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调查|百万鸟儿青岛越冬,如何与麦田和谐共生?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王永端
与往年相比,今年在大沽河流域越冬的水鸟显然多了起来。
李万刚是莱西市店埠镇的居民,早上的他时常迎着朝阳沿大沽河两岸跑步。在他眼里,一个现象与往年不同:今冬停留在冰面上的水鸟黑压压一片,它们往往会飞向河两岸的麦田啄食麦苗而导致减产。
事实是,这些年来随着生态保护的法治化,多地都曾发生“人鸟争食”事件。就此,业内人士认为,“人鸟争食”是一个长期面对的问题,需要通过完善政策,实现生态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青岛可在河道、湿地、入海口、大型水库以及鸟类聚集区,专门开辟荒地或在田里密植小麦、谷子、稻子、大豆、油菜等农作物,供鸟类食用。
城市家园与鸟类家园相望相恰和谐共生
百万只鸟儿青岛越冬
“几乎每个早晨都停留在冰面上,太阳出来了,这些水鸟也就四散了。”李万刚说,“水鸟主要是水鸡,同时也有水鸭和白骨顶鸡,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
1月中旬早上,起床后的李万刚又沿着大沽河散步。突然,他发现大沽河的冰面上飞起了几只水鸟,他顺势吆喝了一声,想不到几百只水鸟从冰面上起飞四散,有些飞向了河边的芦苇荡,有些飞向了树林,还有一些飞向了河边的庄稼地。
一些水鸟在芦苇荡内越冬
“没有千只,至少也有七八百只。”李万刚说。
在李万刚的记忆里,大沽河两岸的水鸟从七八年前开始多了起来,而在那之前只能看到一些零星的水鸟,如翠鸟、白鹭等。
事实是,保护大沽河,不光保护河道、河水,还保护了大沽河周边的树木、水草等自然生态。当水草丰茂,河里的鱼虾贝类等水生物多了起来河里有鱼虾,夏天的鸟儿两岸筑巢育雏。如此,历经多年的生态保护,河两岸成了鸟儿的“鱼米之乡”和“家园”。
“有吃的,有喝的,还有藏身之地,鸟儿多起来,再正常不过了。”李万刚说,“不光春夏秋三季,现在冬天也多起来了。”
胶州湾海域的冬天集中大批鸟类
除了生态因素外,不允许架网捕鸟和掏鸟窝,也为鸟儿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空间。
“我小时候经常捕鸟,掏鸟窝,现在谁还会去掏鸟窝?”李万刚说,“这些年,当地百姓保护鸟类的意识提高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显然,李万刚发现的七八百只水鸟只是百公里大沽河流域水鸟集群的一角。今冬的白沙河和胶州湾入海口,每天总有成千上万只鸟儿聚集,它们时而在水面上漂浮,时而在退潮后的淤泥中寻食,时而成群结队在海空飞翔。
一些鸟类迁徙青岛
不管是晴日还是雪天,上百只白骨顶鸡、黑水鸡、斑嘴鸭、绿头鸭等水鸟或聚集在白沙河的冰面上或徜徉在草丛中寻食。而在远处的平度大泽山水库、尹府水库周边,也聚集着一些越冬的水鸟。这里,除了一些小型水鸟外,还能看到白天鹅、黑天鹅和苍鹭等大型鸟类的身影。
就在1月28日,上百只白骨顶鸡在莱西市潴河的冰面上觅食。百姓直称当地生态的合理化保护,使得这些鸟儿来此越冬,很多年不见的鸟儿如今又回来了。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志愿委委员、城阳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徐立强说,近年来,随着青岛自然生态保护制度化、法治化进程的实施与细化,如今每年前来青岛越冬的鸟儿有百万只。
一些鸟类迁徙青岛
陆地觅食的担忧
这个冬天,李万刚不是首次在大沽河的冰面上发现集体栖息的水鸟。他说,它们夜间栖息在沽河两岸的草丛中,天刚蒙蒙亮就到冰面或水面上聚集。朝阳照耀沽河,当河两岸行走的居民和车辆多起来,当有居民出于好奇吆喝几声,或有汽车按喇叭,它们就四散飞逃。
“如果不结冰,有些水鸟还会钻进水里捕捉鱼虾,”农民任大伟说,“河面结冰哪怕局部结冰,这些鸟儿不敢轻易下水,它们很聪明,知道一旦下水或被困死在冰下。”
如此,河面结冰时,这些水鸟觅食困难,面临生存压力。
水鸡在麦田觅食
“其实它们也怕冷,冰天雪地下水捕食没有其他季节频繁。”李万刚说,“这也是它们冬季聚集一起的原因。”
任大伟有时在沽河岸边看着冰面上黑压压的水鸟喊上两嗓子吓唬,是出于自己种植冬小麦的担忧。
“晚上在草丛,早上聚集在冰面上,”任大伟说,“到了上午升温时,它们可能集体飞到了周边的小麦地里。”
“在冰封的河面上找不到食物,只能到陆地上寻食。”李万刚说,“冬天的麦苗是青的,麦苗几乎成了它们在陆地上唯一能轻易得到的食物。”
任大伟说,他在大沽河沿岸种植了一些小麦,当有些水鸟飞到他麦田时,他才发现这些水鸟的“驾临”已经让麦田“糟透了”。
