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丨“金融茶”又爆雷!有人一夜损失千万元,“杀猪盘”式骗局何时休

2024-08-08 14:18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16391) 扫描到手机

当茶叶加上“金融属性”,愈来愈多骗局在业内上演。

据媒体报道,近日,总部位于广州芳村的一家茶叶连锁公司泛茶控股现“爆雷”迹象。泛茶方面亦爆出资金被冻结、公司破产重整的消息。业内人士称,去年底芳村爆雷了“昌世茶”,茶商和投资者都有心理阴影,对这类事件比较敏感。泛茶这次爆雷可能成为“茶叶华尔街”——广州芳村茶叶市场涉案金额最大的“金融茶”案。

“金融茶”再现爆雷事件

近日,泛茶控股(广州)有限公司发布一则《关于重组公告》,公告称受各种谣言攻击导致市场不稳定,造成大量资金被限制,因此公司要进行债务或股权重组,重组方案待资产清算后发布通知。一时间多位经销商情绪较为激动。

根据多位网友发布的现场视频,有数十人涌入“广州泛茶研发中心”,要求泛茶创始人进行兑付。

早在7月下旬就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泛茶当月17-19号到期的会员不能兑现,项目方宣称是平台和经销商的卡被冻结,订单交付顺延10天。然而近日公告的“债务或股权重组方案”则直接击碎了投资人的最后希望。

过去三年,泛茶是芳村的“明星”,号称月息超过15%,在芳村不买泛茶的人反而承担着一定的精神压力,身边蔓延着“买一点没事”,“个个都买不用怕没那么快收网”……就是在这种氛围之下,芳村的佳伟忍了三年,终于还是在两个月前“进去了”,“一开始也只买了一饼(茶),后来大家都说稳得很,到国庆之前都没问题我才再加了一些的。我认识的经销商亏得更惨有上百万。”

一位资深的芳村茶叶店主告诉记者,泛茶爆雷并不突然,“这又不是正经普洱,本身就是资金盘买卖,而且也运作好几年了,什么时候爆都有可能。”他表示,泛茶这次波及范围非常广,“我身边八成都参与了,大几百万投资的人不少。”

涉案金额或超百亿元

天眼查App显示,泛茶成立于2022年9月,法定代表人为郑朝根,注册资本1000万元,由郑朝根、郑海华分别持股62%、38%。对外投资信息显示,该公司全资持股两家于2021年成立的公司,分别为泛茶网络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广东泛茶茶业有限公司。

资料显示,泛茶多款产品价格均超过万元/件,此前一款“屹路长虹”茶饼曾炒到12万元一件。另有网传图片显示,其一款名为“2021屹起”的产品报价高达610000元/提,折算下来约244元/克。

一名茶叶经销商表示:“我2000元一饼时入场,15800元时撤退了,当时一天就出手了。一开始很多人只是花个几千块买一两饼茶试试水,得到回报后马上转手卖出,卖出后继续观望,见茶叶价格仍在涨,又买了一些回来,过一段时间再卖出,如此尝到甜头后便彻底入坑。”

有投资者称,泛茶在7月20日左右出了一个17天的短期交易,利息有2毛—3毛(即20%—30%的利率),现在很多人连本带利都没了。而自己连朋友、客户都算上,一共亏了1000多万元。

据网传消息,泛茶此次涉事金额或超百亿元。一份“泛茶兑付群”截图显示,泛茶的投资者涉及地域广、购买金额大,群里粗略统计的187名经销商和投资者尚未兑付(掺杂个别本金数额)金额超8.9亿元。

到底是谁的责任?

结合多位受访人的信息,记者发现,与其他“金融茶”的运作模式类似,泛茶的炒作链条是“公司-平台-经销商-客户”。

加盟商赵女士说,泛茶总部负责新品研发、销售,经销商组织客户购买后,交易平台承诺到期回购,并给予高息,一买一卖,炒高了茶叶的价格。

“比如,泛茶开发了一款新品,1万元1片,交易平台承诺50天后以1.1万元的价格定向回购,这1000元就是回报,交易平台会1提(7片)收取500元的手续费。”她说。

赵女士向记者提供了几家交易平台的名字,诸如华茂德、铭盛等。不过,记者并未在天眼查查询到上述交易平台的信息,仅网端保留了少部分关于上述平台的报道。诸如《华茂德团队到访泛茶研发中心参观交流,共话发展》一文提及,泛茶优秀经销商陈勇根先生及其重要合作伙伴华茂德团队莅临泛茶研发中心,进行参观交流。

另外,据加盟商王先生对记者透露,在“公司-平台-经销商-客户”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私庄”体系,即经销商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加入,把盘子做大,发展出来的“票贩子”,他们游离在公司的规定之外。

