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沉迷手机?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提醒:这说不定是儿童青少年抑郁!

2024-07-23 17:33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45299) 扫描到手机

半岛网7月23日讯(记者 孙贴静 通讯员 原瑛)近日,12岁的小A在妈妈的陪同下刚进入诊室,便听见小A的妈妈不停数落着小A这一年的“缺点”。相较于妈妈“喋喋不休”的汇报,小A在诊室里始终低头沉默一言不发,经过医生耐心的检查后,发现小A已经达到中度抑郁的诊断标准。

小A的妈妈细数小A这的“缺点”。比如厌学、成绩下降,沉迷于手机和网络游戏、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容易生气、莫名其妙发脾气,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出来等等。而经过医生耐心的检查后,发现小A已经达到中度抑郁的诊断标准,建议进行系统的抗抑郁治疗,而小A的妈妈却对此表现非常惊讶,“我的孩子就是厌学和沉迷手机,怎么就抑郁了呢?”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提醒道,由于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发展差异,部分儿童青少年抑郁患儿往往不会像成年患者那样会明确地对外表达出自己不开心、没兴趣或是消极的想法体验,因此家长会忽视孩子的情绪问题。

下面这些特点高度提示孩子具有抑郁情绪的可能性。一是躯体不适,类似成人的躯体化障碍表现,反复的头疼、出汗、心慌、眩晕、耳鸣、腹痛等,但多次就诊检查未发现器质性改变。二是

退缩表现,厌学,社交减少、不愿意与伙伴交往玩耍,过度依恋家长,迷恋手机、电子游戏等。三是情绪不稳定,小刺激大反应,甚至莫名地发脾气。烦躁易怒,与老师同学关系不良,常与家长冲突顶撞。四是敏感多疑,疑似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评论自己。感觉有人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五是学习困难,出现学习困难、成绩下降。食欲欠佳、睡眠改变。六是莫名哭泣,莫名哭泣流泪,频繁讨论“死亡”相关话题。有非自杀目地的蓄意自伤行为,如吞药、划破皮肤、用锐器扎自己等。

如果孩子出现上述表现,建议至儿童及青少年精神专科进行专业的评估及诊断。如经过评估已经出现了抑郁障碍的表现,可进行药物、物理及心理治疗的综合干预手段改善患儿的抑郁情绪体验,避免患儿抑郁情绪的进一步加重及减少对社会功能的不良影响,早日走出情绪的低谷。

儿少情绪行为障碍门诊简介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2015年开设儿少精神专科门诊,主要服务对象为16岁及以下各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各种行为障碍、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儿童青少年重性情绪障碍等疾患,目前专科门诊年接诊量达2600人次。因需要干预的患儿逐年上升,应广大家长需求,中心2022年特开设儿少情绪行为障碍门诊,针对特发于儿童、青少年期的各类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包含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抽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儿童睡眠问题、适应障碍等常见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儿少情绪行为障碍门诊目前提供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的咨询、治疗及康复意见,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经颅磁治疗等综合干预治疗手段,疗效显著,长期预后良好。

专家简介

韩海斌,男,医学硕士,心理治疗师,中心儿少科副主任,擅长儿少情绪行为问题、儿少精神障碍的诊疗及青少年心理的咨询。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精神科医师分会齐鲁雏鹰成长计划学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心身医学青年委员,青岛市医学会睡眠医学专科分会委员,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医学专委会委员。

刘洁,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目前就职于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于北京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儿童病房及儿童门诊研修学习儿童多动症及抽动症的诊疗,青少年情感障碍及精神分裂症的诊疗。微生态调控与健康学组组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身心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睡眠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擅长方向为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识别、儿童常见精神障碍的识别及诊疗、成人重性精神障碍的诊疗。

门诊时间

每周四下午13: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