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贵卿“封泥”印作品欣赏(四)

2024-09-19 09:01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4537) 扫描到手机

雪泥鸿爪  返璞归真

——侯贵卿教授仿封泥印之我见

古代封泥可以说是中国印章艺术史上的上的一朵奇葩, 那些蒙尘千年残缺不全留有印文遗痕的泥块,原本是实用衍生出的副产品而并非艺术创作,但其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却引无数印人竞折腰。自清道光年间重见天日后,照猫画虎者不计其数,邯郸学步者络绎不绝,大多未窥堂奥,望尘莫及,正所谓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近年来侯贵卿教授心与古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陆续创作了一批仿封泥印,别开生面,独领风骚,令世人刮目相看。他在其中的边款中刻道:“封泥印贵在要刻出沉睡在地下两千多年而产生的包含着丰富的汉文化的泥土气息”,可谓一语中的,这也与他始终秉持的“先器识,后文艺”的理念一脉相承。他坚持以秦汉为宗,高屋建瓴,兼容并包,以封泥为鉴,与古为新,独步当代,作品凸显了古代封泥历经岁月沧桑而不断积淀的历史厚重感和传统文化内涵。恰似雪泥鸿爪,返璞归真,尽传秦风汉韵,古意盎然。

侯教授的仿封泥印学古不泥古,旧瓶装新酒,既不亦步亦趋,也不步人后尘,其显著亮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曰“抱残守缺”,在印面风貌的经营方面,他大刀阔斧,领异标新,摒弃程式化的机械安排,突出边栏的宽窄断连和凹凸扭曲、文字的漫漶不清和支离破碎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感,恰如其分地传达出由于年代久远造化神工而导致的印面剥蚀脱落、残破变形的古典神韵,潜移默化地催生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审美想象,正如断臂维纳斯,此为残缺美。二曰“扑朔迷离”,在印章文字的安排方面,他游刃有余,删繁就简,打破平整匀称的世俗惯性思维,突出文字本身的或正或斜、文字之间的有离有合以及文字笔画的参差错落,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当年由于盖印时用力不均、泥坯的高低不平或软硬不同而造成的印蜕迷离恍惚、虚实相生的视觉效果,淋漓尽致地勾勒出浑然天成、含蓄蕴藉的审美意境,正如镜花水月,此为朦胧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令人神往,耐人寻味。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白云千载,沧海桑田。多少秦砖汉瓦、雕栏玉砌已经被历史的长河所湮没。所幸沧海遗珠的封泥竟能泥寿千年并破土而出,让今天的我们得以管中窥豹一睹秦汉文字的真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近代以来经过包括侯贵卿教授在内的几代艺术家们的致知力行和薪火相传,封泥的涅槃新生已是指日可待。这是历史之幸,也是时代之幸,愿古泥重光,历久弥新。

牟家骏

2021年11月11日

牟家骏 (青岛海关博物馆馆长;海关书画研究会会长;书画艺术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