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承 | 撑起竹竿一步步测量滩涂……工程师张勇勇攀高峰,做好海洋基础调查工作

2023-06-30 22:1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7577)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张勇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基础地质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党龄23年。曾牵头完成中国管辖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填补了我国小比例尺海洋地质国情调查空白,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6月29日,刚刚结束在延安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暨党性教育培训班后,6月30日,张勇就投入到紧张的研究工作中。“作为党员,要发挥好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做好我国的海洋基础调查工作,为我国经略海洋、探索海洋奋斗不止。”张勇说。

张勇在海上进行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撑起竹竿一步步测量滩涂

“目前,我们正在做我国管辖海域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这项工作自2009年开始,未来至少还需要10年。”张勇说,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根据不同比例尺国际分幅,运用多波束、地震、钻探、实验测试等高新技术手段获取高质量海洋地质资料,查明获取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分布、地球物理场与地球化学场特征等基础地质因素,并编制满足国家需求的不同比例尺基础性、专业性、应用性图件,为海洋经济发展与规划、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工程建设、海洋权益维护等提供支撑。

我国管辖海域1:25 万海域调查共要完成199个图幅,第一幅图幅就是张勇牵头完成的,“测量的区域就是我们青岛附近的黄海,所以取名为‘青岛幅’。”张勇说。

别看只是“小小”的一张图,却覆盖0.7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和0.9万平方公里的陆域,花费了张勇和团队4年时间。

张勇介绍,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最关键的环节是获取高质量海洋地质数据,数据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这就需要对每一次数据测量都精益求精。

“在调查这个海域时,没想到难点出在了我们胶州湾。”海洋区域调查需要陆海统筹,团队成员需沿着一条由陆向海设计好的一层断面进行勘测,这样就有了由海岸到大陆架延伸的数据。

“胶州湾滩涂众多、泥质松散,所以船也进不去,无人船也进不来。”由于当时技术尚不先进,只能靠人工测量。所以,团队成员就拿着竹竿和仪器从海岸一步一步向滩涂走过去,进行测量。“穿着皮裤、拿着竹竿,我们都开玩笑说像在赶海。”就这样,伴随着滩涂上肆虐的昆虫,张勇和团队成员深一脚、浅一脚一步步完成了胶州湾海域的调查。

最终,张勇牵头完成了我国首幅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试点工作,建立了技术方法体系,为我国全面实施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起到了引领性和示范性作用。

完成了首幅图也不能松懈,张勇带领团队继续奋战。2015年在闽北海岛综合地质调查过程中,张勇带领8位项目组成员在海岛工作3个多月。5月-7月的闽北海域多台风天气,“我们多次遇到台风、暴雨等天气。”张勇就第一时间带领大家做好安全措施。在进行海岛外业调查过程中,无人踏入的山涧、荆棘密布的丛林,都是他们调查的区域,张勇也总是带头走在最前,在林木草丛中披荆斩棘,获取到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目前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已经完成了34个图幅。“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填补我国小比例尺海洋地质国情调查空白

其实,在2019年,张勇已经牵头完成了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中国管辖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工作。

这项工作自1999年开始,“当时我们的海洋区域图件大部分是收集的资料结合自己实测,这次是完全由我们自己来实测的。”最初的工作非常艰难,所以老一代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者参考国外一些先进技术手段,根据我国海域特色,编制了调查手册,采用当时比较先进的技术,进行了一次摸家底式的地质调查。2018年,张勇作为负责人开始对调查成果进了集成,“我们对管辖海域海洋环境、资源、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矿产资源分布、生态环境评价、海水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编制了29张海洋地质系列图,公开出版了6张图件,分别是地形图、地质图、构造图、盆地分布图、环境地质因素图、沉积物类型图。

这项工作填补了我国小比例尺海洋地质国情调查空白,首次形成并发布了基于实测数据“一图一库一报告”系统性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东亚洋-陆汇聚带多圈层作用”等多项理论模式,系统化、规律化和理论化的重大成果有效推动西太平洋边缘海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

目前张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地质调查专项项目10余项,公开发表科技论文140余篇。

现在,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基础调查工程首席专家,张勇每年有近5个月时间在北京,参与我国海洋基础工程的顶层设计以及重大成果集成和服务应用。

在今年五一期间,张勇获得2023年“山东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一路走来,党员的身份一直激励着我,成为我前进路上的指引。”张勇说。

希望我国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以前我们都是在所里进行党员学习,这是我第一次去到延安,系统性地学习了延安精神,5天的学习这让我受益匪浅。”在七一前夕,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组织党员到延安学习,举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暨党性教育培训班。

张勇已经有23年党龄,说到入党,还要追溯到他研究生时期。张勇1970年出生在大连,对海洋有着深深的眷恋,1990年大学考到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工作5年后,又考上海大研究生、博士生,“因为工作了5年,所以我倍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所以在研究生期间,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我周围优秀的同学、导师很多都是党员,这让我非常敬佩。”2000年张勇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在海洋地质调查事业中,他也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贯彻到底。同时,张勇也是这样要求他的学生的。

丛静艺是张勇带的博士后,2021年博后入站,2023年5月出站,目前就在张勇团队继续从事海洋区域调查工作。

“2017年,我还是在读博士生,在一次学术交流会议上有幸听到张勇老师的报告,当时他还是头发茂密黝黑。2018年我来到海地所联合培养,合作导师就是张老师。再见张老师,头发已花白,看着眼前人,明明短短两年时间,却恍如隔世。原来2018年正是我国管辖海域1:100万成果集成工作的关键时期,他的头发都被熬白了。”丛静艺说,在后来跟随张勇学习过程中,老师一直教导大家科研注重两件事,一个诚信,二是创新。做科研如同做人,应该讲诚信,千万不能弄虚作假。他始终以一位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学生。

张勇说,海洋基础地质调查是国家基础性与前瞻性工作,是国情调查,是增强我国在国际海洋地学前沿的话语权,服务海洋强国战略重要科学决策依据。

“我国的海洋事业任重而道远,未来我会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立足科研岗位。”张勇说,希望未来5-10年时间,我国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达到世界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