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类APP走红 几多是帮手几多成"帮凶"

2018-11-21 06:37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190902)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刘雪莲

拍张照片秒批口算作业、拍张照片立马给出难题答案……当学生作业问题日益成为家长们最头疼的问题时,学习类APP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然而不时爆出的学习类APP涉黄涉游戏消息,以及部分学校的硬性APP作业推行,又给学习类APP蒙上一层阴影。不少家长为此纠结,刚收起了孩子手机,学校又布置APP作业,怎么解?

一张口算题几秒批改完

学习APP直击家长痛点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在无数个被孩子作业打败的崩溃夜晚,家长们渴望着能被神奇的力量拯救。

学习类APP横空出世。

在记者的华为手机“应用市场”里,搜索“作业”两个字,立即出现百余个相关APP,包括作业帮、快对作业、爱作业、作业检查神器、小猿搜题等。

下载作业帮家长版,上方最醒目的两个功能是“口算批改”和“拍照搜答案”,下面还有搜作文、口算练习、听写和背诵功能可选。记者先试了一下“口算批改”功能,把孩子的一张60道口算作业放平,手机拍照,大约两三秒时间,屏幕上就显示出对错结果。

选择背诵功能后,有不同年级和不同出版社教材可以选择,选择六年级苏教版的《草原》一课,屏幕上出现两段需要背诵的内容,点击话筒图标就可背诵。屏幕上同步出现背诵的文字,背诵出错后文字显示红色,若能立即修改,则又恢复黑色。全部背诵之后显示成绩和具体背诵情况,出错的地方孩子可以多背几遍。

“我现在每天都用APP给孩子批改口算。”孙女士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每天120道口算题的批改是雷打不动的任务。“一二年级的时候还好说,题很简单,一般五六分钟就看完了,后来口算越来越难,像五年级的口算,都得找纸演算一下,要是不用计算器,有时批个口算能花半小时。”孙女士说,自从有了APP的口算批改功能,省事多了,不少家长都在用。

于女士的儿子属于“学霸”,平日看书做题比较多,很少用APP,但在初三上学期期末,用过几次小猿搜题。

“搜一些自招数学、物理题的正确答案,因为涉及到高中的一部分知识,没有课本就搜题库了。”于女士说,儿子搜题的效果不错,搜完马上就知道答案,可以判断对错。错了的自己改,不明白的还有音视频题目讲解。

“我儿子用的是免费题库,我有同事付费给孩子听了解题,花了四元钱。”于女士说同事认为讲得很好,钱花得值。因为花200元钱出去上节课,孩子和十几个人一起听老师讲两个小时,可能只有一个难点需要梳理,这样听音频就完全解决了。

下载APP就为抄答案

还有APP涉黄涉游戏

成为一些家长救星的学习APP,也成为不少孩子的“救星”,这些孩子下载APP就一个目的——抄答案。记者用手机下载了十几款学习APP,都不需要身份认证,学生也可以用手机自由下载。

六年级小学生小希回忆自己第一次用学习类APP是在三四年级。“暑假作业上有很多常识题,答案都得去网上一个个查,太麻烦,我就在手机上下了个‘作业帮’。”小希说,当时自己用APP就是因为懒,“确实好用,一拍照片答案就全出来了。”

学习成绩还算不错的小希在寒暑假用过几次作业帮,但现在已经卸载了。“平日里作业都很简单,根本用不着。”不过小希知道班里有几个同学的家长平日里不怎么管孩子,同学还是经常会用的,主要就是抄作业答案。

“我们班有同学把作业帮、小猿搜题和学霸君都下载了,哪个搜的答案好抄哪个。”岛城一所公办初中的初二学生小杰告诉记者,班里有学生确实在用APP抄答案,因为一个APP里不是所有答案都能搜到,有人就在手机上同时安装好几个。

与利用APP抄答案相比,更让家长们担心的是一些学习APP涉黄涉游戏问题。

早在2017年8月,网上就爆出小猿搜题APP涉黄一事,之后,小猿搜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声称涉黄一事为竞争对手作业帮策划,而作业帮竭力否认,一时陷入“罗生门”。此次事件虽引起社会关注,但并未让各大学习APP吸取足够教训。

今年10月,又一批学习APP涉黄涉游戏事件被曝光。如一款名为“互动作业”的APP中内置游戏中心,内含86款游戏,即点即玩,还可购买各种游戏礼包。而“互动作业”微信公号中的内容更是存在大量不雅、性暗示内容。

经查,“互动作业”APP由北京一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营。该APP存在大量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低俗色情互动信息,并存在未经许可擅自开展网络出版服务等问题。目前,该APP已下架。

做作业必须用学习APP

被批是老师减负学生增负

记者采访中发现,如何看待学习类APP,有的家长认为有助于孩子学习,并不反对孩子使用;有的家长担心孩子沉迷其中,严防死守。但是,学习APP的使用,有时并不以家长和学生的好恶或兴趣来左右,而是学校老师的统一要求。

