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企业家队伍建设》白皮书发布 将评选重奖一批“优秀企业家”

2022-05-19 06:47 青岛日报阅读 (240188) 扫描到手机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 欣

本报5月18日讯 企业家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记者从今天上午举行的《青岛市企业家队伍建设》白皮书发布会上获悉,青岛将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设立“青岛市优秀企业家”表彰项目,评选并重奖一批优秀企业家,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家队伍选用培养机制和正向激励机制,壮大青岛企业家队伍。目前,《青岛市优秀企业家评选奖励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已起草完成,待征求意见结束后将正式向社会公布。

青岛历来有重视企业家的传统,涌现出一批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企业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编制完成的《青岛市企业家队伍建设》白皮书,“全景式”展示了“十三五”期间青岛弘扬企业家精神、强化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工作成果,案例生动、数据详实,指导性强、涉及面广。

白皮书指出,青岛优秀企业家人才团队领先全国。全市涌现出32名全国优秀企业家、115名山东省优秀企业家、490名市优秀企业家,国家级和省级获奖人数居各城市之首。企业家中有全国劳模21名、省级劳模78名、市级劳模252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5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45名。获评2021年“山东省优秀企业家”10名,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在实力强劲的优秀企业家群体带领下,青岛优秀企业群体规模不断壮大。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3957家,民营企业总量突破69万户。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5400家,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分别达到26家、43家,隐形冠军企业14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9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90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7家。拥有山东省瞪羚企业143家、独角兽企业7家,13家企业入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

同时,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青岛市人才工作考核连续九年位列全省第一,连续十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国城市”十强,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在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生态指数中,青岛成功跻身“双创领跑型城市”第十位。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打法以及体制机制的健全。在制度和政策供给层面,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出台国内首个《青岛市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办法》,全面启动以“国有企业家队伍建设”为主题的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从政策层面将弘扬企业家精神、推进企业家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地位。

在服务企业以及营商环境优化上,2019年以来,青岛各级各部门累计服务企业14万家次,解决问题5000多项。立足全程服务,建成“青岛政策通”和“工赋青岛”平台,全面实现财政惠企政策在线发布、查询、申报、审核、公示等“全程网办”。聚焦培训提升,搭建青岛市企业家学院等基地载体,以及体悟实训、导师帮带等七大平台,打造“高中低、长中短、上中下、老中青”结合,三级三层联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育体系。制定印发《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研究提出了46条创新突破政策,在全国率先提出服务“4个全生命周期”。坚持以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尊企爱企氛围。组织实施“百朵金花耀岛城”系列宣传活动,创新推出“工赋青岛”专题栏目,设立企业家宣传周和企业家日,落实“百强”企业发布,讲好企业家故事,推广企业家典型。2020年度,青岛市营商环境国评成绩提升8个位次,位列全国第十一名。2021年度,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青岛进入全国营商环境排名前十。

“十三五”期间,青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企业家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创新创业舞台。产业转型上,印发全市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若干政策措施、实施“工赋青岛”等专项行动计划,不断推动“青岛制造”做高做新、做大做强,遴选31家制造类企业、15家服务类企业、20家农业企业重点培育新一代“青岛金花”,推动一批小微企业升规纳统。要素支撑上,印发一系列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创业创新政策措施,打造“专项政策引领+特色产品拉动+财政资金支持”金融支持模式。截至2021年10月,新增制造业贷款319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达到35.9%;出台“青岛创投风投十条”扶持政策,多层次资本市场蓬勃发展。截至2021年10月,全市企业实现直接融资2796.6亿元,上市首发融资和再融资115.2亿元,发行债券融资2464.9亿元,通过股债等各种方式共实现直接融资2796.6亿元。

实体经济振兴发展是目前青岛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就更需要依靠企业家群体的创新创意。当前,青岛还存在企业家队伍建设中尚未形成全市统一、系统完善的企业家培养机制,行业和区域之间存在企业家流动壁垒,企业高管梯队配备和职业经理人才不足等短板。围绕改进这些问题,白皮书提出,青岛将从进一步强化战略定位、完善建设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提升队伍素质、完善评价体系五大重点方面发力。具体来说,将不断完善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并推动落地见效;制定科学的企业家队伍培训规划,优化各层次管理队伍结构,培养企业高素质“带头人”;将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对企业家进行政治安排的前置程序,与评优表彰工作相衔接,与企业信用、信誉、资质评定相结合,激励引导企业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