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齐鲁耕新田——山东春季田间管理一线见闻
春分时节,山东6000多万亩冬小麦进入春季田间管理关键时期,一幅春意盎然的“齐鲁‘耕’新图”正舒展于沃野之间。
3月20日,山东在邹平召开全省春季农业生产暨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会议。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山东麦田群体充足、个体健壮,一二类苗麦田占比超90%,苗情好于常年,小麦丰产基础扎实。
在德州,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2万余亩农田里,架设了16套水肥一体化指针式喷灌机,手机上的终端控制系统一启动,小麦的返青水便如春雨般均匀洒落;在潍坊,高密市丰俊粮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管理的2万多亩麦田中,滴灌管道已经铺就,等着为小麦送上返青“第一餐”……
行走于齐鲁大地,管道输水灌溉、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的灌溉技术在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逐渐普及,有力促进了农田灌溉用水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山东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1400万亩,2023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89万亩。
“浇水有了好设备,田间管理也不能缺了‘好帮手’。”在淄博市桓台县果里镇万家村,管理着300多亩麦田的种粮大户王克明拿出手机点一点,各个地块的小麦长势便一目了然。
为了给种粮农民提供更精准的农事指导服务,桓台县于2023年8月上线了涉农综合服务App“桓农宝”。借助App提供的遥感、气象等服务,农户可实时观测在田作物长势,及时合理安排农事计划,并结合标准种植方案,实时获取农事建议。
在临沂兰陵,传统的蔬菜大棚安装上了智慧“大脑”。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下,农户可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查看棚内环境、进行自动化操作,春耕实现了从“经验备耕”到“科技备耕”的转变。
走进淄博新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淄博市临淄区的育苗基地,现代化的大棚里刚使用喷淋机械洒了一遍水,西红柿、西葫芦、辣椒、茄子等蔬菜苗圃更显葱翠。公司总经理王新亮说,过去公司繁育的蔬菜,90%以上用的是进口种子;如今,超过70%用的是国产种子。
“今年山东冬小麦的生产情况可概括为土壤墒情好、返青长势好、病虫草害防控好。”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王振林说。(记者叶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