“我们称之为‘卖车票’,谁都可以以卖茶的名义‘卖车票’,再加上不是实物交付,而是类似于期货的形式,导致他们卖出去的数量可能远远超过实物对应的数量。”王先生说。

目前,尚不知道这些“私庄”体系的规模,但在爆雷过程中,“私庄”体系也是诱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泛茶此前曾一度撇清与“金融茶”之间的关系。该司曾于7月19日将今年5月6日发布的《关于规范交易行为的公告》又发布了一遍,公告中明确称,严禁任何经销商合作伙伴、员工参与或利用我司产品进行金融炒作,严禁将金融领域中价格暴涨暴跌的炒作方式运用到茶叶市场当中,严禁任何经销商合作伙伴以承诺回报率的形式进行推广或销售。

为此,一部分终端客户倾向于相信泛茶的爆雷是经销商在“做空”公司,即经销商并没有将客户的资金交给公司。

“我们和经销商之间没有实物交付,连茶叶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也没有任何凭证、合同。”客户沈女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最近爆雷之后,她找上游讨回本金,经销商才给了流通码(二维码),说可以兑换茶饼,“但现在的茶饼已经不值钱了。”沈女士说。

而经销商对客户的说法并不认同,比如,赵女士称,自己因为刚刚加盟,所以还没有客户,都是自有资金投入。“经销商因为直接对接公司,所以之前一直相信泛茶,在7月22日以后,有些客户不愿再坚持,将产品以本金2折~3折的价格转卖给经销商,如今,经销商面对的不仅是自己的损失,还有客户的压力。”她说。

于是,经销商与下游客户对“爆雷”的理解出现了分歧,经销商认为是公司的责任,并怀疑是公司不愿兑付,进而把责任推给经销商;部分客户认为是经销商的责任,部分认为是公司的责任;而公司则在努力撇清自己的责任。

高息回报下的诱惑

如今回想起来,赵女士发现,其实前期已经出现了很多危机的迹象。

一是产品回报率在大幅提升,她说,去年,泛茶的回报率为8%~9%,后来提升到15%~20%,“今年的8月2日,也就是重组公告发布前一天,泛茶还发布了一款回报率超100%的新品,引爆了市场对泛茶的炒作热度,很多人买了这款产品。”她说。

二是泛茶新品推出的频率越来越密集。“过去1个月出一次新品,后来是3天出一个新品。出品这么多,哪儿还有稀缺性,还有那么高的利润率,这些都是信号。”她说。

事实上,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客户早前对这种“金融茶”是很警惕的,但随着周边参与的人赚到了钱就放松了警惕。

“2022年,我们刚开始接触到泛茶这种模式,都认为是庞氏骗局,后来却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赚到了大钱,我认识的一个人,去年5月拿80万元本金投资进去,到今年5月,本利已经有1400万。还有一个人是做交易平台的,1个月就买了台宾利,因为太多的人赚到钱,再加上经销商的宣传,就开始相信了。”王先生说。

“这几年生意很难做,看到这么高收益的产品,就像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一样。”他说。

“金融茶”不止一次爆雷

泛茶不是第一个爆雷的“金融茶”。去年年底,广州芳村茶叶市场就发生了一起“金融茶”价格大跳水事件。资料显示,一家名为“昌世茶”的茶叶厂商通过炒作茶叶供不应求、产品流通性高,收割茶商资金,随后茶叶价格暴跌,一夜之间从5万元跌到几千元,投资者损失惨重。“昌世茶”事件涉及500多名茶商,总金额高达数亿元。

在茶叶圈里,茶叶分为“消耗茶”和“金融茶”。“消耗茶”又叫“口粮茶”,用于日常饮用;“金融茶”用于收藏和炒作,交易标的为普洱茶,属于投资品。

“金融茶”炒茶的发展已相当专业化,茶商以一定价格购入一定数量的茶叶,一段时间后,厂家会承诺以更高的回购价回收茶叶。茶商会被拉进一个微信群,群里每天发布茶叶价格的最新动态,营造出一种正在赚钱的气氛。

有茶商表示,“金融茶”已发展多年,在此前行情好时,参与的茶商众多,已形成一套固定模式。另一方面,在茶叶利润逐渐摊薄的背景下,参与“金融茶”炒作是很多茶商赖以为生的手段。大多数“金融茶”炒作的周期比较长,早期参与者获利的概率大。

北京市百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龚楠表示,具有投资属性的“金融茶”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产品,但作为金融产品又没有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授权批准。根据其交易过程等,或涉集资诈骗罪等刑事犯罪。

