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翻山越岭寻鸟踪,6.5小时发现60余种……记者跟随青岛市观鸟协会体验鸟类繁殖地调查

2024-06-04 22:30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112379)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兆慧 图片均由青岛市观鸟协会提供

烈日当头,被汗水打湿的头发一缕缕地贴在额头上,衣服上析出了白色盐渍,看着眼前近乎90度的陡坡不禁软了腿……

岛城六月,正值鸟类繁殖季节。6月1日和2日,青岛市观鸟协会连同观鸟爱好者们分别深入浮山和小珠山进行鸟类繁殖地调查。2日,记者跟随青岛市观鸟协会早早来到小珠山脚下,此行兵分两路——高海拔线和低海拔线,记者一行人前往小珠山高海拔线进行调查,其他人前往铁山水库、铁橛山等低海拔线调查。在进山前,大家伙都充满期待。“希望今天能有不错的发现。”青岛市观鸟协会成员,也是高海拔线的领队徐克阳说。

一只正在鸣叫的鸟

一上山便有重大发现,拍到求偶的绿背姬鹟

早上7点,记者到达约定地点——青岛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门。一位身穿迷彩服,头戴迷彩帽,肩背登山包,手拄登山棍的年轻人在人群中特别显眼,记者一眼便看到了他,他就是此行一同上山的迟医生。

最小的观鸟者仅13岁

高海拔线队伍人员的组成十分有趣,年龄从13岁到近60岁,职业也各不相同,有中医,有老师,有退休人员,还有初中学生,加上记者一共九人,聚在一起,是因为大家都是“自然爱好者”。

大家围成一个圈,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着各自曾经在野外的发现。这时,耳畔传来清脆的鸟叫声,声似“阴天打酒喝喝”,徐克阳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鸟。“小杜鹃!”一位同行人员马上猜了出来。因为肉眼捕捉鸟类很难,所以徐克阳上网搜寻了不同鸟类的叫声,记在了脑子里。

都说大珠山不大,小珠山不小。因为当天有马拉松,车辆禁止入内。真正步行上山,才知道小珠山到底有多大。

“说不定我们在步行上山途中也会有不错的发现!”作为领队,徐克阳鼓舞着士气。听到这,大家也一下子来了精神。

沥青路面两侧是茂密的树林,还隐约能听到右侧树林里水流流淌的哗哗声。经常上山了解地形的迟医生介绍,右侧树林下是一条小溪流。

“有水的地方常常有重大发现,我们沿水路走。”徐克阳带着大家走到木栈道上。

“叶儿……叶儿……叶儿”,没走几步,就听见又脆又亮的鸟叫声回荡在林间。

“停一下,这应该是只绿背姬鹟,如果能找到它,这会是个很好的发现!”徐克阳侧头用耳朵一听激动地说道。他拿起望远镜向绿林里望去,可在茂盛的枝叶的遮挡下,徐克阳什么也看不见。他翻下栅栏,拽着树干,连走带滑地从土坡下到水流中间的高台上寻找着这只绿背姬鹟。13岁的张恩豪背着长焦摄像头紧跟其后。

“看一点钟方向,就在那棵树的树杈上。”徐克阳通过望远镜观察着那只鸟,悄声对张恩豪说。

拍到的绿背姬鹟

他立马拿起摄像头,“看到了看到了!”“咔嚓”,张恩豪用相机拍下了这只翅膀为灰黑色,身上为黄绿色的鸟。

“如果能够搜集到铁证,小珠山就是除崂山外的绿背姬鹟在青岛的第二个繁殖地。一到这个季节它站在树上大叫就是在求偶了,很有可能是为了进行繁殖。”徐克阳激动地向记者介绍,“整个山东省的绿背姬鹟记录其实非常少,到2022年已知的记录不超过十笔,算是十分罕见的鸟种了,但没想到在青岛这么常见。2022年6月中上旬,我们曾在崂山不同位置记录到多只绿背姬鹟,并且观察到了它们的育雏行为,确认绿背姬鹟为山东省繁殖鸟类新记录。当时我们是在崂山海拔700多米的地方观测到的,没想到小珠山海拔不到200米就有。”

徐克阳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发现。在下个周,青岛市观鸟协会还会继续派出成员寻找绿背姬鹟在小珠山的繁殖地。

听到鸟叫却找不到鸟影,调查常常一无所获

繁殖鸟新记录的增加是很严谨的事情,必须拍到鸟类育雏行为,也就是徐克阳所说的“铁证”才行。有时为了搜寻铁证他们需要一次次地上山观测,一无所获是常态。“前一天我们横穿浮山,就什么都没有发现。”徐克阳说。

其实除了新增繁殖鸟记录外,青岛市观鸟协会在去年还观测到了三四种在青岛繁殖的鸟类。

另一边低海拔线的观鸟者们

“有一些繁殖鸟我们都没法证明,但是我们知道它肯定在这里繁殖。这两年,我们发现淡尾鹟莺、方尾鹟,这都是长江以南以及陕西秦岭那一带才有的,离咱最近的繁殖地都要上千公里,但是却在青岛的夏天同时出现好几只,而且几次去都有好几只,如果不繁殖它们不会在一个地方浪费太多时间。”徐克阳说。

