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央视,我还是原来的我!青岛片警马怀龙:46把钥匙背后是46个帮扶家庭 挂上是责任摘下是怀念

2023-10-27 09:05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671554)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蒋凯   黄滢滢

“每帮助一个家庭化解一个矛盾,我自己就会收获一份幸福,这是来自工作的成就感。可以说,这46把钥匙,每一把钥匙的背后都有一个温暖的故事。”这是记者之前采访时,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兴隆路派出所社区民警马怀龙的真情流露。10月23日,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遇见你》栏目播出人物专题《片警老马的46把钥匙》,讲述了他的感人事迹。成为“明星片警”的他最近在做什么呢?带着疑问,记者再次走进他的工作场所,近距离感受这位社区民警忙碌而充实的一天。

东奔西跑一天

“老马”忙碌依旧

10月26日早上9点,开完所里的工作会议,马怀龙就回到办公室,拿出记事本查看今天需要处理的事情。“提前把第二天要解决的事情记录下来是我这么多年来养成的工作习惯,因为需要帮助的群众太多,不记录在本子上容易遗漏。”马警官对记者解释道。9点半,马警官拿起那串沉甸甸的钥匙,起身赶往帮扶对象李炜(化名)家。

在路上,马警官向记者大概介绍了要办的事情。李女士是一名智力残疾人士,现在与同样是智力残疾的女儿李小敏(化名)一起生活。2015年女儿出生后没多久,丈夫就与李女士离婚并离开。之后一直没有与李女士母女联系过。由于自身的残疾,李女士母女生活非常艰难。现在李女士身体不好,马警官就想让李小敏与她的父亲建立联系,让他能照顾一下女儿。但李小敏从小就没有见过父亲,与父亲没有任何感情可言,对于让她与父亲相认,李小敏非常排斥。“我已经联系上小李的父亲了,这次过去就是要说服小李接受父亲的帮助,以解决小李今后的生活问题。”马警官对记者说道。

母女俩一见到马警官都非常开心,但听说了马警官的来意后,李小敏变了脸色,马怀龙并没有着急,而是让李小敏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等她稍稍平静后,马警官才开始劝说:“小敏,你的生活里需要这份亲情,而你爸爸也需要这份亲情。”看到李小敏还是不愿接受,马警官就耐着性子继续劝解着,李炜也在一旁帮忙劝着女儿,经过近2个小时的劝说,李小敏虽然没有答应见面,但已经不像之前那么抗拒了。马警官也不想逼得太紧,就打算先离开,让李小敏冷静考虑一下。出门前,马警官叮嘱李炜,让她再劝一下小李。李炜点头答应,并说道:“真是让你费心了,如果小敏的爸爸真愿意照顾,我也就放心了。”

在回所的路上,马怀龙特意到一家小吃店里打包了一份牛肉,这是带给住院的刘本义老人的。刘大爷也是马怀龙帮扶的一名孤寡老人,前段时间,老人将自己的遗嘱交给了马怀龙,让他帮自己保管。遗嘱上写明百年后愿意将遗体无偿捐赠,自己的身后事全部交由马怀龙处理。据了解,很多马怀龙帮扶的老人都将自己的遗嘱交给马警官保管,在他们心里马怀龙的地位无可取代。

下午2点,马怀龙来到了市中心医院看望刘本义老人。一见到马怀龙,刘大爷脸上就挂满了笑容。护工打趣着说道:“还是马警官好使,你不来,刘大爷都没笑过。”马怀龙笑着来到刘大爷床前,先询问了他的身体情况,随后拿出带来的牛肉喂给他吃。刘大爷开心地吃着,脸上写满了幸福。因为还有其他事情要办,陪着老人聊了一会儿后,马怀龙就准备离开了,他嘱咐道:“刘大爷,你一定要听医生的话,配合治疗。有什么困难就给我打电话,我有空就来看你。”

