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中挖“鲜”!收获季,即墨丁字湾一天上岸2000多斤蚬

2024-05-26 18:07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629202)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孙桂东

一脚踩下去,淤泥没过大腿;手拿锄头,在泥里挖出这个季节最美味的海鲜……进入五月下旬,即墨丁字湾养殖的蚬迎来了收获季。蚬美味可口,却只能依靠人工在落潮时捕捞。一次忙活三四个小时,职业挖蚬人能收获80到100斤,目前的上货量不大,一天2000多斤。进入六月份以后,即墨丁字湾的蚬将迎来大规模收获季,一天最多能上岸近万斤。

御“板”飞行,泥里寻觅夏日第一鲜

蚬是一种贝类海鲜,跟蛏子类似,但体型上要短粗。在即墨丁字湾海域,已经有20多年的养殖历史。蚬喜欢生活在淤泥里,因此一般生活在潮间带,也就是涨潮和退潮时能空出来的地方。

5月25日上午8时许,记者来到了位于即墨丰城的白马岛码头附近。靠近岸边的滩涂,都是蚬的养殖区。家住雄崖所村的韩明法承包了20亩滩涂,当天找了3名村民过来帮忙挖蚬。

挖蚬人的收入是根据当天的收货量,按照市场价格五五分成。为了能多挖一点,村民早早就来到了岸边等待。

上午9时许,眼看潮水慢慢褪去,养蚬的滩涂开始裸露出来,村民也开始全副武装,带上专业的工具出发。

滩涂上的淤泥比较深,有些地方能达到1米多。因此,村民都会单独准备一块浮板,他们称为“皮子”。他们一只脚踩在“皮子”上,另外一只脚在泥里摆动,利用这种方式在滩涂里穿行。同时,这块“皮子”也是他们的运输工具,挖来的蚬也要放到上面运回来。

挖蚬人于金刚说,整片养殖的滩涂很大,由于白天的落潮时间比较短,他们会先从近的地方开始。等到过两天大规模上市,他们会在晚上出海。养殖滩涂的距离也要远一些,大概两三公里,即便是技巧熟练,也得二三十分钟才能到。

锄挖手抓,4小时挖了100多斤

挖蚬的滩涂距离岸边大概三四十米,村民们技术都很熟练,不到五分钟就划着“皮子”赶到了滩涂。

他们的工具也比较简单,就是一把特制的锄头和两个筐子。记者看到,三人站在淤泥里,用锄头刨开一个切面,很快露出很多圆形的小孔。挖蚬人用手顺着小孔往下,很快就将一个蚬挖了出来。不过,刚挖出来的蚬上沾满了黑泥,后续还要经过清洗。

“挖这个还是有技巧的,前天有个村民一天挖了20斤,之后就放弃了。”于金刚说,不是每个小孔里都有蚬,有些是之前已经死掉的。伸手去挖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手掌和胳膊都会被割伤。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基本上一挖一个准,一天能收入五六百元。

挖蚬的过程中,他们几乎只能往前“爬行”。“这样受力面积更大,要不然一脚踩下去根本拔不出来。”于金刚说,挖蚬不光需要技术,还是个体力活,每往前走一步都很困难。这两天阴天,还比较舒服一点。如果遇到天晴,在海里几乎被晒到脱水。

下午1点多,海水开始上涨,于金刚也开始收工。他们将挖出来的蚬推到海里,反复清洗干净,再运上岸边。

“别看从泥里出来,海水清洗过后一点泥沙也没有。”于金刚说,蚬、蛤蜊这些海鲜在盐水里会吐沙,但是如果遇到淡水即便喝饱了也不会吐。

于金刚当天挖了80多斤,而同行的韩大爷挖了100多斤。“干了二三十年了,有一点经验。”韩大爷说,他没有承包滩涂,夏天里挖蚬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不过,即便经验丰富,胳膊和腿上也有不少被蚬壳划伤的痕迹。

量价齐升,高峰期一天上岸近万斤

“这些黄色的蚬是一年生的。”于金刚说,蚬苗都是从南方运过来的,一般每年的三四月份开始撒苗,5月下旬开始收获。同时,也会有黑色的蚬,一般是两年或者三年的,它们的个头大价格也高。不过,由于价格不稳定,而且生长过程中面临许多风险,养殖户一般当年的蚬就会收获销售。

由于村民挖蚬的范围比较大,而且每个人的数量并不多,大家并不会在码头上统一收购。挖上来以后,他们会到位于北芦村的一处收购点统一卖给商贩。

下午2时许,记者跟随于金刚一起来到了收购点,陆续有人拉着蚬子来销售。记者看到,路边已经堆满了近二十筐,一筐大概50斤。

收购价根据个头大小略有区别。目前,大概30个蚬能达到一斤,收购价每斤12元,稍微大一点的每斤能卖到15元。

“现在上货量还不大,一天两三千斤左右。”记者从收购商那里了解到,目前大部分都发往了北京、上海等城市,一小部分卖往周边。

挖蚬人于金刚,不仅养殖了蚬,自己还承包了蛤蜊滩。不过,他想再过段时间,蚬的个头长大一点再出售。于金刚说,今年的总体产量跟往年差不多,亩产近2000斤。丁字湾里的海洋微生物丰富,蚬的个头大、肥度高,因此一直不愁卖。但是,前两年的收购价格不高,一斤大概10元。对于养殖户而言,其实挣钱不多,主要是人工费太贵了。

挖出来的蚬要跟工人对半分,但是他们还有承包海滩以及前期买苗等成本。今年的收购价格每斤涨了2到5元,一亩地纯盈利有三四千元。

目前,蚬的出货量并不大,等到6月份以后会大量上市,最多一天上岸将达上万斤,会一直持续到9月份,蚬子也成为休渔期间市民餐桌上的海鲜“主角”之一。

记者了解到,除了即墨丁字湾,在胶州以及城阳的胶州湾海域,也有不少养蚬的。目前,胶州湾的蚬也进入收获季。

进入休渔期,这些养殖海鲜陆续上岸

进入休渔期以后,市民的餐桌上少了海捕的海鲜。不过,养殖的海鲜陆续大量上岸。一些冰冻的鱼类陆续上市,同时养殖的贝类海鲜正在大量上市。

目前,蛤蜊、海螺以及蚬、蛏子、南美白对虾等海鲜都在大量上市。再过不到一周时间,青岛养殖的竹节虾将会“游”上市民餐桌。青岛即墨作为全国著名的竹节虾养殖区以及集散地,每天将有20多万斤竹节虾发往全国各地,市民们可以一饱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