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拾忆③丨定远舰铁甲出水记

2023-12-01 18:25 海报新闻阅读 (61277) 扫描到手机

定远舰铁甲起吊现场。(图片来源: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海报新闻记者 贺辉 威海报道

在威海湾的海底静静等待120多年后,定远舰铁甲终于重见天日。厚重的铁甲,诉说着当年的激烈、悲壮与屈辱,成为教育警醒国人的最好教材。作为目前国内出水的唯一一块北洋海军防护装甲,近3米的尺寸和18.7吨的重量令人震撼,也给打捞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全程参与铁甲提取工作的考古潜水员周强,向记者讲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定远舰遗址位置。(图片来源: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定远舰水下考古从2018年持续到2020年,前期陆续出水了上千枚小口径弹药。联合考古队通过声呐设备扫测海底,基本摸清了舰体残骸的整体情况。

“自战后1895年起,日本对定远舰大肆破拆打捞,武器和舰材被当作战利品运去日本,甚至连一些生活用品、缆绳、煤炭、木材都被洗劫,仅剩部分残骸沉入海底。”周强介绍,当年定远舰几乎被洗劫一空,这块铁甲或许是因破拆时保护不当坠落海中,加之当时打捞技术不足,才得以幸免。

海底三维成像图上的定远舰铁甲。(图片来源: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铁甲深陷淤泥下2至3米,2020年夏,考古队经过近两个月的潜水抽沙作业,终于清除了铁甲上方和周围的淤泥。物探扫描获得的海底三维图像显示,铁甲为弧面方形,平扣在海底。考古队员根据其形状推测,它可能是组成主炮防护装甲带的多块铁甲之一。

2020年9月,考古队租用了一艘大型起吊船,并邀请广州打捞局共同参与,反复研究打捞方案。9月16日,经过一整天的水下抽沙清理、绑钢缆,定远舰铁甲被从海底缓缓提起。

就在铁甲即将露出水面时,受风浪影响,两根钢缆中的一根意外崩断。单根钢缆吊拉出水可能会造成铁甲滑脱,考古领队与打捞局专家沟通后,一致决定先把铁甲放回海底。

“打捞第一天,眼看铁甲就要出水,大家都加了一会儿班,但最终还是没能提取成功。那天晚上,我们直到天很黑才回去,大家心情都很沮丧。”周强介绍。更麻烦的是,由于单根钢缆吊回海底时无法平放,铁甲竖直切入了松软的淤泥,在重力作用下越陷越深。

水下能见度非常低,基本只能靠摸。(图片来源: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第二天,考古队员们铆足了劲重新打捞。威海湾的水下能见度本就很低,抽沙导致泥沙泛起,更是伸手不见五指,潜水员在水下完全靠手摸。

周强(左)与队友检查好装备,准备下水。(图片来源: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那天水下一片漆黑,大家从早到晚玩命地潜水、抽沙。”周强至今回想起来,仍难掩激动的情绪。“当时有很大危险性,十几吨的装甲竖着插在淤泥里,一旦泥沙抽空发生侧倾,人可能就会被压在下面。”

铁甲起吊时已经天黑。(图片来源: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9月17日一大早开工,经过10多个小时的清淤、穿缆、保护、起吊,直到太阳落山,终于将定远舰铁甲打捞出水。当铁甲被稳稳放在打捞船甲板上的那一刻,考古队自发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铁甲起吊出水。(图片来源: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这一天,恰好是甲午黄海海战爆发126周年纪念日。

每年9月17日,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等单位都会举行联合纪念活动,缅怀甲午海战将士。周强感慨:“2020年的这一天,定远舰铁甲的打捞出水,是对阵亡将士最好的纪念。”

铁甲被放入脱盐池进行保护处理。(图片来源: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经测绘后,铁甲被安全送往刘公岛上,放入提前建好的脱盐池进行脱盐保护。记者了解到,经考古研究后,定远舰铁甲将适时向公众开放参观。

经过三年多的浸泡脱盐,定远舰铁甲即将转入科学研究阶段。(图片来源: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