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山东坚持满足文化需求和增强精神力量相统一,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促进广大农村群众物质富足、精神富有。
村村有好戏丨围着地头转,超级变变变!省派工作队七彩“炼石”记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钟迎雪
时间造就了一方热土,也让省派工作队有了实干“新舞台”。
东石一景
曾经偏远的小山村到明星村,演绎着人与村的传奇,从不可能到可能,青岛莱西市南墅镇东石新村通过一条求变之路,大力抓“七彩东石”产业,深入拓展“莱西经验”,全面构建基层党组织统领产业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的“一统领三融合”工作体系,以组织振兴统领乡村全面振兴,聚焦党建、产业、治理、服务开创了乡村振兴新篇章。
如今,东石新村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更是成为新农村发展的范本,南墅镇东石新村工作经验作为青岛市唯一村级案例入选《全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案例选编》。近日,记者走进莱西这个偏远的山村,深入挖掘不为人知的“东石故事”。
身份变了:
从村民到“股民”
“怎么样能更好地防止入窖的地瓜腐烂呢?”眼看入窖的地瓜长了霉斑,省派驻莱西市南墅镇东石新村工作队队长李克忠犯了难,这是今年工作队投入帮扶资金40万元,规划建设占地6亩、容量1200吨的半地下式红薯贮藏窖,同步规划建设红薯推广服务中心暨科技小院一处,目的是延长销售档期,发展深加工产业,增加收益。但因为是第一年尝试,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难题,正巧碰上来收购地瓜的莱阳批发商吕总,李克忠虚心地向吕总交流取经。
地瓜窖内查看情况,针对腐烂找对策
“西北风天气地瓜不入库,连风向都是学问,气温8度以下不收货……”。在驻村工作之前,李克忠对这些一窍不通,现在也算是半个专家。
东石新村属丘陵沙土土质,非常适合红薯种植。依托青岛薯我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每年种植面积在200亩左右。今年,在工作队的扶持引导下,发展到了500多亩,引进哈密、玛莎莉等新品种,其中玛莎莉每市斤达到20元,属于高端产品,红薯产业已成为东石新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说实话,我着急装车就会自己上手,有些地方工人干活不够积极,但这里村民工人都不一样,他们很迅速,能看出来是真心愿意干,心甘情愿地拥护领头人。”吕总跟记者分享,由于工作原因,她经常奔波各地收购农产品,这已经是和东石新村合作的第十年,当天“莱阳四季鲜果”收了一万多斤地瓜,当地地瓜含矿物质多,也是她们看重来选品的关键。
工作队在大棚内帮助农民授粉
距离地瓜窖外百米处,省派驻莱西市南墅镇东石新村工作队队员赵冰洁蹲下身陪村民们一起装袋,60多岁的夏美芳正在挑捡烟薯进行分类包装,一边拉着家长里短。
东石新村地处莱西乃至青岛的最北端,往北过了山头就是招远,地理位置非常偏僻。
东石新村有1209户,距离城区40公里,距离青岛150公里,2020年10月,省派驻莱西市南墅镇东石新村工作队3人入驻南墅镇东石新村,今年已经是第3年。李克忠和队员赵冰洁每周往返一次,3年时间,小山村“长”出大高楼,再到高温大棚,展开了一幅“七彩东石”新画卷。
记者跟随工作队从地瓜窖回到山上办公室,是由集装箱搭建而成,而这也被叫做“东石会客厅”,用于接待外来客户洽谈。记者注意到,在办公桌下有一双沾满泥土的胶鞋,很明显,这是专门“干活”的鞋。
地瓜窖内
在老辈人眼中,是“一辈子不好往外出”,便挖山开垦种粮。因此在老龄化严重、产业非常单一的村庄,如何有效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李克忠和队员们用三年时间答考题。
