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逐风 从新出发丨上了半岛,感动了中国!曾经见义勇为的打工人魏青刚:“青岛是我的第二故乡”

2024-08-09 11:26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18027)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延珉 高芳

2005年8月8日,台风“麦莎”肆虐青岛。这天,有一个河南人在沙子口海边3次跳入海中救下一名女青年。救完人后,他只是给当地边防派出所留下一句“我是河南打工的,名叫魏青刚”,便转身离开。

巧合的是, 当天半岛记者刘延珉正在崂山啤酒节采访,在得知海边有人落水后,他迅速赶到现场,并抓拍到魏青刚手指向落水女子区域的一张图片。次日,半岛都市报头版首次刊发了他见义勇为的新闻。就此,他的人生发生了改变——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打工族走向央视境头。如今,19年过去了,昔日救人英雄今安在?日前,记者连线远在郑州的魏青刚,听他讲述与青岛这座城市的不了情缘......

魏青刚下海救人

三次下海救人,义举传全国

“我赶到时,岸上围了很多人,魏青刚第一次下海没有找到落水者,他正返回岸边查看,看清落水的女青年在哪个位置漂浮后,准备再次下海。”如今,刘延珉再次回忆当时的场景,仍然对魏青刚敬佩有加。

其实,就在燒青刚与风浪拼死搏击之时,除了把那都记者刘延珉,还有两位记录者将镜头対准这惊心动堤的一刻

——沙子口边防派出所宣传干事钱程,以及刚买了一台DV摄像机的沙少子口居民段广珠大爷。

钱程则下了一张魏青刚将女青年拖上岸的照片,岸边的青石阶梯上,他套着游泳圈,一只手牢牢拽着落水者,另一只手被岸上的救援人员拉住,三次入海,他的体力有些不支。这张照片后来获得2005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段广珠大爷则用新买的DV在不远处录下了一段魏青刚救人的视频,彼时普通市民家里很少有DV摄像机,因此这段视频记录也难能可贵,后来被用作重要的现场记录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魏青刚下海救人

救人后的魏青刚当然不知道这背后一系列的新闻宣传,今后也像那天的风浪一样将他裹挟,推动他的人生发生了命运大转折。

所以当几天后,央媒记者找到魏青刚时,他整个人还是蒙的。“中央电视台看到了半岛都市报的新闻,找到我所在的工地,工长给我打电话,说:‘记者来找你。’我没有听清来人是谁,一头雾水地回答:‘找我干嘛?’”在浪里折腾几个来回,魏青刚受凉感冒发烧了,接到电话时,他正在医院里打吊瓶。

这次被媒体找上门的采访只是一个开始,青岛和河南两地政府也在大力宣传他的义举,很多殊荣接踵而至,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此后全国各地媒体更是蜂拥而来,他像一个复读机,每天重复着救人的场景,“最多一天接受了近十家媒体采访。”魏青刚回忆说,他不习惯站在聚光灯下,却又不得不被推着走向各种镜头。

魏青刚曾经开的装修公司

青岛,割不断的情缘

成名后,魏青刚不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装修工人,突然成为一个路人皆知的救人英雄,盛名给了他常人不敢想象的人生机会。

那时很多公司找到他,想借助他的名气达成一些合作。2005年9月,郑州一家装饰工程公司“慕名”接他上班。他被公司聘为项目经理。“每天去各个工地转转,一个月拿3000块钱。”魏青刚以前连想也不敢想这样的生活。

但干了不到两个月,魏青刚就辞职走人了,他想自己创业。先是在信阳开了一家装修公司,他把获得的奖励全部投下去,找门面、装修、办营业执照,辛苦一场后,却没能做成一笔生意。魏青刚意识到一个县城的装修市场太小了,光有名是不够的。

不久后,他又回到青岛,他把创业的热情又投入到这片熟悉的城市里。

返回青岛之前,魏青刚也有过犹豫,他曾经向已经成为朋友的记者刘延珉吐露心声,“我是留在河南发展,还是去青岛发展?”刘延珉给了一个中肯的意见:“青岛作为沿河城市,商机更多一些。”

