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各部门陆续亮成绩单,半岛开设专栏全面关注“三民”活动进程

2018-11-25 23:28 半岛网-半岛+阅读 (129846)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李晓哲

2018年市政府部门“向市民报告 、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以下简称“三民”活动)启动以来,得到广大市民的关注,以多种形式参与其中。为让广大市民准确及时了解到各部门今年的工作,好有的放矢地进行评议和提出意见建议,市政府各部门从11月25日起陆续亮出成绩单。本报也将开设专栏,与您一起参与今年“三民”活动全过程,为青岛更好发展助力。

市发展改革委>>>

成立首批总规模220亿元的4只母基金

今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聚焦新旧动能转换、经略海洋等重大战略,乘峰会东风、抢历史机遇、强使命担当,努力争取重大战略创新突破,支撑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

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抓手,市发展改革委出台实施意见和规划,在省“十强”产业基础上,结合青岛实际进一步细化强化,打造“956”现代产业体系,做高做强轨道交通装备等9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等5大新兴未来产业,改造提升商贸服务等6大传统支柱产业。前三季度,全市“956”产业发展良好,现代海洋、节能环保产业增速达到16%和15.6%,健康养老、汽车制造、商务服务、生物医药、机械设备产业增速均超过10%;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6%和7.4%,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5.1个和0.9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6.9%。同时,围绕“956”产业体系,建立新旧动能项目库,储备项目970个,总投资约1.6万亿元,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359个,竣工项目141个,完成投资1331亿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医养健康等领域,成立首批总规模220亿元的4只母基金,已经储备在青直投项目46个。

我国首艘!“深海一号”年底下水

国际海洋名城建设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和海洋强省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青岛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国际海洋名城行动方案》,当前正在深入实施国际海洋名城建设“1045”行动,加快发展海洋船舶与设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10大产业,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明等4大领域提升,加强园区、企业、项目等5大支撑保障。围绕海洋船舶与设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建立总投资2520亿元的重点项目库,入库项目124个,92个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加大海洋新兴产业项目招商力度,围绕37个海洋新兴产业项目实施精准招商,已签约14个,签署框架协议或合作协议9个。前三季度,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实现2346.4亿元,增长15.8%,高于GDP增速8.4个百分点。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自主研发的万米级水下滑翔机,在全球首次突破水下8000米持续观测,大洋钻探船大科学装置项目获得了国家立项支持。国家深海基地初步形成以蛟龙、海龙和潜龙为代表的“三龙”系列深海运载装备体系,我国首艘专业化载人深潜支持母船“深海一号”将于年底下水。国家海洋设备质量检验中心作为国内唯一的综合性海检平台,已建成7大功能实验室,可为550余种涉海产品提供4000余项检验检测服务。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将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工新建,打造重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多项目落地,山东制造破题“缺芯少面”

本市还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多措并举补短板、强弱项,降成本、增活力,推动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推进“双百千”行动和“一业一策”计划,争取用五年时间,推动全市百亿级行业和企业双双突破50个,千亿级行业和企业分别达到9个和2个。对100个行业进行定期调度,在此基础上,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研究制定更加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和行业扶持政策,对投资超过10亿元或低于10亿元但属于全市重点产业招商项目,均实行“一事一议”的激励措施。总投资150亿元的芯恩CIDM模式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已在西海岸新区开工建设,台玻ITO导电玻璃项目成功投产,打破山东制造“缺芯少面”局面,总投资400亿元的12英寸模拟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在山东儒商大会上签约并落户即墨区。新增5家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累计达到12个,数量居副省级城市首位。海尔COSMOPlat获批全国首家“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集成应用示范平台”。海信智能家居产品开发及场景运行示范平台,也已实现50个品牌、100个品类产品、200万台智能设备接入。

市工商局>>>

企业开办时间整体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

今年以来,市工商局紧紧围绕“一次办好”改革和市委“解放思想大讨论”的部署安排,以“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年”为契机,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优化政务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环节多、效率低等问题,不断提高企业办事便利化水平,努力营造宽松便捷、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营商环境,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9月4日,本市印发优化企业开办专项行动方案,将企业开办时间整体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并明确“五个环节、三个工作日内完成”的全国最短目标。在全国创新实施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和企业住所承诺制,企业名称核准实现“即查即得”,企业名称申报自动核准率达到90%,企业住所申报承诺制改革将繁杂的住所证明简化为一张承诺书,初创企业创业成本降低50%以上;新开办企业营业执照当日即可领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立等可取。与公安部门合作共建印章刻制系统,在省内率先实现企业公章联网联办、在线刻制,企业在线选择刻章企业、印章类型,一键下单,在线支付,最低价格印章刻制费用由180元/枚降至90元/枚。自9月3日起,在全市实施个体工商户“微信办照”新模式,企业和群众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青岛工商”(微信号:qingdaogongshang),进入“办事服务”子菜单“个体微登记”中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整个办理过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需其他介质,亦无需使用电脑端进行辅助,方便快捷,大幅优化市场准入环境,降低办事成本,提升服务水平。

发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降低企业准入成本

市工商局还坚持把企业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作为商事制度改革的重点,主动换位思考,积极靠前服务,紧盯企业的感受度、获得感和满意度。按照“成熟一批、整合一批”的原则,分三批整合23个部门的53个涉企证照,实现“53证合一”。被整合证照不再发放,企业只需向工商“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由工商部门通过信息传输将企业信息推送至相关部门,减少企业往返各部门奔波之苦,为企业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企业办事更简单、便利。经省政府批准,自今年3月份起,我市在西海岸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了“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分类推进五项改革,促进行政审批由“先照后证”向“照后减证”深化,企业办证时限普遍缩短40%以上,截至目前,已办结“证照分离”事项8267件。11月10日起,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全市范围对第一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四种方式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有效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

不仅如此,进一步梳理涉企登记业务,发布市工商局《“一次办好”事项清单》,90%的涉企登记业务实现“即来即办”或“即查即得”,一般登记业务均可实现全程网办和“零跑腿”;制定《关于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的实施方案》,在全市企业登记窗口全面压实首办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和实时汇报制度,实施延时服务,用登记人员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幸福指数”。将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成果,转化为便民助企新举措,出台《关于实施企业登记容缺后补便利化措施的指导意见》,对8种申请材料欠缺的情形,经申请人作出相应承诺后,登记机关先予受理,申请人在承诺时限内补正材料后,登记机关立即颁发营业执照,减少企业跑腿次数。

还在全市实施全程电子化登记,并在系统中开通“小微企业快速通道”,实现企业开办“无介质”“无纸化”“零跑腿”。市、区两级审批大厅和部分银行网点设置自助办照一体机,实现自助办理营业执照、打印营业执照。鼓励有条件的区市推广“新设企业免费代办”服务,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入优质代办机构,通过建立“线上”“线下”双向联动,打造“只要你有创业想法,其余事情由我来办”的无忧服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目击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半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