“说实话,当时心里是一片迷茫”。李克忠跟队友回忆起初到东石村的情景,但农村有能人,岂能安于现状呢?说到能人,则是令工作队最为钦佩的老书记吕洪海,也是山东省劳动模范。村书记是群众的“主心骨”、发展的“领头羊”, 64岁的东石新村党委书记吕洪海,已经当了35年的书记,从1988年退伍回乡便一直在乡村一线,积累了大量基层一线经验。
“原来就是传统种植,现在花样多了,销路广了,有奔头了”。吕洪海告诉记者,由于历史原因,当地曾开矿垦地,到处是矿坑,可谓是千疮百孔。为了发展产业,新村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领办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集中农民土地,盘活闲置土地,发展现代农场,以“土地存量”助推“发展增量”,通过实行“三三四”利益分配机制,把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牢牢捆在一起。
地瓜窖内查看情况,针对腐烂找对策
“农民敢种敢干得有先行者啊,我们就先带头种”。吕洪海介绍,合作社成立之初,新村“两委”成员带头把承包地全部入股,通过交流学习、召开党员大会的方式,引导党员先行先试,带头加入合作社,入股土地100余亩,村集体将原有170亩铁矿废弃坑复垦整理,作为集体资产入股。在“两委”班子及党员干部带动下,全村156户村民,将440亩土地入股合作社,变成了持证的“股民”。合作社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扶持资金620余万元,新建设高温大棚43个,种植草莓、葡萄、甜瓜等高效经济作物。
“我们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收益分配形式,每年向社员支付每亩510元的土地流转费作为保底收益,并将净利润按照‘三三四’的分配机制分红,即30%用于社员的入股分红、30%用于合作社运营及扩大再生产、40%归村集体所有。” 吕洪海告诉记者,为进一步保障低收入群体利益,合作社优先招募凭土地入股的脱贫户、留守老人等,在合作社种植园区劳动获得报酬,临时工分时计酬,基本上每天收入在120元到150元之间。
“这批黄瓜明早要摘走,不然老了口感不好。”李克忠跟赵冰洁商量着。
村民们在村口包装葡萄,准备发往外地
上午十点,西红柿和黄瓜大棚内的采摘已经结束,虽然棚内没工人,李克忠和赵冰洁还是进去看看长势,预估下一轮出大货时间。
有时候,我们只看到丰收的盛景,却殊不知,黄灿灿的麦田并不一定都是丰收,绿油油的玉米苗到头来也可能颗粒无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吕洪海介绍,周边村庄每发动村民入股一亩土地并参与管理,合作社就按照每月每亩30元的标准向村集体发放管理费。合作社在扣除管理以及生产的各项费用后,剩余利润按照3:3:2:2的比例分别给合作社、周边村庄、入股社员和村干部分红,若遇到天灾等因素导致亏损,“股民” 将按照同等比例共同承担损失,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样便有了共同的“兜底”。
打法变了:
从线下到线上
“这是昨天直播成交的两万块钱的货,我们一早就收好准备发货了。”随后,记者跟随工作队来到蔬菜大棚,在大棚外有一辆厢式货车,堆满了成箱的黄瓜,李克忠和赵冰洁帮农户搭了把手,搬到车上。
“土地原来不值钱 现在有了产业后有了显著变化 ”,李克忠告诉记者,每亩土地的分红从原来的500块到600块,每年增加10%的分红,村民搬上楼后成了产业工人,男村民3000块钱的工资,女村民2700块钱,固定工人加上零工有100多人。
薯我甜合作社晒制地瓜干
“合作社去年收入250万,2023年预计突破300万”,李克忠说,为发展高效农业,新村合作社在43个高温大棚中选取10个打造高质量的冬暖式果蔬大棚,引进种植黄金籽西红柿、海阳网纹瓜、大泽山玉波一号葡萄、早霞玫瑰葡萄等新品种。比如,“黄金籽西红柿”使用进口熊蜂授粉,改善了过去人工授粉效率慢、成果口感差、果型不标准的问题,亩产高达6000余斤,售价每斤8元左右,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余万元。
