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饭碗”光泽暗淡,银行不“香”了?三家国有行上半年减员15000人,业绩任务、薪资成银行人“吐槽”热点

2023-12-06 09:3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23284)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天书

银行职员在众多人眼中是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但是如今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也充斥着不少关于银行工作的“吐槽”,业绩任务重、薪资水平低等都是“吐槽”热点。银行职员为了完成任务指标而自掏腰包“网购业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工农中三家国有大行2023年上半年减员15000人。一边是网上的“吐槽”和人员缩减,另一边是门槛不断提高的招聘要求。对于银行的人员流动,业内人士表示属于正常现象,国有行员工数量的减少也和营业网点的持续“瘦身”有着紧密关联。

银行人“吐槽”:

任务重、压力大

“谁说银行工资高”

“以后谁和我说银行工资高,我第一个和他拼了”“我的硕士柜员同事辞职了”“从银行辞职后压力瞬间降为零”……不知从何时起,社交媒体中出现了柜员等银行人对于银行工作的“吐槽”,“吐槽”的内容涉及工作时间长且不自由、业绩任务偏重等方面,一贯被人们视为“金饭碗”的银行工作光泽似乎逐渐暗淡。

2020年大学毕业后,孙先生(化名)便进入青岛某城商行工作,现在已经是他工作的第三年。孙先生表示,自己当初选择投递银行岗位,也是看中了银行工作的体面。“我大学学的专业与银行关系并不大,只是出于机缘巧合投递了银行岗位,经过笔试、面试后就成为了一名银行柜员。”孙先生说。

入职后,孙先生却发现做一名银行柜员并不轻松。“我们需要在网点营业前半小时就进行准备,所以一般要提前一小时就到网点。”从进入柜台起,孙先生不仅要“连轴转”帮助客户办理业务,还要时刻注意柜台管理要求。“人多的时候一天能办理70多单。我们行内的柜台管理制度又比较严格,对服务态度、外形都有要求。手机等私人物品不允许出现在桌子上,有监控抓拍而且有处罚机制,有时遇到客户通过微信咨询产品问题,只能抽空抓紧回复。”而除了要提早到网点准备一天的工作,孙先生表示,大家眼中的“银行下午5点就关门”不等于柜员也可以立刻结束一天的工作。“我们还需要清点、核对当天的现金、凭证、单据等。”由于自己是网点中为数不多的年轻人,孙先生已连续三年代表网点参与行内的工作技能比赛,“在比赛之前的两个周,几乎每天都要加班练习业务技能。”

除了工作不自由,“薪资低”也成为了银行人在平台“吐槽”的热点。有银行职员在社交平台晒出了自己2023年前10个月的工资收入。其中,有6个月的工资在4000元以下,最低工资为2610元,而最高工资为6033元。还有个别银行人表示,在国有行工作三年,现在月工资不到3000元。

“我们银行职员的薪酬包括工资、绩效奖金、职工福利费等。我属于业务人员,收入基本跟着绩效奖金走,需要依靠之前积累的关系较好的大客户,平时也要注意拓展新客户。如果自身业务能力较强,工资的上限较高。”目前在青岛市内某股份制银行工作的罗女士说。根据各行2023年半年报数据,国有行上半年薪酬水平保持稳定,人均月薪在2.45万~2.82万元,同比增长率在3.34%~4.71%之间。与国有大行相比,超半数股份行上半年人均月薪下降,光大银行降幅最高,达8.24%。

现实“割裂”:

部分银行减员

招聘门槛持续提高

伴随着社交媒体上对银行工作“吐槽”连连,当前银行招聘的门槛却不断提高。小谢是某985高校的在读硕士研究生,2024年即将毕业的她也曾将银行作为自己简历的投递目标。“我投递了一家国有行,需要经过笔面试。我在笔试前临时‘恶补’了很多与银行相关的知识,有惊无险地通过了笔试,但是最终婉拒了面试邀请。”说起没有参加面试的原因,小谢笑着表示,“这个银行的薪资水平不高。而且招聘中表示有被分配到县域机构轮岗的可能,所以我最后还是放弃了。”虽然小谢多方衡量后放弃了进入银行工作的机会,但是她表示银行的招聘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当时招聘人员收到了400多份简历,最终只招聘30人。”

