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侧记丨她们是赛场上的巾帼英雄,以坚韧与柔情书写传奇

2024-08-12 16:41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27287)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悦  实习生 阮淑敏

在巴黎奥运会的闭幕式上,荷兰选手哈桑走上女子马拉松的最高领奖台,她问鼎的这个古老项目,承载着人类对于挑战极限最朴素的追求,更是巨大女性力量的闪耀。

体育精神的真谛,远远超越了胜负的界限,它在于竞技场上那些人性光辉与卓越品质的展现。当历史的时针拨转至又一个百年轮回,巴黎,这座充满艺术气息与浪漫情怀的城市,再次拥抱了全球体育的盛事——奥运会,以它独有的方式,编织着关于勇气、坚持与性别平等的动人篇章。从古代奥林匹克对女性的排斥,到如今每一块赛场都回响着女性运动员的铿锵足音,她们的故事令人动容。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61岁6战奥运

“兵乓奶奶”倪夏莲永不言弃

在倪夏莲的人生里,女性不仅仅是一个性别标签,而是一段关于坚韧、自我超越与不懈追求的壮丽篇章。她以非凡的勇气和不懈的努力,向世界展示了女性力量的多面性与无限可能。

从小学倪夏莲与乒乓球结缘,那之后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不易。倪夏莲个子不高,不到一米六,除此外,她还是左撇子,在那个对女性运动员要求更为苛刻的时代,她不仅要面对技术上的难关,还要克服身高上的劣势和左撇子的不便。

但她从未言败,用汗水和坚持书写着自己的传奇。1979年被选入国家队后,倪夏莲“坐了三年冷板凳”,没机会参加国际比赛,她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用加倍的努力来弥补不足,别人练五个小时,她就练八个小时。从上海的小学生到国际赛场的“怪球手”,她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年龄、性别、身体条件都不是限制梦想的枷锁。在每一次的比赛中,无论对手是谁,无论结果如何,她都全力以赴,享受过程,1998年,她作为卢森堡代表选手参加了奥运,打入了女单16强;2002年,拿到欧洲女子单打冠军之后,人们都以为倪夏莲真的要淡出体坛了。然而她又连续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还有三年前的东京奥运会。

2024年巴黎奥运会,倪阿姨61岁,第6次参加奥运,对战00后中国选手孙颖莎,这对年龄相差38岁的“祖孙”选手,几乎没有悬念的赛局,没有压力,没有紧张,倪夏莲一直是那副标志性的松弛笑容,输了球也蹦跳两下,微小失误也只是一笑置之。倪夏莲的笑容,是她最强大的武器。无论输赢,她总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用笑容化解压力,用乐观面对挑战。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21岁创造历史

郑钦文“钦”尽全力实现梦想

8月3日,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金牌赛中,中国选手郑钦文以2:0战胜克罗地亚选手多娜·维基奇,夺得中国在奥运网球女子单打项目上的首枚金牌,这不仅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的第16枚金牌,也是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李婷/孙甜甜女双夺金后,中国网球队收获的又一枚奥运金牌。

回看郑钦文一直以来的职业路线,似乎一直走在一条正确而艰难的路上。她十几岁时曾在北京跟随李娜的教练罗德里格斯的团队训练,而在疫情期间她远离家乡,独自一人在欧洲追求网球梦想,郑钦文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孤独与挑战。正是这份孤独,促使她更加专注于自我提升,不断突破身体与心理的极限。

网球被称为“身体象棋”,比其他项目更加艰难,在少年的网球场上,郑钦文也曾是那个会因为失误而哭泣的小女孩,但她必须学会不哭,将泪水转化为汗水,将挫败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而在历史性地战胜斯瓦泰克后,她哭了。这份从脆弱到坚强的蜕变,是无数女性运动员共同的成长轨迹,而胜利之后的泪水,是她们在无数次跌倒后站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女子本弱,为战则刚”的深刻内涵。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克服重重考验

