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当事人追访丨44年,3万余份!平度这位老人坚持收藏报纸,用热爱为祖国发展“存档”

2024-08-30 20:27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阅读 (34127) 扫描到手机

编者按:

半岛都市报《平度新闻》扎根平度13年来,一直秉持“服务平度 贴近百姓”的初心,坚持走近普通百姓的生活,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真实故事,传递人间不同的温度,让观众感受人生热度,旨在“让绝望者重生、让哭泣者欢欣、让徘徊者前行”。

值此半岛都市报《平度新闻》创刊13周年之际,选取我们曾经报道过的典型人物,报道其当年的情况和如今的变化,以及当时的报道对他们的影响,感受他们的冷暖人生,从微观视角的个人变化反映时代巨变。

半岛全媒体记者 耿莉

一摞摞泛黄的报纸、一段段宝贵的回忆、一篇篇时代变迁的报道……今年64岁的王功明,家住平度市李园街道办事处庞家沟村,因年轻时喜欢读报看报,慢慢的迷上了报纸收集,至今已有44年,收藏了源自全国各地发行的三万余份报纸。他说,泛舟报海,乐此不疲,报纸里看城市变迁、看科技进步、看人文故事、看祖国繁荣是他最大的爱好和乐趣。

源于热爱 忠于坚持

2015年3月16日,本报发表了一篇题为《集报35载,衣柜不装衣服装报纸》的报道,讲述了一位出生农村的庄户人,家中衣柜橱子里不放衣服,满满当当放的全是报纸的文章。时隔九年,半岛记者又一次联系到了王功明,再次听他讲述与报纸结缘半生的故事。

2015年3月16日本报关于王功明的报道。

据王功明介绍,报纸和收音机是他们年轻时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但由于收音机不能随时收听也不好收藏,所以报纸是他最喜欢的渠道。报纸中的知识让他如饥似渴,报道里的广阔世界更是令他大开眼界。“当时村里买不到报纸,我就经常去唐田公社庞家沟大队看报纸,看到好的新闻、文章就挪不动腿,等别人都看完了不要了我就拿回家留着慢慢看。”王功明告诉半岛记者。

“收藏报纸就是收藏历史,通过它,我可以了解社会的发展,感受时代的脉搏。”刚开始,王功明只是遇到自己喜欢的报纸就保存起来,闲暇时光拿出来翻一翻,读一读。1998年前后,他在机缘巧合了解到集报文化,心中那份对报纸的热爱便有了归宿,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更加系统、更加频繁地收集报纸。他从20岁左右开始收集报纸,到现在已有四十多年,随着慢慢对集报的了解,王功明逐步开始收集特殊的,有纪念意义的报纸。“这份是2011年6月30日发行的青岛第一份3D报纸,主题是胶州湾大桥通车的;这些是从1999年到现在神舟飞船系列成功发射的;这些是关于申奥成功和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这些是半岛都市报创刊周年庆的……”王功明拿出自己收藏的报纸,迫不及待地为半岛记者展示起来。

王功明与《平度新闻》历届特刊合影。

与半岛的约定仍在继续

提起九年前的那次采访,王功明依然记忆犹新,他表示,那次采访,让他感觉自己爱好得到了权威的认可,是很有价值的。在那次采访中,他还向半岛记者展示过自己收藏的《半岛都市报》创刊周年庆特刊和半岛都市报《平度新闻》创刊周年庆特刊,并约定未来将继续收藏,王功明表示自己这几年也一直遵守这个约定,一直在收集着创刊周年庆特刊。

王功明收藏的《半岛都市报平度新闻》创刊12年报纸。

走进王功明家的南屋,一摞摞老报纸映入眼帘,最高的一摞有近3米高,都仔细的按照类别用塑料袋包着,整整齐齐的摞在一起。半岛记者看到,这些报纸最早的可追溯到1980年,泛黄的报纸展现了年代的久远。王功明收集的报纸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涵盖了时事政治、科技发展、军事、散文等内容。