日前,市教育局局长刘鹏照做客“行风在线”时,一位家长反映有低年级老师给孩子布置电子作业,自己身边有些朋友,孩子每天不仅有书面作业,还有APP作业。“布置APP作业,老师不用批改,软件批,给老师减负了?”对于APP作业,这位家长颇有微词。

主动卸载作业帮的小希,四五年级时,在英语老师的要求下安装了“一起作业”APP,以班级为单位实名登录。“英语老师经常布置上面的作业,平时一般20多分钟,周末长的话得做一个多小时。”对于小希来说,APP作业很多时候就是负担,因为她回家写完书面作业后,老师随时会通过微信群布置“额外”作业。所以,对于APP作业,小希经常是敷衍的,有些单词拼写的题,单词记不住,也不想查书,就随便写上,“反正每次做完了,老师也不会说什么”。

六年级,小希的班新换了一位英语老师,从来没有布置过APP上的作业,但老师课堂授课效果特别棒,小希感觉自己的英语学习比做APP作业时进步了很多。

张女士经常在家长群里被老师点名批评,原因就是孩子没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英语APP作业。“APP下在我手机上,我总是忘了提醒孩子做,所以总挨批评。”张女士说可能自己老了,对这种APP的接受程度不高,孩子做过几次APP上的作业,也觉得意义不大。

青岛有的学校有自己的“空中课堂”,学生可以在周末登录空中课堂进行学习。老师在网上讲课,和学生互动答疑,如果学生课堂上相关内容掌握得不好,就可以在周末通过这样的空中课堂来弥补,而课程价格比外面培训机构便宜很多。

王女士给孩子交了空中课堂的钱,但是一节课都没上,因为没有时间。“孩子周日都在外面上课,而学校的空中课堂周日从上午到下午要大半天时间,孩子根本打不开点儿。”王女士认为,和学校教学区别不大的空中课堂,现在还没办法代替外面的辅导班,空中课堂对不少孩子来说是一种额外负担。

对于一些学校布置电子作业的事,青岛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项骏已经注意到了,他表示电子作业总体来说不提倡,但是赞成通过电子作业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学生如果学有余力,通过APP提升自己是可以的,要一分为二正确看待。

不过项骏表示,如果老师已布置过适量作业,然后再布置额外的电子作业让孩子忙到晚上11点就不正常。如果是老师为给自己减负而大量给学生布置电子作业,则是违背师德行为。

市教育局局长刘鹏照则表示,相关部门将做一次调研,到各学校深入了解电子作业的情况,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一边控制孩子玩手机

一边APP作业不能缺

“很矛盾,刚把小孩的手机收了,老师就布置App作业,咋弄?”

“家长控制孩子玩手机,作业布置在APP里,鼓励孩子用手机?”

采访中,记者可以感受到一些家长的纠结。而对于一些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有些纠结。

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通知中指出,教育信息化要从1.0时代到2.0时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今年8月,教育部等8部门出台《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其内容包括: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家长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学校原则上使用纸质作业;控制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得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等等。

“很多家长会把信息化教育和孩子近视挂上钩,认为用手机和Pad是孩子近视的主要原因。”从事教育工作的于女士认为,近视主要是孩子学习时间过长,用眼过度引发的,正常看书写作业看视频,对视力影响不大。于女士的儿子从小学编程,可以说和电子产品的接触时间非常长,但因为于女士注意孩子的劳逸结合以及用眼习惯,孩子一直到初三毕业视力都是1.5。但到了高中住校后,孩子一天到晚坐在教室和机房里,很快就近视了。

李靖在市南区教育中心分管电子书包工作。市南区从2013年起试点电子书包,目前每个学校至少两个电子书包教室。李靖说,电子书包可以达到很好的自我学习和分层学习效果,同一节课,不同水平的ABC三个组的学习内容可以是不一样的,而且学生们的学习作业情况可以及时反馈到老师那里,让老师对学生的课业掌握情况有很好的了解。

李靖认为,在现在的信息社会,完全阻止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大量的网络学习资源,可以成为学校教学很好的补充。“刀是好刀,要看用来干什么了。”李靖举例说,比如现在流行的编程猫等软件,可以让孩子很快就能搭建出一个程序,很容易做出一个游戏来,可以抓住孩子的高峰体验。“但在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家长要很好地陪同,要和孩子之间做好约定,要把电子产品作为工具使用而不沉迷其中。”

采访中,也有不少家长提到,希望学校的电子作业可以布置到点儿上,不要泛滥,更不要借着电子作业的由头,来帮助进行商业APP的推广。

观 察

一所小学的微课探索

每天到了晚饭时间,打开手机,看看学校又推了什么微课。过去一年多时间,很多定陶路小学的家长和学生,已经习惯并喜欢上了这样的操作。

国家祺是定陶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他上学前,妈妈马晓艳一直担心他需要用很长时间来适应小学生活,但开学也就一个月,国家祺已经成了一名快乐的小学生。