“它们在麦田集体降落,集体食麦苗,集体打滚,一片一片的,有些麦苗的根都拔出来了。”在大沽河沿岸,任大伟麦田的遭遇不是唯一。他说,百公里的大沽河到处都是水鸟,河沿岸到处都是麦苗,这些水鸟今天可能在这块麦田里,明天可能又飞到了另一块麦田里。
这个冬天,在胶州河荣一村的一块冬小麦麦田里,密密麻麻的一片水鸡在麦田觅食。
徐立强说,在青岛越冬的百万只鸟儿,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黑水鸡和白骨顶鸡,而这两种水鸟特爱食麦苗。
李万刚说,沽河两岸除了种植粮食作物,也种植白菜、萝卜等蔬菜。今年,当不值钱的少量白菜、萝卜被扔到菜地,一定程度上这些蔬菜也成了越冬鸟类的食源。但当这些蔬菜在冰天雪地中腐烂,鸟类不得不向小麦“进军”。
“人鸟争食”怎么破
以白沙河为例,多年来随着对数个河心岛的封闭式有序化管理,整个流域的黑水鸡、白骨顶鸡等水鸟明显增多。半岛全媒体记者在白沙河北岸注意到,河水中、冰面上、芦苇荡里有上百只黑水鸡和白骨顶鸡。
实际上,黑水鸡、白骨顶鸡等水鸟集中聚集的墨水河、祥茂河、洪江河、桃源河、大沽河、各入海口以及郊区的一些大小型水库旁,时现“人鸟争食”。“人鸟争食”不光发生在冬季的麦地里,还发生在春夏秋季的农田和果园里。
志愿者在该河心岛种植碱蓬草
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宫家村社区种植了千亩葡萄,每年葡萄收获季节,成群结队的鸟儿会从山间与河谷飞到葡萄园里啄食葡萄。在不能下网捕杀、不能弹弓击打的情况下,当地果农发明了驱鸟“神器”——将鞭炮捆绑在驱蚊香上定时自爆,以利用鞭炮响声驱赶鸟类。
蚊香引燃鞭炮引信
“10多年前鸟儿少,现在生态好了,鸟儿越来越多了。”葡萄种植户宫兆智说,一串葡萄如果被鸟儿啄上三两个,整串葡萄就失去了卖相。如果不用鞭炮炸响的方式驱赶鸟类,千亩葡萄园至少得有1/5受损。
护鸟人在冰面上投食
每年夏秋,在青岛的一些郊区,记者总能看到农民在一些麦田、谷地里扎起稻草人或放置气球、反光膜驱赶啄食粮食的鸟儿。在一些苹果、梨和大樱桃种植区,果农还在果园里安装依靠太阳能传出老鹰叫声的大分贝驱鸟器。
2020年,青岛郊区一个农民在某大型水库旁种植了7亩多冬小麦。而这个水库正是黑水鸡、白骨顶鸡等多种水鸟越冬聚集地。当冰封水库,600多只在水中或水边找不到食物的水鸟,将目光瞄准了水库毗邻的麦田。
2023年2月,在胶州市胶西街道娄敬庵村,成群的水鸡从水库里每天飞向水库旁边的麦田,整个麦田的麦面被蚕食了一大半。为了驱赶这个水鸡,种植户在扎稻草人驱赶无效的情况下,将小狗拴到了麦田里进行驱赶与恫吓。
冬季投食鸟粮
对水鸡、白骨顶鸡等水栖鸟类的习性做过多年调研的徐立强说,冬季的一片麦田如果被水鸡或白骨顶鸡盯上,一只水鸡或白骨顶鸡一天至少能吞食1平方米的麦苗。以上述水库的600多只水鸡和白骨顶鸡为例,这些集体出动的鸟儿每天就会糟蹋1亩地的麦苗,7亩多麦苗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被它们糟蹋光了,有些被连根拔出的麦苗导致绝产。
实际上,近年来“人鸟争食”的事件不只发生在青岛。
早前,滨州市惠民县村民种植的玉米苗被成群的喜鹊盯上,玉米苗被啄断后干枯。为了弥补损失,不少村民采取多次补种的措施仍无济于事。还有一些地方种植的花生被野鸡扒出,农民不得不补种好几茬。
2020年,河南人吴义涛在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包地22.27亩,种植了甜玉米、青毛豆、大葱等。没想到,刚播下不久的种子和刚出土的幼苗被喜鹊、麻雀、灰林鸽等鸟类吃掉了大部分。
仍设法挽留鸟儿
看着辛苦种植下的粮食、水果或其他农作物被鸟类糟蹋,有些农民气愤无奈之下坐不住了。
在青岛郊区种植了7亩小麦的那个农民,面对每天成群结对的水鸟在自己庄稼地的轮番攻击,他曾想过架设鸟网捕杀,但又考虑到捕杀鸟类所面对的违法成本,这个计划最终放弃了。眼看一个秋冬的汗水幻化成泡影时,他将“飞鸟”举报到了多级部门。面对举报,相关部门赶到了他的麦田,看到被水鸡和白骨顶鸡等越冬鸟类糟蹋的麦苗,震惊之余颇显无奈。
“我们接报在农田里调查时,还有成群结对的水鸟向农田里飞。”当初参与这一调查的一名专业人士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麦苗被毁坏的相当严重,达30%。
“这个农民举报‘飞鸟’,希望得到小麦损失补偿。”这名专业人士说,“但补偿的程序相当繁琐,且没有标准。”
多年前,在青岛郊区的一片农田里,当金黄的谷子丰收时,沉甸甸的谷穗被成群的麻雀、喜鹊和灰雀等鸟儿盯上了。为了应对鸟儿的侵袭,谷子种植户在数亩谷子周围架设了鸟网,设置了粘鸟板等。这个农民捕鸟的行为引来了举报。相关部门找到了这个农民,并要求撤除鸟网,拿掉粘鸟板。面对相关部门的要求,这个农民显得很无奈:“我们保护了鸟儿利益,谁来保护我们的利益?”
