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政前方丨地下停车场打通成网!青岛创新城市更新模式破解老城停车难

2022-07-08 08:3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53869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书华

地下停车场都是灯光昏暗、视线模糊的吗?刚刚投用的青岛龙山人防停车场里,别有一番景致:这里不光灯火通明,墙上还写满了青岛方言、贴满了青岛地标甚至陈列着缝纫机等老物件,极具艺术性与观赏性,说它是小型博物馆也不为过。

如今,另一种新型停车模式正在老城区酝酿。正在建设中的禹城路人防停车场、中山商城人防停车场将在地下“互联互通”,把整个中山路及周边片区打造成一个地下停车网。而且,这个地下停车网还有意向周边延伸,有可能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地下人防停车网。建成后不但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停车需求,还有望实现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游客乘坐电梯一键直达地面等。

老城区人口密集和停车位严重不足的矛盾由来已久,也是疑难杂症之一。而作为城市更新三年攻坚的八大行动之一,青岛的停车设施建设正在给出不一样的答案:既见缝插针建停车设施,又和历史老城区复兴有机结合,更赋予停车场智能元素,让停车更高效便捷。

据介绍,上半年全市已启动建设62个停车场项目,其中包括58个公共停车场和4个公交停车场,完工11个,新增泊位3500个。

龙山人防停车场内的青岛话主题元素

1

老城区建筑密集,可供建设停车场的土地资源比较匮乏,停车难是老城区的天然短板。数据显示,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建成的居住小区里,停车满足率不足30%。

最根本的解决之道便是建更多的停车场,然而却没有那么多地方。这,好像走进了“死胡同”,解决问题需要突破常规的思维和方法。

青岛将目光转向了人防工程,盘活早年前停业的地下商城,让它们换一个面孔,接着为市民服务。

首先是7月1日投用的青岛龙山人防停车场。它的前身是龙山地下商业街,开业于上世纪80年代,曾经是很多人时尚购物的场所,如今它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成为缓解停车难的智能停车场。

与普通地下停车场相比,里面不仅有清晰的停车标志,还处处充满青岛元素,人行通道墙壁上打造了历史文化风貌展览,用文字和图片展示了青岛的历史和特色建筑。既有栈桥、五月的风、崂山等标志性元素,也有青岛话等网红墙,既有历史的老物件,也有新时代的潮文化,这里已不仅仅是一座停车场,还是青岛文化风貌展示地。

龙山人防停车场内部‍

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智能化也是这座停车场的最显著标志之一。在智能立体停车库区,市民游客只需把车停到车库门口,人工智能停车机器人就会自动把车送到车库内相应位置。取车时输入车牌号,车就会被从车库内部送到车库门口,并且车头已经朝外,直接驾驶车辆离开即可。

据介绍,这里是第四代人工智能机器人立体车库,可充分利用建筑地下空间,容车数量达到平面自走式车库的2-3倍,是目前市场上空间效率最高的智能停车设备。

青岛龙山人防停车场总投资1.17亿元,规划256个车位,其中包含52个智能立体停车位。是青岛市停车设施建设三年行动中首个按期投用的项目,将有助于缓解江苏路交通压力、缓解青大附院周边区域老旧小区停车难、交通难问题,同时也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及周边产业落地提供有力承载,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和停车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7月6日,禹城路连接通道工程正在加紧施工

2

青岛龙山人防停车场向西北,另一处大型地下停车场正在紧张建设中,即将给地下停车场带来概念性改变。

确切地说,这是由两处人防工程改建的地下停车系统。一处是禹城路人防停车场,一处是中山商城人防停车场。后者也是由停业的旧商场改建而成,这同样是充分盘活闲置资源的一个有力例证。

按照规划,中山地下商城将利用原有的人防隧道改建为中山商城地下停车场。与以往建设模式不同的是,该处地下停车场将利用人防工程天然的连网优势,与片区内禹城路人防停车场工程通过禹城路连接通道工程“互联互通”,把整个中山路及周边片区打造成为一个地下停车网。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拆除商铺内部结构,辅通道向下扩挖设置3层智能立体车库,主通道由11.2米扩挖至14米宽,设置7米宽双向通车道和6米宽单侧垂直停车位,提供停车位278个。新建保定路汽车双向出入口(下穿中山路),安徽路口部改造为汽车电梯出入口及人员疏散口,建成后约可提供车位600余个。

近期规划建设的地下人防停车网建成后,车主不仅可以实现从一个停车场的入口进入,从另一个停车场的出口驶出;还可以选择智能停车库一键停车,通过停车场内设置的人行通道乘坐电梯到达地面,高效便捷。

禹城路人防工程立体停车场

从功能来看,这处地下人防停车网不仅可以满足周边区域迫切的停车需求,还可以利用地下网络互联互通的优势,实现对部分地面交通的分流,开创独特的地下智能停车+交通分流新模式。

这将是山东首个地下人防停车网,也是青岛在解决老城区停车难问题中,长期摸索实践并总结出来的新型建设模式。而且,未来这个地下人防停车网有意向周边继续延伸,在中山路及周边片区形成一个由多个地下人防停车场互联互通的大型地下人防停车网络,届时有可能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地下人防停车网,不仅可以满足青岛市民的日常停车需求,还可以为来青游客提供停车服务。

也就是说,这张地下停车网还会不断“生长”,让人们在地下停车四通八达,营造不一样的停车体验。

在中山路周边,新交付使用的停车场更加智能

3

破解决老城区停车难,一方面需要见缝插针挖掘现有土地资源,建设地下等立体停车设施,另一方面需要统筹现有停车资源,开放机关事业单位、商场、酒店、写字楼和住宅小区停车资源,面向社会潮汐共享,多措共举助力解决停车难题。

比如市北区即将投入使用的海伦路立体停车场项目,占地面积约1272平方米,原来只能停24辆车,停车楼建起来后能提供188个车位,通过“向上要空间”,让停车容量翻了几番。

在停车设施建设方面,青岛今年上半年已启动建设62个停车场项目,其中包括58个公共停车场和4个公交停车场,完工11个,新增泊位3500个。其中包含市民比较关注的龙山人防停车场、六街口停车场等中山路历史城区重点停车场项目。

下一步,青岛市将继续加快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停车共享,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同时,重点研究和挖掘市南区的八大峡-云南路、八大湖、大尧区域,市北区的人民路-镇江路区域,李沧区的老沧口区、李村商圈北部等停车矛盾较突出区域的停车设施建设项目,争取储备项目早日落地,缓解上述区域停车矛盾。

打造特色停车场,不单是一项解决老城区居民停车难问题的民心工程,更肩负着复兴历史城区的时代重任。

以中山路商业街为例,中山路及周边区域地下空间工程与路内停车设施完善工程,将有效提升和改善青岛市综合配套能力,还标志着青岛市停车智能化的发展踏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未来将提升中山路步行街整体商业环境品质,解决游客、访客停车问题,将极大增加中山路的商业吸引力。

龙山地下停车场也是如此,它是解决医院周边停车难的典范,更是老城区特别是中山路周边区域停车场建设的样板。当老城区停车不再成为难题,车流更加通畅,人气才会旺盛,老城复兴也就顺理成章。

城市更新三年攻坚需要实干家,更需要开拓者。一处停车场建设可以有效盘活闲置资源,见缝插针抓增量,也可以牵一发动全身有助于老城区复兴,还可以智慧赋能、提高停车数量和效率,最终开先河打造省内首个地下停车场,可谓是一举多得。

期待以破解老城区停车难为契机,更多的创新场景和模式在城市里发生,输出更多的“青岛方案”,让众多的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停车不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