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粉丝跟茅奖得主写小说! “作家的写作课”正式开课,首期邀请著名作家杨志军

2024-03-22 15:14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64142)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黄靖斐

“今天我们共同虚构一部小说,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思考、思路,故事为什么会这样发展,人物为什么会这样想……”3月20日正值春分,在信号山路25号青岛市作协“信号沙龙”,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杨志军给大家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沉浸式”写作课,并和现场读者共同“创作”了一篇完整的“虚构小说”。“作家的写作课”由青岛市作协、青岛市文学创作研究院、半岛都市报主办,半岛都市报视频号、半岛V视、半岛都市报官方微博、抖音号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当天的活动除了现场参与的文学爱好者之外,还有50万粉丝通过线上的方式观看和体验。

头脑风暴

现场完成了一篇小说

“这个故事就从现在开始,选大家共同熟悉的生活,一个小区、超市、车库……”在写作课现场,杨志军以“小说是怎样炼成的”为题,和大家现场一起构思,并最终完成了一篇特别的小说。通过这场写作课,文学爱好者们零距离感受文学的滋养与厚爱,感受到“大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杨志军现场与文学爱好者一起“炼”小说,思想的火花在春分时节绽放。

故事从某临海的小区物业小职员李光接到业主各种投诉开始。“小说的第一句特别重要。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区旁,便民超市开业的鞭炮声响起,小区保安李光正面对着一辆停在路口堵塞交通的车,这时候手机响了……”杨志军表示,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就带出了三个情节,“动态的情节可以顺利地让故事延伸下去,短篇小说一开始就要发挥出语言的张力,用最平凡的语句,写出最丰富的内容和诗意。”

在接下来的故事发展中,杨志军和现场的文学爱好者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思路激烈碰撞,小说的走向也逐渐清晰。在处理门口乱停、噪音扰民等投诉过程中,李光又接连遇到了超市倒闭、便民超市火灾等蹊跷事,基于责任,他开始了背后的调查,在不经意间发现了背后的一个“巨大阴谋”,原来一切都是一场精心设计……

整个故事的每一个环节,在杨志军和现场的文学爱好者看来,都是“不用去编造或者刻意去体验,甚至不用去深入了解调查采访这些人物和事件,这就是大家都在经历着的生活。”

复盘总结

认知越高可表现的越多

在互动创作的过程中,杨志军以示例讲解了小说的架构、戏剧的张力、人物的设置、事件的留白和冲突的过程等创作手法,引导大家再度以评论者、读者的角度进行了小说创作过程的回溯剖析,并进行了一场现场小说创作谈,提出了“生活认知水准对写作表现内容的重要性”、“小说选材与人物设置之间的关系”、“小说留白对情节展开的悬念技巧”、“小说建树对文学创作调性的升华”等重要观点,与广大文学爱好者互动分享。

“创作者对生活的认知是至关重要的,像这篇小说中的故事,每一个环节我们可能都很熟悉,或者经历过,但是你认知的水准越高,可表现的越多。”杨志军认为,对于创作者,不仅仅是要了解生活,更重要的是磨练思想,思想是认知的动力,“不断的思考社会、生活、人物、命运等,才会发现熟悉的生活里有这么多值得表现的故事和内容”。

“小说中选取的人物,无论是坏人还是好人,是让你落泪、感动的人,或者憎恨的人,都要陪伴作者整个创作过程。”在为小说人物取名时,杨志军带领大家选取看起来普通,但细细体会又有深意的名字。“我最早只想到了李光,一个很常见的名字,但又代表故事中一个光明的走向。”故事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堵塞交通的车主赵以太,则是因为杨志军打开电脑看到了“以太网”,瞬间迸发的想法。至于听涛小区、海边的船、泳装姑娘等,则和青岛这一海边城市密切相关。

在创作过程中,对作品的风格也需要有一个基本的定位,“在这篇看起来简单的小说里,既有现实的选材,又有充满了理想主义的人物,还有那么多的伏笔和隐喻。”比如,主人公李光坚持不懈地去追查,才最后揭露了黑幕;故意停车的赵以太,开始大家会觉得他是坏人,最后却发现他才是拯救小区的英雄,甘愿废掉自己的一部车,来唤醒大家;泳装姑娘、超市、船都极具隐喻和象征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就是一篇充满现代主义气息的小说”。

杨志军提出,短篇小说更是留白的艺术,“优秀的短篇小说可以扩展成为一部长篇小说,但是再好的长篇小说,我们都无法把它浓缩成一部短篇小说。这篇小说我们也做了很多的留白,供大家想象。”

提出愿景

把“虚拟创作”变成现实

现场的文学爱好者们积极发挥想象,故事的每一步发展都出其不意,也越来越悬疑,大家沉浸式体验了一场特殊的小说创作,很多读者现场认真做记录,并和杨志军进行了互动和深度交流。写作课结束后,杨志军邀请大家把“头脑风暴”落实到文字中,把“虚拟创作”变成现实。“每个人都可以二度创作,版权也属于大家。”

作家阿占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听课感受”,“杨志军老师站在前方,凝视他,就是凝视文学本身。他依然精瘦,瘦出了劲道,肌肉贴骨,只要稍一走动,就绽出棱角,而他所派遣的文学灵感,似春风钻隙。他谈到了恒定而完美的三角形——好小说的人物结构图呈现必定是三角形。这让我想到了古埃及金字塔,想到了汪洋里的孤岛,想到了秋季夜空中彼此呼应又对峙的星宿——是的,文学的坚强的三角形。”

青岛市作协主席铁流认为,杨志军老师的课令人耳目一新、大饱“耳福”,这种共同创作的形式使每一位现场参与者获益匪浅,这篇由著名作家杨志军和现场读者共同创作的小说,表达市井百态和人性纠葛,“我建议这篇小说的名字就叫《市井》,涵盖和折射得更全面。”铁流表示,杨志军是他非常敬重的作家,“他勤奋、敏锐,就像苍穹的雄鹰俯瞰着大地上的万物众生,写出了一部部让读者感受深刻、直抵我们内心的文学作品。他俯瞰雪山大地的时候,写出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巨作《雪山大地》,为中国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值得一提的是,本场写作课由半岛都市报视频号、半岛V视、半岛都市报官方微博、抖音号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当天的活动除了现场参与的文学爱好者之外,还有50万粉丝通过线上观看、体验,大家纷纷留言、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