曾经开装修公司的魏青刚

但是刘延珉还是有一点担心,从小在农村长大、初中没有毕业的魏青刚,能否做好一个公司的当家人,于是他委婉地提了一句:“和你以前打工不一样,经营一个公司还是有难度的。”魏青刚并不以为然,说:“我觉得没问题,很多公司都要扶持我呢。”

2006年2月,魏青回青岛踏上创业路,以自己的名字开办了一家装修公司——魏青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办公地址选在李村,彼时正赶上李沧区地块开发,刚开始公司是不愁生意的。

第一个客户是青岛本地的一位老太太,当老人家听说魏青刚要来开公司时,就多次打电话联系,请他来给自己的一间新房装修,并一直等了他三个多月。“那时还有很多活动要参加,老人家没一点怨言,装修完了,我本来想买点东西去看看她,没想到,她让儿子又多给了我200块钱红包,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很多市民认可魏青刚的人品,找上门来的生意不少,“找他装修就是图个放心,他为救人连命都舍得丢,找他干活还能不放心?况且找谁装修都要掏钱,我们找他干活,也算是对英雄的一种支持吧。”

但是开办公司远比下海救人要困难许多,知名度可以带来商机,要想走得更远,必须靠经营能力,靠质量、服务的提升。

果然公司管理出了问题,没撑多久就关门了,魏青刚为此欠了40多万的债务。

魏青刚近照

青岛,我的第二故乡

一次偶然的机会,魏青刚见到河南有关领导,领导提出来要给他安排一份稳定的工作,“创业、打工总是漂泊的。”魏青刚接受了这一安排,2008年1月入职郑州轻工业学院后勤保障服务中心,负责教室管理和园区绿化工作,并工作至今。

”如果不是头顶这些光环,我怎么可能在大学工作,哪个入校的大学生给我当老师,不是绰绰有余。”魏青刚对自己获得的一切诚惶诚恐。

回郑州时,他还领回一个青岛媳妇。在青岛开公司期间,一个胶州姑娘慕名来应聘,“一个人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连命都不要了,是个值得托付的好人。”媳妇当初还是女友时,一眼认定了魏青刚这个人。

青岛媳妇的眼光没错,两人回到郑州后,魏青刚开始利用学校放假的时间打工还债,用装修老本行的手艺,两三年的时间把债务都还上了。“当时借的都是朋友的钱,人家帮咱,咱不能坑了人家。”魏青刚骨子里的质朴一直没有改变。

因为青岛媳妇的缘故,生活稳定的魏青刚对青岛这座城市又多了一层牵挂,“青岛是我的第二故乡。”每年放暑假,夫妻俩都要带着孩子回胶州住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也为他和青岛的一些朋友提供了见面聚会的机会,发生在青岛的一些事情他也一直在关注,而有时候他则是特意赶回青岛。

比如七八年前,段广珠大爷突然离世,魏青刚就专程回到青岛吊唁。2014年9月,河南信阳老乡胡阳海、黄冲刚勇擒抢劫的歹徒,胡阳海受伤住院期间,魏青刚也专程回青岛看望,并拿出了2000元现金交给胡阳海,希望能对他有所帮助。

每次回青岛,他也会回到曾经打工的沙子口转转,顺便采购点海鲜,很多市民还能认出他来,总是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又回青岛了。”

“在信阳老家,我还种了几亩水稻。”每年都会他把后备箱装满大米,来青岛送给朋友们。“不打农药,不用肥料,自己家吃的。”和三五知己君子之交淡如水,每天朝九晚五上班,一双儿女健康成长,今年48岁的魏青刚说他喜欢并满足于这种普通人的生活,“本来也没干什么大事,社会给我的太多了。”

采访结束时,他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不是和半岛记者是老朋友,他是不会接受媒体采访的,已经从媒体上淡出的魏青刚还是拒绝再度回到镜头前的。

“平平淡淡才是真。”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