着外地口音。据介绍,在青岛的茶商中,来自福建、浙江、安徽、云南等产茶大省的茶商占了一定的比例。城阳区润东茶都批发市场总经理吕军峰说,以该市场为例,200多家茶商中,80%的商家来自福建。在城阳区流亭立交桥附近,一家茶叶市场干脆命名“青闽茶叶批发市场”。

不少远道而来的外地茶商,在青岛打拼多年,几乎都有一段艰辛的创业史。在天都锦茶城,豹云峰茶叶店老板唐秀云告诉记者,她是福建莆田人,来青岛卖茶叶已达22年之久。当初之所以来青岛,是因为家里承包的2000多亩茶园大量茶叶积压卖不出去,加上很多货款收不回来。她咬了咬牙辞掉老家的事业编,让父亲拉了一卡车茶叶送到青岛,在沧口茶叶市场落脚后,开始了卖茶之路。唐秀云坦言,刚到青岛时,他们一家遇到过很多困难,曾经连换玻璃门、买煤球的钱都付不起。面对重重压力,她用真心和真诚广交朋友,逐渐打出了一片天地。

难得一见的好茶舍不得卖

“我这还有一种好茶,你可以看看,但是不卖,就剩这么点了,我准备留着自己喝。”9月8日,在黑龙江中路青闽茶叶批发市场圣君香茗茶店,店主袁稳典小声地对一位前来购买中秋礼盒的顾客说。

袁稳典卖茶十多年,主要经营普洱、白茶,通过卖茶结交了一大帮朋友。

袁稳典经营茶叶已经10多年,他的店最早开在双元路上,后来才搬到了这处市场。选择在这里开店,也是看中了离机场近的交通便利优势。他说,机场没搬迁之前,不少乘客在等飞机前会抽空到市场上转转顺便买点茶叶,给店里带来了不少生意。开店十多年来,他结交了一大帮茶友,几乎天天都有朋友来店里喝茶小聚,店里的茶叶基本上不愁卖。

“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虽然是土生土长的青岛本地人,但袁稳典的店里主要卖的是普洱和白茶,这也是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茶叶种类,价格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乃至上万元不等。而说起茶的好处来,他马上变得“话多”起来,能给顾客讲上一大堆茶叶的好处,中间都不带停顿。

这天,见到几个比较熟悉的朋友来喝茶,袁稳典让妻子到库房里拿出了两枚老普洱,让大家欣赏他的珍藏。“这是我好多年前从云南那边的寨子里收的,出多少钱都不卖,让朋友们开开眼就行。”袁稳典称,在卖茶这个行业,有的店主遇到一些难得一见的好茶常常会自己“藏”起来,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拿出来变现。

职业打假者盯上部分茶商

今年上半年,李沧区多家茶叶市场的商户们陆续收到了法院传票,起诉人均为江西某协会。据商户们反映,去年曾有人带着一款茶杯到店里推销,他们就买了一些。没过多久,有人到市场上专门购买这款杯子。

到了今年初,不少茶商相继接到了法院的传票,被江西某协会索赔3万元。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众多被诉商户怀疑,对方存在下套及“钓鱼取证”行为。据多名商户反映,他们在网上查询发现,此类现象已在多地茶叶市场出现。

天都锦茶城豹云峰茶叶店老板唐秀云告诉记者,根据她的观察,现在一些职业打假人已经盯上了部分茶商。她说,这些职业打假人在购买了茶叶之后,往往从外包装等多个方面挑毛病,并搬出了相关规定提出高额索赔,令商家苦不堪言。

以假乱真花样不少

“低价外地茶冒充本地茶的现象一直存在。”记者走访茶叶市场时发现,多位茶商直言不讳地表示。

9月14日,在九水东路东李茶城的一家茶叶店里,得知记者想购买绿茶,女店主称便宜一点的一斤60元~80元,质量好一点的一斤200元。记者花了30元买了半斤绿茶。只见女店主从楼上的冰柜里取来一包散装茶,现场分装成两袋递给记者,外包装和手提袋上赫然印着“崂山绿茶”字样。女店主并不隐瞒,“这些绿茶都是来自浙江。”旁边一家经营南方绿茶的店铺门口,一位店主报了更低的价格:“每斤30元、40元、50元都有。”

“在假冒本地茶方面,现在还有手段更加隐蔽的。”李村茶叶市场一家茶叶店的店主透露,有的商户跑到崂山租下厂房,买来生产茶叶的机器,但却不使用。“他们在崂山租上一处房子当个幌子,从南方低价买来茶叶,在这里进行包装,然后往外发货,给别人造成是在崂山生产的假象。”

一家茶叶市场负责人表示,现在茶叶市场确实还有许多需要进行规范的地方,比如有的茶商低价进一些南方茶回来,掺到崂山茶里“勾兑”一下,消费者如果不仔细鉴别就会上当。此外,记者梳理执法部门公布的查处案例发现,一些茶商最常见的套路还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虚假标注生产日期。比如,有消费者投诉,在城阳区某茶行购买的白茶生产日期早于执行标准发布、实施日期。经查,当事人采购的5饼白茶产品上标注的生产日期为2014年4月29日,实际生产日期为2015年12月20日。最终,执法部门处以没收违法所得1500元、罚款19000元。

此外,一些茶商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去年9月,执法部门收到投诉,称其在李沧某茶庄购买了茶饼及礼盒装茶叶,商家售卖的白茶茶饼内有标签大量宣传茶饼的药用价值。执法部门依法对其作出罚款4000元等处罚。

相关链接:

半岛调查② | 排名再下滑、产量上不去、好喝不好看…青岛茶突围之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