出了医院,马怀龙就赶往吴瑞兰老人家,老人家里的挂衣架坏了,他买了新的,要去帮老人换一下。来到吴大妈家,马怀龙立刻拿出工具开始忙碌,站着一边的吴大妈感慨地对记者说道:“这些年真是多亏了怀龙,无论家里有什么事,只要找到他,他都帮着解决,真是比亲人还亲。”换完衣架后,让吴大妈试了试,满头大汗的马怀龙就带着坏的挂衣架离开了。

回到派出所时已经接近晚6点了,马怀龙又拿出笔记本,将已完成的工作做了标注,并将明天要解决的事情列了出来。此时的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结束了忙碌的一天,马怀龙盘算着明天的事情往家走去。

钥匙摘下是使命终结

变为我对老人的怀念

马怀龙手中的那串钥匙,目前上面挂着46把。每一把钥匙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也记录着马怀龙与帮扶家庭之间的双向奔赴。但在马怀龙的办公室抽屉里,还放着7把从钥匙串上摘下来的钥匙,每一把钥匙代表一位马怀龙帮扶老人的离世,也承载了马怀龙对老人的怀念。

2013年3月份,马怀龙在走访中了解到,辖区内79岁的孤寡老人刘学义一生未婚,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和腰椎盘疾病,生活没有着落。马怀龙就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任,一照顾就是8年多的时间。2021年刘学义老人因病离世,这是马怀龙帮扶的老人中第一个去世的。虽然知道生老病死不可避免,但马怀龙心里还是难以释怀。直到1个多月后,马怀龙才把刘学义老人家里的钥匙摘下,认真地保存下来。

接下来的几年里,陆续又有几位帮扶的老人离世,马怀龙都会把摘下的钥匙保管好,而最近摘下的一把属于孤寡老人王炯志。王炯志不到一岁时就失去了母亲,不到4岁就失去了父亲,是靠哥哥姐姐带大的。他从小就很有自卑感,长大后因性格孤僻,无法找到工作,一直靠哥哥、姐姐接济度日。后来哥哥、姐姐也相继去世,他便没了依靠,只能靠到早市、夜市捡菜叶度日。马怀龙得知情况后,找到了王炯志老人,每个月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500元供老人生活,同时多次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解决老人生活费用的问题。在马怀龙的帮助和鼓励下,王炯志老人也慢慢地有了自信,过上了体面的日子。不幸的是今年的1月20日,王炯志老人因病去世。老人走的当天,马怀龙亲自为老人换上寿衣,联系人将老人的遗体入殓,火化,并为老人举行了葬礼,让老人有尊严地离开了人世,而老人家里的钥匙也成了第7把被摘下的钥匙。

“钥匙其实代表了一种循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被帮扶的人离开,也会有新的加入。钥匙的摘下代表我对老人使命的完结,钥匙的意义也从老人对我的嘱托,变为我对老人的怀念。”马怀龙对记者说道。

上央视后的最大收获

志愿者队伍扩大了

2008年,马怀龙从部队转业来到兴隆路派出所,成为一名社区民警。从第一次进社区走访那天起,马怀龙就开启了“闲不住”模式。他每天穿行在辖区的大街小巷,奔忙在片区的百户千家,把走访的孤残老人、困难家庭情况一一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认真分析梳理,有针对性的实施“爱心帮扶计划”。2017年9月25日,半岛都市报刊登了《“片警”马怀龙的大城小事》的报道,马怀龙的感人事迹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很多有爱心的志愿者主动找到马怀龙,表示愿意和他一起帮扶困难家庭。2021年青岛市公安局还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马怀龙金盾支援服务队”,助力马怀龙更好、更多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提及这次央视播报自己事迹,马怀龙显得很平淡。他对记者介绍说,报道播出后,找他帮助的人比之前要多了一些,自己也比之前更加忙碌。央视的报道给他带来了压力,但也给了他动力,他会加倍的努力。“我还是原来的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干好工作,我的工作就是这个,服务社区、服务群众。这几天有10多名志愿者,在看了央视的报道后慕名找过来,申请加入我的志愿服务队。队伍的扩大,意味着我们可以为更多有需求的群众提供帮助,这是最让我感到开心的事。”马怀龙对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