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体育技能”落实率达100%!青岛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结硕果

2024-06-12 21:50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46255)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鹏

6月12日下午,“青岛市全面推动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中了解到,青岛以五育并举、全面育人“十个一”项目为引领,推动学生掌握2项以上体育技能、养成受益终身的运动习惯。据调研,“十个一”项目中“一项体育技能”落实率达100%,且已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十个一”项目。

每人掌握2项以上体育技能

发布会现场,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韩东介绍了青岛市学校体育工作推进情况。据介绍,青岛把“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对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内容,将学生体质健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升学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发挥体育育人的效果。

青岛优化学校体育课程方案、调整设置比例,落实“一天一节体育课”要求,全市中小学校体育课表逐级备案和网上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遵循小学基础期趣味化、初中发展期多样化、高中提高期专项化特点,用好课堂主阵地,完善创新“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以五育并举、全面育人“十个一”项目为引领,推动学生掌握2项以上体育技能、养成受益终身的运动习惯。

据调研,“十个一”项目中“一项体育技能”落实率达100%,且已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十个一”项目。比如,青岛长沙路小学和西海岸新区弘德学校都充分挖掘了跳绳运动的独特育人价值,推行跳绳全员化,打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师生、亲子、社区跳绳比赛和活动,学生体质健康、亲子关系和社会满意度同步提升,将体育运动的“小项目”做成了以体育人的“大文章”。

校园足球做出“青岛特色”

青岛市通过坚持课内外联动、体教融合、足球特色,不断强化体育活动,丰富学生体育锻炼平台。健全市、区、镇、校四级体育竞赛体系,市教育局常态化组织开展篮球、排球等13项市级联赛,同时组织帆船、沙滩排球、橄榄球、击剑等专项特色赛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将体校建设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突出“三配备一打通”工作模式(资质配备、师资配备、课程配备打通学生培养通道),持续深化体育特长生招生改革,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以建设“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优秀改革试验区”为契机,青岛创新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近8年累计招收近万人,每年 200余人获得国家二级以上足球运动员等级证书,2023 年输送 11名青岛籍运动员入选国家和省级足球队,2024年5月青岛市获批全国校园足球人才改革试点地区。连续举办 34届青岛市“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每年参赛队伍约350余支,比赛900余场,近7000人参与市级比赛,带动近40万学生经常性参与足球运动。在2024年山东省校园足球联赛(争冠组)高中组比赛中,青岛市共有男、女队6支球队参赛,均进入八强,包揽男子冠亚军,这是山东省校园足球历史上首次出现来自一个地区球队争夺冠亚军。

两项关键指标均居全省第一

目前,青岛市中小学配备专任体育教师6300余人,发布会上提到,青岛配齐配强体育教师队伍,通过公开招聘、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兼职、购买社会服务、与专业机构合作、招募志愿者等多种方式,解决体育教师短缺问题,创新校医配备模式,坚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医教兼顾等原则,中小学校专兼职校医配备全部达标。定期组织全市体育教师基本功展示、校医专项培训等,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和专业水平。

近年来,青岛市加大经费投入,市区财政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完善投入机制,统筹安排资金,大力支持学校体育及相关工作开展。建立体育器材补充机制,新建、改扩建学校体育场馆,推动学校优化采光照明条件、升级视觉防护教具。青岛市学校体育工作成效显著,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升,2023年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合格率、优良率两项关键指标均居全省第一。

“一校多品”未来可期

近年来,青岛在学校体育工作结硕果,积累经验并取得突出的成绩。比如,近年来,市南区通过创新普及“体育技能链”、创新探索“体育课+”模式、创新夯实体教融合专业支持、创新应用体育智慧评价、创新打造自主IP赛事五个创新举措,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升,抽测合格率、优良率稳居省市前列,在近三年的青岛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市南区取得了两冠一亚的佳绩。青岛第六十七中强化以体育人、项目式教学、运动普及、篮球特色引领抓体育、强特色,篮球队经过25年的磨砺,在省、市比赛乃至全国各项比赛中夺冠,今年取得耐高杯全国总决赛亚军,创造了历史……

下一步,青岛市将进一步聚焦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目标,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以校园篮球足球、游泳等特色项目为突破口,引领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创新,着力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多元发展新格局,为推动全市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