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信息超20万条,Lululemon售后被点名,今年“618”曝出新问题

2024-06-28 11:03 《中国消费者》杂志社阅读 (47840) 扫描到手机

      6月2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2024年“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中消协对6月1日至6月20日的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监测后发现,今年的消费吐槽内容不再集中于促销优惠需“做数学题”、快递积压等老问题,而是主要集中于假冒伪劣、售后维权、价格争议等方面。

  监测期间,有关“假冒伪劣”的负面信息共214,488条,日均1.1万条。消费者主要反映收到的产品质量差、货不对板、虚假宣传等问题,其间媒体对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的曝光引发公众热议。

  近日,福州市民陈女士在淘宝淘工厂的“天天特卖工厂店”购买了三件天然水晶商品。收到货后,她怀疑商品质量存在问题,便自费送检,结果发现三件商品都是玻璃制成,就连所谓的鉴定证书也是假的。

  监测期间,有关“售后维权”负面信息共79,085条,日均0.4万条。6月6日,胡女士透露她在Lululemon官方旗舰店购买了一条折后价格为400多元的裤子,不料收到商品时发现裆部附有明显的经血污渍。胡女士随即向客服反馈,客服却要求她提供多张商品防伪标识的照片,并备注在退货时务必填写“个人原因”导致退货。胡女士提出希望商家能保证退货商品不再三次售卖,但未得到回应。

  面对“618”等大促活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倾向于理性消费,注重品牌、质量、物流、增值服务等带来的良好综合体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各平台均喊出了“聚焦用户体验”的口号。在持续发力有效解决消费者长期诟病的老问题(如简化玩法、倡导简单购物,比拼物美价廉)的基础上,针对本次“618”暴露的新堵点,中消协建议相关主体确保“低价不低质”,探索推动相关规则更加精细化合理化。低价是当前商家竞争的重要手段,但切不可顾此失彼,以削减消费者体验为代价。

  中消协建议监管部门持续对平台、商家、主播等进行规范,防止不正当竞争、价格欺诈和以次充好等行为出现,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呼吁平台和商家对保价规则尽到提醒和告知义务,同时力求内容明了、不玩套路,为消费者提供实打实的价格保障。

  监管部门也需积极发挥作用,一方面,加大惩处力度,防止平台滥用支配地位,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对不同平台和商家的价保规则进行协调,以免价保规则异化为新的“数学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