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面对面|让创新为经略海洋扬起风帆!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热议海洋科技创新之路

2024-01-26 00:0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7228)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王丽平

塑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剑指海洋强省目标的山东更应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有新的作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山东有丰厚的海洋科研底蕴和资源,如何在原有优势上更上一层楼,如何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产业接轨,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王凡代表:

海洋科研要让企业当好命题人

王凡代表

经略海洋是国家战略,更是山东的主战场之一。无论是产业还是创新,无论是区域协同发展还是扩大开放,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将向海图强作为重要内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中心筹建工作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王凡代表注意到,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重点工作的十二个“抓实抓好”里面,很多都跟海洋有关。

王凡代表介绍,就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2024年重点工作的第一条“抓实抓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来说,其中就包含要“全力服务保障崂山实验室建设”等有关海洋创新工作的部署。

对山东来讲,海洋经济是一个支柱性产业,而海洋科研、海洋教育又在全国范围内有优势。在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个主题上,海洋科技创新如何引领海洋现代化产业的发展是其中一个巨大的命题。

王凡代表认为,在这个命题上,山东的潜力巨大。“我想,未来省市各级政府、大科研机构,无论是科研界还是产业界,都要认真研究这个主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我对此充满信心。”

以海洋科技创新引领海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山东未来将如何破题?王凡代表表示,客观分析来说,过去我们山东的海洋科技优势和高等教育优势,跟我们的产业结构不是太吻合。导致我们培养的海洋科技人才,我们取得的海洋科技成果,对我们的海洋产业支撑度远远不够。

他说,大家都讲要让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但是如何融合?对此,他建议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所谓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企业要做好出题人的工作,要跟创新链进行交叉,形成双向渗透。要把企业的需求在创新中及早地传播出去,使得科学家在应用型研发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导向。这样一来,海洋科研拿出的成果才能够更好地被市场所接受,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产业的发展。

王凡代表建议,“现在各种各样的平台,包括各种孵化器、各种成果转化中心和基金纷纷成立。但实话讲,仅仅从科技或者从创新链挖掘资源潜力是不够的,要从产业链入手去引导。”

马翠萍代表:

加快推进海洋食品现场快检,保障百姓餐桌安全

马翠萍代表

海洋有丰富的资源,海洋食品是其中重要的方面。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教务处处长马翠萍代表长期从事海洋工作,尤其对海洋食品安全领域关注颇多。她说,在省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了食品安全的问题,这也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海洋食品的生产和消费是青岛的重要产业,同时也关乎百姓餐桌安全。而海洋食品安全需要快速检测手段做支撑,也希望未来自己的研究能够为青岛乃至山东的海洋食品安全作出贡献。

马翠萍代表表示,我国海岸线绵长,海洋水产品资源丰富,以鱼类、甲壳类、贝类为主,每年海洋水产品捕捞量上千万吨,产业年产值近万亿元。青岛作为山东省著名的海滨城市,水产品产量更是达到每年100万吨左右。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生鲜海产品也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

马翠萍代表介绍,传统海产品致病微生物检测以培养法为主,然而培养法操作复杂,耗时4-6 天,无法满足快速检测、应急事件检测的需求。因此需要简单、快速、现场检测的新型检测手段为海产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她所在的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马翠萍课题组,近年来致力于致病微生物核酸快速检测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开发出自主产权的“等温核酸扩增+比色检测”一体的核酸快速检测技术。并积极和当地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研究,目前已实现20余种相关检测试剂和检测仪器的产业化并投向市场。

马翠萍代表介绍,他们课题组目前研发的产品,可用于致病微生物核酸的快速检测与鉴定,如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等,以及鱼类物种鉴定,如三文鱼真假鉴定等。其研究成果有利于减少海洋食品中毒事件发生和因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又可以鉴定昂贵鱼肉种类,降低真假肉类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

“我认为,食品快检一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而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各方的联动,需要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另外政府部门也需要提供一些引导和保障,把这项工作做好。”马翠萍代表呼吁,政府和企业应联合起来,针对海产品食品安全核酸检测制定相关行业标准,让生产企业和执法机构真正有法可依,共同推动海洋产品行业健康发展。

李克文委员:

构建现代海洋信息化平台,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克文委员

“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保障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需做出系统规划、陆海统筹、山海共济等举措,以全面推进山东省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石油大学教授李克文委员表示,我们还需进一步开发利用海洋新能源,保护海洋环境,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动产教研融合,培养海洋领域高端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相互促进。

李克文委员建议,要加快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海洋信息化平台。他介绍,目前,我省利用海洋信息资源的潜力还可以得到再发挥,这就需要从顶层设计上整体规划、统筹布局,加快海洋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省内优势的工业体系,构建覆盖我省各海域、陆海统筹的观测网络,从而整合各类海洋信息资源,实现海洋信息资源的智慧应用。打通信息流动节点,实现所有海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力求实现“一次采集,多次使用”;在海洋调查、监测等领域推动海洋“工业化”+“信息化”建设,鼓励扶持发展前沿技术的海洋装备制造企业。

“还要优化提升传统海洋优势产业,攻坚发展新兴海洋高新技术。”李克文委员建议积极推动发展海洋生物医药、高端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海产品深加工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构建我省独立自主、创新求是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发展现代化海洋养殖业发展新体系,突破渔业育苗关键技术,优化各海域一体化、多元化的养殖布局,并利用高新技术推动传统渔场向科学化、智能化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升海洋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水平,推动海洋渔业、海洋能源、休闲旅游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探索现代海洋发展新模式。

李克文委员认为,还需要推动海洋产业学科发展,促进产教研结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建议制定涉海学科梯度建设支持计划,重点扶持海洋经济急需的相关学科,提升海洋科学领域的创新能力。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支持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新技术有机融合于海洋产业,鼓励相关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或通过知识产权入股等多形式参与实体产业,优化成果转化链条;扩大海洋经济高端人才培养规模,鼓励高校与涉海企业建立实习实践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培养产业发展真正所需的专业人才。

良好的海洋发展环境离不开完善涉海政策法规的保驾护航。李克文委员建议,要健全海洋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明确海洋生态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加强海洋科研和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为海洋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制定健全的海洋事故应急预案和风险防范制度,明确事故责任、处置程序和赔偿机制,以降低海洋经济活动可能面临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