“原先村民的路子就是去批发市场卖,只能随行就市,为了扩大销路,我们做了很多尝试。”李克忠告诉记者,农村人对新事物不了解,特别是电商手段落后,为提升合作社专业化运营能力,他们选择线上线下一起做,组织社员到烟台、浙江等省内外学习专业化的生产、管理技术,并邀请市农业技术专家、农业大学教授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补强技术短板。帮助该小微企业注入帮扶资金40万元,并争取到乡村振兴资金70万元,用于扩大规模。
村民们在村口包装葡萄 准备发往外地
查看西红柿长势
说起“七彩东石”,记者纳闷,赵冰洁给记者做了答疑,因为东石现在做的各种农产品五颜六色,也是为了突出产业多样性,因此合作社注册“七彩东石”农产品商标,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联动销售模式,线下开展送货进企进校、设立超市“东石专柜”等,线上开设“东石优品”微信商城、书记抖音直播带货等,全方位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
“到什么季节拍什么,俺就是代言人。”吕洪海拿着手机,一边播放前天自己为宣传奶油富士拍摄的短视频,一边笑着告诉记者,为了响应工作队工作,提升东石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量,他经常参与为东石的农产品拍摄带货视频,工作队还组织七十多位农民去海阳电商基地免费培训,成为职业农民。
“一村一乡一礼,东石新村也有礼”。赵冰洁举起各种东石特产给记者展示,记者看到各种别具特色的包装,挂面、奶油富士礼盒等,工作队积极对接“莱西有礼”,进行产品检测、美化包装设计,提升产品档次,实行企业定制,莱西市领导都曾带队到各地展会推荐帮助他们拿订单,驻村社会实践大学生直播带货,在30辆公交车上打广告宣传推介东石优质农产品,这也让更多人知道了东石是“七彩”的。
东石乡村会客厅里见客户,谈合作
“如何减少中间商差价,产地直售,这还需要下大功夫。”李克忠为记者举了例子,比如一斤苹果在地头收购价是3块钱,那么被商贩收走会有价格区间,但若能直接对接客户,避免中间商差价,这样最少能提高一块钱,这也是下一步他们的工作重点。
“我们肯定是不满足于做个小作坊,而是打造品牌”。东石新村建新自然村支部书记刘香志告诉记者,以往很多电商客户到地收地瓜会有严苛的选品标准,比如剩下一些大个地瓜,就连路边摊烤红薯的都不要,因为个头大,炉子烤不了。为了消化这些红薯,在工作队的帮扶下,组织周边村干部发动村民以土地入股,并由所在村庄承担入股土地的管理职责。红薯收获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储存、销售。做足“深加工”,生产蜜薯干、红薯粉、红薯粉条等产品,增加附加值,每年可为新村共富公司增加收益6万元。
展示“莱西有礼”东石设计包装
同村民一起分装地瓜
“量有了,价格即便是低,但是照样能挣到钱。”刘香志告诉记者,不光自己富,还要拉着身边人富,刘香志发展了三个农户种地瓜,一家60亩,由于今年当地气候适宜,产量较高,一亩地在8000斤到10000斤,收购价在每斤8毛到1块4之间。
“小地瓜,大产业,主要靠的技术,本着种到老,学到老的坚持。” 刘香志告诉记者,如今合作社开展红薯种植,工作队参加了全市共富项目设计大赛,《“双高”红薯产业深加工项目》为他们争取到大赛奖金70万,这让更多村民看到了好盼头。
“带着吕总看看我们的奶油苹果,先给好好尝尝。” 李克忠热情地从苹果地摘来几个大苹果递给客户们。如今,工作队也成了“销售专家”,正在研究摸索“以结果为导向”的订单式种植,根据什么货,给谁供,怎么栽?从种到收到加工,现在直接从源头开始,这样更有保证。
在希望的田野上,无数种子正在蓄积向上生长的力量,他们扎根在这片土地,正在打开东石崭新的篇章。
生活变了:
住洋房办“村晚”
东石新村,既是农村,又是“城市”。
“李主任和赵书记又来啦,俺上午也打”。东石新村的村民们围坐楼前在一起打牌,热情地跟两人打招呼,农忙时节刚过,村民们闲下来打牌休闲。
村民们围坐楼前打牌
东石活动剪影
送走外地客户后,李克忠和赵冰洁来到东石新村安置区,4栋电梯洋房,随手可见村规民约等文化宣传牌,玉米晾晒在小广场上,一片金灿灿之上是崭新的楼房。