“但是因为没有拍到育雏的证据,所以不能被纳入记录。鸟都在山里边育雏,那些山路往往是人无法到达的地方,所以我们太难证明繁殖鸟了。”像无法证明的繁殖鸟,徐克阳说得有三四种。

说着,徐克阳突然停下脚步。“听,这应该是只山鹡鸰。”徐克阳拿着望远镜看了又看,却始终只能听见鸟叫,看不见鸟影。他拿出手机,找出山鹡鸰的叫声,连接上扩音器,在原地等待了快20分钟,还是没把这只山鹡鸰给引出来。“山鹡鸰是三级保护动物,如果能拍到它就好了。咱们再往上走走,说不定海拔高处还能有发现。”

到11点多,大家已经不停地走了3个多小时。烈日当空,地面蒸腾起的热气仿佛让人置身在蒸笼中。大家翻过了一个又一个山丘,走了有6公里。被汗水打湿的头发一缕缕地贴在额头上,衣服上也因为不停出汗逐渐析出了白色盐渍。为了凉快一点,大家也顾不得防晒了,纷纷摘下了帽子。

“大家歇一歇,补充点能量吧。”徐克阳拿出准备好的面包和肠给大家分了起来。

近距离拍到一只丽斑麻蜥

记者向迟医生问道“还需要爬多久”,迟医生说“这才走了1/4,后面还有更陡峭的路呢。”听到这记者瞬间感觉腿发软,原来鸟类观测之路这么艰难……

“快看,脚下有一只丽斑麻蜥!”大家纷纷拿起相机,近距离拍着这只小家伙,它也一点不怕人,肆无忌惮地在大家的脚下游走穿梭。

“出来观鸟就是这样,有时候不只能拍到鸟,还能拍到各种各样的小生物。”徐克阳说。

简单休整,大家又继续赶路。走到一座庙的附近,徐克阳听到一声黄雀的叫声还有两声白腹蓝鹟的叫声,可惜后面怎么引诱它们都没有再发出声响。

爬过一个山坡,眼前的一幕让大家都打了退堂鼓。一道近乎90度直角的陡坡赫然立于眼前,已经爬了400米高,不仅体力透支,而且水资源也已经所剩无几。这时,徐克阳做了一个决定,“大家返程吧,因为有跑马影响,可能此行不会有更多收获了。”

到晚上,两条线路的人将此行发现的鸟的照片一齐发到群中。小珠山高海拔线发现了绿背姬鹟,暗绿绣眼鸟,远东树莺等等,六个半小时的时间一共发现了27种鸟,而另一边的低海拔线发现了共47种,两边一共发现了60余种鸟。“这种收获不算最好,也不算差。”徐克阳说。

今年青岛新增4个新记录,有一个是“听音辨鸟”

像这种上山调查的活动,青岛市观鸟协会会长薛琳告诉记者,“一个月最少两回。如果第一次的地毯式多人搜索发现有新鸟类留下的痕迹,那会再派出几个人第二天第三天继续盯,再盯不到就放弃了。”据了解,上山观鸟的最佳时间是在天蒙蒙亮和黄昏时,小珠山之行属于错开了观鸟最佳时期。

“以前大家普遍没有一个观鸟的观念,设备技术也没那么先进,青岛市鸟类记录这方面有很多空缺。为了弥补这个空缺,也为了调查这几年青岛市的生物多样性情况,我们一直坚持野外调查。而这些年调查的结果也令大家很欣慰。”薛琳说道。

另一边低海拔线的收获满满

去年的陆生脊椎动物调查中,青岛市观鸟协会拍到了白腹鸫幼鸟,确认其在崂山繁殖,这是山东省第一笔白腹鸫繁殖记录,也是国内已知最靠南的繁殖地。“前年我们加了一个灰背鸫繁殖新记录,记录它们鸣唱的声音里有一个声音不像灰背鸫,极有可能是白腹鸫也在崂山繁殖,所以第二年也就是2023年,我们继续去崂山求证。五一的时候去看见了好几只白腹鸫,有的就在树枝上站着求偶,站在树顶上求偶基本上就定了在这繁殖了,到6月份我们再去的时候,我正好在河边坐着休息,白腹鸫幼鸟直接跳到我眼前来了,刚出窝,估计10来天,尾巴都没长齐,我立马拍了两张,这一下就证明了。但是像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太难得了。”徐克阳说。

在今年,青岛市还新增了四个鸟类记录。“1月份在大河东观测到一只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第二个就是北长尾山雀,它其实是东北的鸟,去年冬天可能是因为天气原因,比以往冷很多,东北很多鸟都往南走,不少地方都有发现,咱青岛也发现一只;还有一个是4月底在大河东发现的粉红胸鹨;第四个是我今年在太平山观鸟的时候,我录着声音了,是一只库页岛柳莺,正好它这种鸟跟淡尾柳莺长得一模一样,外形是无法区分的,只能通过声音辨别,恰好我录了它的声音,就列入了青岛新记录。”徐克阳笑道。

随着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展开,一些原来不在青岛繁殖的鸟类也被逐渐发现。在观鸟爱好者之间有一句流传的话,叫“一个地方的生态好不好,让鸟来当评委”。鸟来到青岛,栖息、觅食、繁殖……就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好。这不仅得益于青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越做越好,更得益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保护鸟类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