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2024-08-16 18:35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28809) 扫描到手机

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网络已如汹涌澎湃的洪流,深度渗透进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为青少年开启了一扇通往知识宝库的大门,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如同繁星般璀璨,涵盖了科学、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无论是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还是对历史长河的回溯,只需轻点鼠标,便能获取海量的知识。然而,网络空间并非总是阳光明媚、繁花似锦,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潜藏着诸多挑战。网络欺凌、个人信息泄露、不良信息传播等问题犹如阴霾,时有发生,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带来了严重威胁。

网络欺凌 给青少年造成心灵创伤

网络欺凌是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面临的一大突出问题。它就像无形的毒箭,刺痛着受害者的心灵。一些青少年在网络上恶意攻击、侮辱、诽谤他人,其手段包括发送威胁性的消息、散布谣言、恶意曝光他人隐私等。这种行为给受害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导致他们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甚至可能出现自杀的念头。

曾经有一位中学生,因为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自己对某部电影的看法,就遭到了一群网友的恶意攻击。他们不仅对他进行言语侮辱,还编造虚假信息诋毁他的名誉,导致这位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陷入了自我怀疑和恐惧之中,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网络欺凌行为的产生,一方面源于部分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网络素养。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没有得到足够的道德教育和引导,无法正确区分是非善恶。另一方面,对他人权利的尊重意识淡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些青少年过于自我中心,不考虑自己的言行对他人造成的影响。

为了预防和遏制网络欺凌,政府要双管齐下。一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观念。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宣传活动等方式,让青少年明白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言行需负责。二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欺凌行为的打击力度。明确网络欺凌的定义和处罚标准,让违法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对于网络欺凌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个人信息泄露 威胁青少年权益

个人信息泄露是威胁青少年网络权益的重要方面。在网络活动中,青少年可能因不慎操作或遭遇网络诈骗等原因,导致个人敏感信息被泄露。比如,在注册某些网站或应用程序时,青少年可能会不经意间填写过多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而一些不法分子则会通过技术手段窃取这些信息。

这些信息一旦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可能会被用于实施诈骗、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给青少年及其家庭带来巨大损失。有的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些信息冒充青少年的亲友进行诈骗,有的则会直接向其家长勒索钱财。

政府应加强对网络运营者的监管,要求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通过建立严格的信息保护制度,明确网络运营者在收集、存储、使用个人信息方面的规范和责任,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审计,确保信息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同时,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可以通过制作生动有趣的教育视频、开展互动式的培训课程等方式,让青少年了解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并教育他们在上网时不要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要注意识别钓鱼网站和诈骗链接,定期修改密码等。

不良信息传播 侵蚀青少年心灵

不良信息的传播同样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暴力、色情、恐怖、虚假等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就像无形的毒雾,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

政府应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审查机制。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及时发现和清理不良信息。同时,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网络监督。设立举报奖励制度,激发公众的积极性,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当前有许多社区成立了网络监督志愿者团队,他们定期对社区内青少年经常访问的网站进行检查,一旦发现不良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有效地净化了网络环境。

网络谣言 误导青少年认知

面对网络谣言这一顽疾,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等特点,一旦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

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他们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和社会经验,更容易受到网络谣言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在新冠疫情期间,网络上曾流传“喝高度白酒能预防新冠病毒”的谣言,一些青少年信以为真,盲目尝试,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了伤害。

政府应通过多种渠道,向青少年普及网络谣言的特征、危害和识别方法。利用学校、社区等平台,开展专题讲座和培训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分析,让青少年了解网络谣言的常见形式和传播规律。

同时,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真相,遏制谣言的传播。建立专门的舆情监测和应对团队,及时发现和处理谣言事件。在出现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部门要能够迅速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准确信息,消除公众的疑虑和恐慌。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网络谣言监测和处置机制,加大对造谣传谣行为的打击力度,从源头上遏制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对于故意制造和传播谣言的违法犯罪分子,依法予以严惩,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多方合力 共筑青少年网络权益保护屏障

保护青少年的网络权益,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为青少年网络权益保护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当前,国家积极主导制定专门的《青少年网络权益保护法》,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为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学校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将其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等形式,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周”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模拟网络诈骗场景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防范意识。

家庭则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上网习惯,给予他们关爱和引导。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上网行为,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于如何对网络信息进行正确选择,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制定上网规则,约定上网时间和浏览内容,同时,定期与孩子交流上网的感受和体验,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

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与,共同营造关爱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宣传网络权益保护的重要性,曝光违法违规行为。电视台可以制作关于青少年网络权益保护的专题节目,邀请专家、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让我们携手共进,守护青少年的网络晴空,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共筑美好数字未来!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一定能够在清朗的网络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新小学 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