张雨霏的铜牌,闪着金光

心态决定上场的状态,但是身体才是比赛中最可贵的资本。女性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无论身体处于何种状态,只要有梦想和坚持,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在巴黎奥运会上张雨霏斩获1银5铜共计6枚奖牌,个人职业生涯奥运奖牌数达到10枚,成为中国队奥运史上奖牌数最多的运动员。在女子200米蝶泳决赛后,镜头捕捉到张雨霏泪流满面的一幕,其背后的故事才逐渐为人所知。原来,在这场决定性的比赛中,她正饱受生理期的煎熬与高烧的侵袭,身体的右侧几乎失去了知觉,每一划水都伴随着难以言喻的痛苦。但她深知每一场比赛都是她职业生涯中的珍贵瞬间,所以她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将这份挑战视为对自我的终极考验。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母婴奇迹

怀孕7个月照样比赛

疼痛没有过限制她们的勇气,而是给予了她们背水一战的能量。

26岁的埃及击剑运动员娜达·哈菲兹,在巴黎奥运会的舞台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在女子个人佩剑项目中,她以15:13击败了实力强劲的美国选手伊丽莎白·塔尔塔科夫斯基,成功跻身16强,这一成就不仅刷新了她的个人奥运纪录,也向世界展示了埃及击剑的崛起。尽管未能更进一步,但哈菲兹在赛场上的坚韧与拼搏精神,已经赢得了全球观众的热烈掌声与深深敬意。

赛后,一个更加令人动容的消息传出:哈菲兹在参加奥运会时,其实已经是一位怀孕七个月的准妈妈。她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这一秘密,并坦言:“作为一位怀孕七个月的奥运选手,我深知这条路的不易。怀孕带来的身体变化与挑战,加之高强度的训练与比赛,让我每一天都在为平衡生活与运动而战斗。但当我站在16强的位置上,所有的艰辛都化为了值得。我为自己感到骄傲,也为能够得到丈夫和家人的全力支持而感激。”

而人们很快发现,这份震惊来的太过迟钝,因为哈菲兹的故事并非孤例。据“奥运百科”数据库记载,历史上至少有26位运动员在孕期仍坚持参赛,其中包括德国射箭名将科妮莉亚·普福尔,她曾在怀孕初期参加悉尼奥运会并夺得铜牌,随后又在雅典奥运会怀孕七月时继续征战;还有荷兰马术传奇安基·范格伦斯文,她在雅典奥运会怀孕五个月时依然夺得金牌,展现了非凡的竞技精神与母性光辉。

             图源:新华社

惺惺相惜

她因伤退赛,她致敬对手

竞技场上有胜利,也会有遗憾,她们有坦然放弃的自信,也有重回赛场的坚定,而在一次次的遗憾中,总有惺惺相惜的感情,令人动容。

羽毛球女子单打半决赛中,马林1比0领先,正当所有人期待她继续高歌猛进时,突如其来的伤病却打断了这场精彩的对决。面对伤痛,马林曾尝试以坚韧不拔的意志重新站起,戴上护膝,企图继续那未竟的战役。然而,身体的极限最终让她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退赛。无法坚持比赛的马林放声痛哭,全场观众则以雷鸣般的掌声,向这位不屈的战士致以最高的敬意。

早在2019年1月,羽毛球印尼大师赛决赛马林就受伤退赛,其后被诊断为右膝前交叉韧带撕裂,这次伤病迫使马林进行了长时间的手术和休养,大约七个月后才复出,尽管复出后她连续夺冠,但这次伤病无疑对她的职业生涯,更对她的竞技状态与心理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何冰娇在巴黎奥运会羽毛球女单颁奖仪式上手持西班牙奥委会徽章(图源:新华社)

赛场上的每一次伤病退赛都让人心痛不已,但这也正是体育竞技的残酷之处。然而,正是这些遗憾与挫折,铸就了运动员们更加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在马林因伤退赛后的颁奖典礼上,何冰娇以一枚银牌和一枚西班牙徽章,寓意着帮助马林以另一种方式“站上”了奥运决赛的领奖台。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运动员之间深厚的情谊与相互尊重,更传递出了一种超越胜负、共同追梦的体育精神。

在奥运的舞台上,每一位女性运动员都是一颗璀璨的星辰,她们用汗水与泪水编织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她们不仅是赛场上的勇士,更是母亲、妻子和女儿,这些身份没有成为她们的负担,反而为她们增添了更多的力量和色彩。她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无论面对何种挑战与困难,都要保持那份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因为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正是有了这些不屈不挠的女性力量,才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