王功明收藏的部分报纸。

谈起四十多年的集报时光,王功明表示,自己很享受整理、收集报纸的过程,还因此获得了第21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组委会颁发的“我与啤酒节往事征集活动——十佳故事奖”。据王功明介绍,2011年他在报纸上看到青岛国际啤酒节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与青岛国际啤酒节有关的故事,看到这一消息后,他立刻联系组委会,将自己当时收集了13年的与啤酒节相关的报纸整理成照片发给了组委会。“真没想到自己能选上,当时知道自己入选十佳故事奖,感觉这份荣誉是对自己爱好的认可,心情特别激动。”王功明开心地告诉半岛记者。

王功明展示自己的奖杯。

这些年,由于王功明经常读报看报,逐渐成了村里的“百事通”,他常在乡里乡亲中给大家讲国家大事、政策法规等,现在乡亲们听到点什么事,都爱在找王功明求证。“有时候在外面道听途说的政策消息,俺们也不知道真假,就来找老王问问,他说是真的我们才相信。”邻居姜秀芹说道。

时代在变 收藏初心不变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媒体格局大洗牌,智能手机获取信息成主流,但王功明很少通过手机获取各类信息,在他看来,数字阅读方便快捷,可纸质阅读魅力远不是手机可以取代的,报纸踏实的触感和油墨的芳香,难以割舍。前些年,王功明几乎天天光顾的报刊亭一个个关门,以前随处可见的报纸逐渐销声匿迹,偶尔还会看到发行很多年的报纸停刊的消息,他惋惜感叹,却也清楚这种变化无力抗拒。他很庆幸自己喜爱的半岛都市报依然还在,每日必备的读报时光依旧没有改变。

可能对很多人而言,报纸的价值只有当下,而在王功明心中,报纸的生命力却可以延续许多年。在王功明的卧室,半岛记者看到床头边都是一摞摞报纸,“这是我的精神财富,只要有空,我就会拿出一份报纸来,细细品味。”他认为,这些老报纸是无价的财富,闲暇时翻看过去的报纸,感受在共产党领导下,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科技越来越进步,文化越来越自信,都让他感觉很自豪。“现在人都说,谁还看报纸啊,报纸都淘汰了,但我始终不这么认为,就像书籍一样,看电子书和纸质书肯定不是一种味道。”王功明感慨的说道。

想见半岛都市报《人文青岛》周刊的老师

“每份报纸都有独特的精华,这几年我最念念不忘的就是半岛都市报的《人文青岛》周刊。我认为,每一位想了解青岛这座城市的人,一定要挤出时间看一看这个周刊。”王功明告诉半岛记者。据王功明介绍,《人文青岛》周刊的内容包括青岛的重要人物、景点、往事等,通过各种人物、事物反映出青岛的历史和发展,阅读过这份周刊,能知道青岛是座有故事、有潜力、有感情的城市。

王功明还表示,《人文青岛》周刊在2013年6月25日出版第一期时,他就被周刊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截止目前,他已收集了大概500期《人文青岛》周刊,并且目前现在还在继续收集,未来也将持续关注这份周刊。“一份周刊坚持写13年真不容易,而且题材如此丰富,文采如此斐然,我特别佩服《人文青岛》周刊的张文艳和刘宜庆两位老师,看到他们两位老师的文章我都会仔细阅读、反复阅读。他们两位老师通过各种渠道去挖掘青岛往事、一定付出了很多心血,才能换来我们读者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如果有机会,我很想见到两位老师,和他们当面交流。”王功明满怀期待地告诉半岛记者。

十三年来,半岛都市报平度新闻先后开设了寻访平度古木、寻找草根艺人、半岛帮办·爱心助农、逐梦向未来、建议提案落地开花、讲好企业故事,助力企业发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平度在行动等三十余个精品栏目,通过这些栏目,半岛都市报《平度新闻》在四季流转中展现了平度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了平度砥砺奋进的足迹,记录了平度人的生活百态和点点滴滴,传播了许许多多的平度正能量,更激励了平度人奋发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