“乡村振兴,不是说看到几栋新的楼,或者看到修得挺好的大马路,其实不是这样的,你得看村里人的状态、精神头和生活质量都不一样,我们不比城里差,还有锻炼小广场。”74岁的吕石运告诉记者,他住在5楼,是双气精装修,吕石运亲眼见证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片片果园硕果累累、一排排蔬菜大棚绿意盎然。
记者注意到,在整个小区里,最显眼的莫过于东石党校,记者特意进去一探究竟。
“我们定期组织各种各种的分享会,很多专家教授等来授课,寓教于乐。”赵冰洁告诉记者,东石新村党校是莱西市第一个村级党校,有效打通了基层党员培训教育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党员教育培训活动,打造党员学习、人才培养新阵地,推动党员教育培训走深走实,让一个个好故事拨动心弦,走进大家心里。
东石党校会议照片
东石党校会议照片
“像我们这么大年纪的家门口就能干活挣钱,这样的好活愿意干哩”,村民赵会云告诉记者,工作队每位成员,她们都很熟悉,经常在田间地头转,碰着便会上前搭把手,除此之外,村里的困难事,都挂在心上解决。
李克忠告诉记者,自从来了以后,他们关注阳光少年、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生活困难党员、失独家庭等各类群体,共走访慰问困难群众500多人次,组织各类社工、志愿活动30多次,共引入各类慰问物品折合金额200多万元。
“驻村工作不是一般的工作,需要有方法,更需要跟当地村民想到一块,说到一块”。赵冰洁告诉记者,村里缺什么就建什么,关键是给村民解决问题这样也能获得他们的信任。
东石一景
与东石党校相隔百米处,是一座七彩东石大舞台,记者注意到还有专门的新村口号。
“夏天的时候,我们在这唱卡拉OK,都办两年‘村晚’了。”赵冰洁告诉记者,为了提升治理水平,东石新村工作队注重形式和内容创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引导和村庄治理。编写村歌、举办“村晚”,组建了巾帼文艺宣传队和女子威风锣鼓队,筹建萌山书画院,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德治、法治宣传。为新村群体提供宣传娱乐的平台同时,也能有力推动乡村的文化振兴。
东石大舞台
东石电梯洋房
“不侵街,不占道,楼道不放杂物料”,“环境好,靠大家,责任不分你我他”,记者看到,东石新村的村规民约,可谓是朗朗上口,“约”出了规矩、也“约”出了文明村风。与此同时,在遵守村规民约的基础上,村民凭道德积分,可到休闲广场旁的净化水站免费领取数量不等的纯净水,有了“物质奖励”后,村民们的“自我约束”提升了一个新台阶。
乡村振兴行业,是情怀是信仰,是坚守,是方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入驻近三年来,东石新村工作队共引入各类帮扶资金及项目投资达800余万元,东石新村工作队也被省委评为“优秀工作队”,东石新村党委被省委表彰为“干事创业好班子”,新村党委书记吕洪海被省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一幅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的画卷正在东石新村徐徐展开,而这也浓缩着无数个日夜的摸索与尝试,苦恼与欣喜。
“驻村,不能当成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才心甘情愿地来干。”赵冰洁说,为了多了解村民的心里话,只能人到心到,这样的三年日子里,有失落、有信心、有温暖、有满足、有动力。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金秋时节,没有四月樱花的点缀,却依然有玫红色小野花盛放在东石,万物都在秋光中沉淀,像在岁月里酝酿的酒,静待属于它的醇香灿烂,东石新村的未来亦是如此。
东石一景
东石一景
东石党校
两人在东石苹果园推荐奶油富士
工作队两人在乡村会客厅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