茶叶界爱马仕的神话是怎样炼成的

和昌世茶一样,泛茶也曾在炒茶圈有过属于自己的疯狂扩张时刻。

公告显示,泛茶控股(广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不到两年时间,线下实体经销商门店已超过500家,平均每天都有一家泛茶门店在开店。而巅峰时期,泛茶曾有119家门店同时开业刷新了行业纪录。

编织泛茶大网的人是来自福建安溪县西坪镇的郑朝根,他曾公开演讲称泛茶要做的是中国的奢侈品品牌,因此泛茶的产品大多价格不菲。此后,茶界“爱马仕”的提法频频出现。

据经销商介绍,其中一款“屹路长虹”茶饼曾炒到12万元一件,多款产品价格均在大几万元。此前爆雷的昌世茶巅峰时期曾从每提(茶叶交易单位,每片重357克,每提7片)3万元左右炒到最高7万余元。

西坪镇距离芳村有近700公里,但郑朝根却成功在两地都掀起了一场“炒茶风暴”。

一位与郑朝根同属一个镇的投资者告诉记者,郑朝根曾经在家乡人面前信誓旦旦说“盘子很稳”,“很多老家人都是听了他的话才投的”。

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郑朝根为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人,作为公司创始人的家乡,安溪县及西坪镇成了“重灾区”。来自西坪镇的王先生对记者说,2023年,泛茶的广告遍布安溪县和西坪镇,西坪镇常住人口才6万左右,开出了十多家加盟店。经销商的大力宣传让后来人人痴迷于投资泛茶,不少人甚至从当地信用社、银行贷款投资。“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睡不着觉。”他说。

天眼查APP显示,泛茶董事长郑朝根名下共关联10余家企业,其中6家为存续状态,除上述3家外,还包括去年4月成立的广东泛福实业控股有限公司、去年5月成立的泛酱酒业(广东)有限公司、今年4月成立的云南泛茶茶业有限公司,郑朝根在6家企业均担任执行董事或监事。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郑朝根、郑海华还于去年5月成立广州屹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但该公司已于今年2月注销。

堪比“杀猪盘”的“茶叶交易”

为何“茶叶交易”会涉及巨额财产?不少消费者或曾听过“金融茶”概念,但对其中缘由或并不清晰。

广州荔湾区发展和改革局(荔湾区处非办)曾表示,“金融茶”“理财茶”是茶企打着销售茶叶的名义,向消费者销售茶叶但不交付实物,承诺一定期限后以本金加利息的方式予以回购。这类业务模式脱离商品交易实质,由正常销售行为演变为一种追求高额回报的投资理财行为,隐藏较大风险隐患,可能涉嫌非法集资。

以此次事件“主角”泛茶为例。据媒体报道,投资人可以选择15天、20天、28天,还有50天、74天等不同的期限的“茶产品”。投资的时间越长,泛茶承诺给的利润就越高,利率在15%到30%不等。

值得关注的是,有投资者表示,整个交易过程,双方并没有签署过任何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或文件。但在购买茶叶时,会收到一个收据,相当于流通码,到期时找经销商或泛茶公司进行兑换的凭证。若收据丢失,投资者只能找经销商兑换。这一设计本是为了防止经销商跑路,无法进行兑换,但没想到,现在连公司也撑不住了。

业内人士坦言,无论是去年的昌世茶,还是当下的泛茶,其“杀猪盘”属性明显。其利用高收益吸引资金入局、靠新投资者的本金支付利息,一旦无人投资便有可能资金断裂,最终的结果正如芳村流传的一句话“上车早是爆赚,下车晚是韭菜”。

监管部门曾提醒“金融茶”隐藏风险:警惕“杀猪盘”式骗局

7月25日,广州市荔湾区发展和改革局(荔湾区处非办)发文提醒市民警惕“金融茶”“理财茶”等业务模式带来的风险。这些模式通常以销售茶叶为幌子,承诺高额回报,但实际上可能涉嫌非法集资。

南都此前报道,广州市昌世茶茶业有限公司的“金融茶”业务在短时间内从繁荣走向崩盘,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昌世茶通过承诺本金加利息的方式回购茶叶,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然而,爆雷后,投资者才发现背后的运作方式异常,疑似“杀猪盘”。

荔湾区发展和改革局(荔湾区处非办)提醒市民,在进行投资时应增强风险识别能力,警惕此类业务模式的风险。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投资理财,避免盲目跟风。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非法集资是一种违法行为,参与者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市民在投资时应当了解相关法律知识,避免参与非法活动。

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中国商报、央广网、第一财经、南方都市报、界面新闻、蓝鲸财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