2023年10月以来,银行业也纷纷“招兵买马”,开启2024届校园秋季招聘。在今年的校园招聘中,中国银行等六家国有大行发布岗位近10万个,涵盖了管培生、金融科技等岗位类型。某省级城商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2022年简历投递约收到3万份简历,2023年同期收到简历数则近10万份。在银行招聘规模基本与去年持平的情况下,由于毕业人数的增加,总体竞争呈现加剧态势。

在竞争激烈的同时,部分银行的人员规模却在不断缩减。据《中国网财经》报道,根据2023年半年报数据,在公布了员工总数的40家上市银行中,有7家银行员工数量较上年同期减少,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及中国银行三家国有行人员减员较为明显。截至2023年6月末,工商银行员工总数为415719人,较去年同期的424962人减少9243人。作为多年来员工数量位居六家国有大行“榜首”的农业银行,员工总数较上年同期减少5367人。中国银行员工总数为304245人,从2020年6月起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

但也有部分银行人员规模成增长态势,如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以及邮储银行的员工总数仍保持增长,不过近两年的增员幅度却较往年下降。除此之外,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的人员规模也成增长的态势。

原因探访:

KPI高、网点“瘦身”

倒逼银行人才流动

不仅入职银行的门槛高,银行工作人员各项考核指标也不少。如今,各大银行都推出了各类金融产品,银行人也都背负了相应的业务指标。在面临考核压力时,为完成任务指标,部分银行员工纷纷自掏腰包“网购业绩”。此前,在电商平台、社交平台中都存在众多有关银行代理服务的内容,“存1万元补贴10~15元”的情况并不少见。

对于银行人员减员,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不必对国有大行员工人数的减少感到奇怪。一方面,国有大行员工总量大,尤其老员工数量比较多,当招聘人数少于员工退休数量时,就会出现人员总数的减少;另一方面,近几年,会有部分大行的员工流动到新设立的银行或金融机构,这都是正常现象。”同时,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国有大行员工数量的减少也和营业网点的持续“瘦身”有着紧密关联。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及各银行年报数据,截至2022年末,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家国有大型银行网点数量比2021年末合计减少470个。这也导致了部分银行对网点员工的需求逐步下降。“与国有大行相比,股份制银行发展有自己的特点,从营业机构上来看,股份制银行网点数量稳定或者略有增加,对员工的利用更加充分,在增加网点或者发展需要更多人员的零售业务过程中会有增加员工的需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而智能柜员机的推广也减少了银行网点对人工服务的需求。“现在人工柜台减少是一种趋势,智能柜员机也成为多数银行推广的业务办理手段。80%以上的传统业务都可以在智能柜员机上办理。”青岛某城商大堂经理告诉记者。

职位结构调整:

加码布局金融科技

培养计划吸引人才

近年,各大银行都在加码布局金融科技。中国银行在某高校公布的招聘公告中,将“信息科技岗位”单列一项,表示“面向国内外院校招收信息科技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到分行各级机构从事信息科技相关工作。”此外,在上市银行往年年报中可以看出各行对于金融科技的重视。2021年上半年,邮储银行信息科技投入52.0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3%。招商银行上半年信息科技投入50.55亿元,同比增长28.89%,是其营业收入的3.26%。而在2022年年报中,国有行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出现下滑,如建设银行2022年投入232.9亿元,同比下降1.21%。同时,金融科技岗位的增员有所减少。工行软开2022年招聘900人,2023年为500人;中行软开2022年招聘630人,2023年为360人。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四大行作为国内较早布局金融科技领域的银行,目前金融科技人才储备较为充足,同时随着银行“降本增效”的推进,非业务类职能的金融科技岗规模减少是正常现象。

除部分岗位规模调整,多家银行采用培养计划来吸引人才。如农业银行总行公布“箐穗培训生”及“小语种人才岗”公告,表示根据战略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菁穗培训生-业务管理岗”录用毕业生先安排基层分行轮岗锻炼一年,期满返回总行部门工作;“菁穗培训生-乡村振兴专项计划/绿色金融专项计划/金融科技岗/数据分析岗”等其他岗位,录用毕业生直接入职总行相关部门。“小语种人才岗”专项招聘法语和俄语人才,入职后外派银行境外机构工作不少于3年,期满后可返回国际结算单证中心(北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