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专家齐聚莱西市于家寨子村,见证花生新品种收成

2023-09-21 09:26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256875)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王永端

对莱西农民崔凤红和山东省花生科研界专家而言,他们盼望着这个初秋的到来。为见证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历时10余年选育的“花育9518”和“花育958”新品种在莱西市于家寨子村试种收成,9月18日,来自青岛、济南、烟台多地的专家来到莱西市沽河街道,齐聚在农民崔凤红的花生田里。

随着收获机下地,一垄垄花生被起获,新鲜泥土中交织着新鲜花生的气息。衣沾露水,脚踩泥巴,此时的专家犹如“农人”。烈日下,这队特殊的“农人”见证秋日的收获。

专家齐聚地头见证收成

9月18日清晨,薄薄的轻雾中,农作物叶片上沾满露珠。早上7时许,多名花生科研界专家赶到崔凤红的花生地。这些专家有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推广研究员王桂娥、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王廷利、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吴兰荣、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高级农艺师钟文以及莱西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丁永青,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多名科研人员也从青岛市区赶来。

业界专家、科研翘楚和农人齐聚花生地头,此类场景并不多见。当天,崔凤红到农田是为收成,专家和科研人员到农田是为见证“花育9518”这个花生新品种的收成。此前,“花育9518”已历时10多年杂交选育,“待嫁”在即。

在专家组成员和农人面前,面对农田里“花育9518”的长势,选育团队带头人陈静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站在地头,她使劲拔出一穴花生并剥开一颗鲜果。“颗粒饱满。”陈静边说着,边将花生鲜果放进嘴里,“味道鲜美。”

陈静望着满地茎干健壮枝叶浓绿的花生秧苗,情不自禁地进了地,她要亲身感触她和团队成员指导崔凤红种植的新品种植株长势。当她从地那头返回时,露水已经打湿裤腿,但是她全然没有在意。

空气中弥漫鲜果气息

“今天不同地市、不同单位的专家成员来现场,就是要亲自见证‘花育9518’这个新品种的亩产数据。”随着测产专家组组长王桂娥的简单宣布,收获机手驾驶着拖拉机进田了。

收获机扎入土地,一穴穴花生从土里挖出并通过履带传输后再均匀散落到鲜土上。瞬时,鲜土与新鲜花生的气息在空中交织。“下地了,下地了……”此时,早已脱了鞋子的崔凤红,站在地头上吆喝着来帮忙的村民。在地头等待的10多名村民前后排开,坐在马扎上将采摘器摊开,拿起带着鲜果的花生秧苗甩几下粘在花生果上的鲜土,之后在采摘器上摔了起来,鲜果瞬间落入网兜。王桂娥抓起一簇花生数着颗粒饱满的鲜果。

此时,拖拉机的轰鸣声、村民的采摘声、专家的议论声在田野里交织。“大家加油干。”赤脚扎在鲜土上的崔凤红大喊,“收完这亩地,东边还有一亩地的‘花育958’也将收获。”

测产专家组副组长王廷利抓起一簇花生并拽下一颗,捏开果皮剥出果仁琢磨了一番,然后将果仁塞进嘴里品尝起来。“口感细腻。”王廷利说道。

“这个新品种最大的特点是高油、高油酸、超高产。”陈静告诉王廷利,去年这个品种曾在多处农田试种,今年的长势看上去比去年更好,看样子应该比去年高产。

一颗花生也不落下

收获机将一垄垄花生翻了出来,村民们使劲在采摘器上摔花生。装满网兜的花生提到地边后,崔凤红将花生倒在筛子里与村民合力筛起来。旁边,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副研究员苗华荣忙着分拣筛子中的塑料薄膜、叶子、粗根等杂质。

花生被粗筛后倒在一张塑料布上,测产专家吴兰荣、钟文以及研究所技术推广科科长谢宏峰等人蹲在地上,忙着抹掉没有完全筛除的土坷垃。

随后,被分拣干净的花生装进蛇皮袋子抬上磅秤。“25.65千克、27.8千克……”磅秤旁称重把关的王桂娥,将每袋花生重量报给记录员。

一袋袋花生过秤,这亩地整整收获了57袋花生。王桂娥提着一个小塑料桶走向田里,与苗华荣、崔凤高等专家一道,将地上落下的一颗颗鲜花生捡起,倒进蛇皮袋子里。他们捡起的最后两蛇皮袋花生又称出10千克重量。随后,陈静随机将花生倒进事先准备好的10个牛皮袋里。

“每个牛皮袋装500克花生。”陈静介绍,有3位专家各带走2袋花生并自行烘干去除水分,根据水分含量计算出干花生亩产,另外4袋是研究所留样。

此时,运花生的拖拉机来到地头。这边的崔凤红和家人将一袋袋花生搬上拖拉机运走晾晒,那边的专家团队和收获队伍顶着烈日,向另外1亩花生种植地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