娄敬庵村那户农民的小麦遭受了“摧残”后,也曾向当地相关部门主张补偿,相关部门之后回应没有补偿细则,标准无法把握,“会向上级汇报”。
“谁来保护我们的利益”的疑问,近年来在各地多有发生。
武汉市蔡甸区多户农民在湿地旁边种植的大豆、葡萄等遭鸟类破坏后,有农民架设鸟网导致多种鸟类死亡,最终被相关部门以捕杀鸟类为由找上门。
在南通市包地种植22.27亩农作物的吴义涛面对鸟类夺粮的侵害,将飞鸟告上了法庭,要求相关部门“补偿”损失。
岛上播种小麦供鸟儿食用
面对此种状况,青岛想出了“变堵为疏”的策略。以城阳区为例,从2017年开始,城阳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经相关部门批准,不但将白沙河上多个河心岛进行封闭式管理,同时每年都在河心岛上播种小麦、油菜,供在岛上繁衍生息以及来青越冬停留的鸟儿食用。
破解,需多措并举
在河心岛上播种小麦、油菜供鸟类食用,仅是青岛破解“人鸟争食”矛盾和“留住鸟儿”的策略之一。
元旦前夕,青岛迎来了今冬首个极寒天气。冰封河道,上千只在白沙河、墨水河上越冬的水鸡、白骨顶鸡、斑嘴鸭、绿头鸭、白鹭、苍鹭等水鸟的食物匮乏。面对极寒气象下水鸟的生存状况,城阳护鸟志愿者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带领下出动了。
护鸟人在冬季投食
“元旦前后的数天里,我们在白沙河、墨水河流域投放了6000多斤鸟粮。”徐立强说,“除了投放鸟粮外,还投放了一批大白菜。”
“水鸟冬天不光爱吃麦苗,大白菜也是它们的最爱。”徐立强表示。
实际上,从2017年到2023年的6年间,保护协会除了一个冬天没有为冰面上的鸟类投食外,5年里累计投放玉米、小麦、白菜等各种鸟粮近5万斤。
白骨顶鸡在食用投食的玉米和小麦
或者,正是这些志愿者们的挽留、守护以及市民、村民的爱护,青岛才具魅力每年吸引着百万只鸟儿在此越冬。
一年四季,当越来越多的鸟儿驻留或落户青岛时,解决“人鸟争食”的矛盾不容忽视。农民辛苦种植的农作物受到鸟类损害,谁来补偿,如何补偿?
《青岛市野生鸟保护办法》对鸟类的保护有相对完整的规定,但规定中没有涉及“人鸟争食”发生后,农民损失的具体补偿方案。
志愿者种植碱蓬草
尽管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但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对于这一条款,有司法界人士认为,哪些行为可以界定为保护野生动物的行为,损失范围如何界定,行政机关均在实践中难以把握。
不过,武汉多地遭遇“人鸟争食”事件后,专门制定了《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暂行办法》,之后天津市、西安市也针对“人鸟争食”造成的损失制定“生态补偿办法”破解难题。
对此,徐立强表示,“人鸟争食”是一个长期面对的问题,需要通过完善政策,实现生态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早前青岛就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递交议案,探讨“人鸟争食”背后农民或农业公司受损补偿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同时他也认为,青岛解决“人鸟争食”最便捷的办法就是在河道、湿地、入海口、大型水库以及鸟类聚集区,专门开辟荒地或者在田地里密植小麦、谷子、稻子、大豆、油菜等农作物,专供鸟类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