“我觉得学校每天在公众号上推送的微课,对我和孩子的帮助都很大。”马晓艳说,学校每天推送的微课都很实用,像一年级小学生的《饮水安全》《行走秩序》《学具准备》《整理书包》等,孩子看了就能用上。让马晓艳印象深刻的是《整理书包》这节微课。此前,因为担心孩子会装错东西,一直是她帮孩子整理书包。“经常是我对着课程表焦头烂额地比对、梳理,经常还会装错书本,而孩子在一旁无所事事。”但学习了这堂微课之后,孩子主动要求亲力亲为,自己来整理书包,并且井井有条,不出差错。

学校的语文老师唐华婷做了不少深受家长和学生喜欢的爆款微课,其中一节是《练习本的使用》。做这节微课时,唐华婷带三年级的学生。三年级的语文作业开始使用30页练习本了,练习本和一二年级使用的四线方格本不同,没有生字格,没有拼音格,没有辅助线,而且行距较窄,学生起初在上面写字,自觉不自觉地就“飞”了起来,完全没有规矩可言。经常教三年级的老师会发现,原本能在田字格里工工整整写字的学生,都变得写不好字了。

在这节微课里,唐华婷清楚地介绍练习本具体的使用方法,从纸页的对折到题号的位置,再到辅助线的画法、词与词之间如何空格等,都很直观地呈现出来,家长们看了也很明白,在家里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

定陶路小学位于岛城西部老城区,学生家长文化层次差异较大。学校对目前的二年级学生在入校时做过一次家长学历水平的问卷调查:本科不到25%、专科27%、中专或高中学历21%、初中学历26%,还有4到5名学生家长不会写字。

“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家庭、学校、社会作为人生的三大教育课堂,缺一不可。”定陶路小学校长解育红表示,学生家长的受教育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于孩子的陪伴,学校做过一个调查,家长能够很好陪伴孩子的比例只有57%。

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和孩子的学习,更好地陪伴孩子,从2017年暑假开始,学校开始筹建企业号微信平台,从新生入校起,正式开启了在一年级尝试使用“一部手机、一条微信、天天送你一个好习惯”的课程资源,之后在2到6年级相继推出了同样类型的课程资源。

解育红说,家长对于学校推送微课的接受程度很高。学校通过企业号推送到家长手机终端,在家可以随时与孩子同看,不存在不会操作的问题,这种易得性提高了家长参与度。

学校推送微课的时间充分考虑到家长实际情况,问卷调查显示家长在家时间段一般集中在晚6点至7点,因此学校选择在这个时间段推送。考虑到小学生的用眼卫生习惯,一个微课3至4分钟,一个年级每天按照两堂微课进行推送,保持学生观看手机的时间在10分钟以内。同时,兼顾学生的兴趣进行搭配,一般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中选取一个微课,在其他学科和习惯养成课程中再选择一个微课,这样进行循环,而且每天更换新的学科,保持了学生和家长观看的兴趣。

此外,学校微课还保持了与学校教育的同步性。家长在家给孩子讲解题目,孩子总说:“您讲的不对,和我们老师讲的不一样。”其实,家长很少会讲错知识,更多的是家长讲解的语言与老师不一致。如微课《认识教科书》最受一年级家长欢迎,评价在第一位,究其原因就是家长通过微课,认识到原来数学课本上的这幅图就是情境图;书上的红点就是老师讲解的例题,而绿点就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仿例题目……在和孩子交流中容易达成与教师课堂用语的一致性。

据介绍,推行微课后,定陶路小学家长陪伴孩子的比例由之前的57%提升到近92%。

反方

●做这种题孩子都不用动笔,选择题很多时候都蒙,没起到多大学习效果。

●用手机完成作业,孩子玩的时间比写作业时间长,而且还是“合法”玩手机。

●如果一直沉迷于这种所谓的快乐游戏学习,小学生们谁还愿意费力去动脑思考问题?没有了思考的源动力,长大了再培养怕是来不及了吧!

●孩子就喜欢轻松愉快地学习,喜欢学习像玩游戏一样,但有些知识的获取就是需要付出努力。像她现在看书,只喜欢看轻松的校园文学,稍微有些含金量的历史类、科技类书籍,看上几页就会喊累。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资源可以利用,但不能依赖。而且,越高年级的学习,越需要对资源的整合、深挖,这个是目前的APP包括课堂教学难以做到的。

……

正方

〇孩子在手机上完成作业效率高,比字面上的作业完成得要好,要快,不用逼着写作业。

〇现在孩子的很多功课很难,年级稍微一高,家长就辅导不了,有了这些软件,帮了家长的大忙。

〇孩子用APP学英语,已经连续学了两期两百天,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学英语打卡,然后接受朋友圈好友点赞。第二期结束后主动又报了第三期,英文水平提高很多。

〇用手机APP学习,里面很多内容设置有趣,孩子就像闯关一样,可以吸引孩子主动学习。为什么一定要把学习搞得那么累呢?快乐学习不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