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叨叨丨摩羯、贝碧嘉、普拉桑……2024年秋台风为何比夏台风频繁?

2024-09-19 12:48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61179) 扫描到手机

2024年夏季,我国气候暖湿特征明显。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降水偏多,总体呈“东多西少”分布,辽河流域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二多。夏季暴雨过程频繁,南北方影响并重;高温天气过程偏早、范围广、极端性强;干旱总体偏轻,区域性、阶段性特征明显;台风生成和登陆数均偏少,登陆台风偏早;强对流天气频发强发,局地损失重。

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正式发布“蜻蜓(Jamjari)”“青马(Tsing-ma)”等9个台风新名。截至目前,台风命名表上共有140个名字。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给台风命名的?这些看似五花八门的名字到底从何而来?

事实上,为了方便传播,20世纪初气象预报员就开始为台风命名。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后来为避免名称混乱,台风委员会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从2000年1月1日起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确立一张新的命名表。

这张表上共有140个名字,由14个台风委员会成员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按顺序年复一年循环使用。

“当某个台风造成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时,为防止它与之后的台风同名引发误会,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其从命名表中删去。”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介绍,若台风委员会成员认为某个名字不恰当或有歧义时,也可提请撤换。台风名被删除后,由原提供国家(地区)重新推荐。

“蝴蝶”“百合”“核桃”“琵琶”“康妮”……看似出自不同领域各式各样的台风名字,事实上也需要遵循一定标准,包括每个名称不能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在各成员所使用的语言中没有不良含义、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不允许是商业机构名称、应得到台风委员会全体成员的认可(一票否决)等。

2017年,中央气象台在网络发起“我给台风起名字”活动,选出“牡丹”“风铃”“鸿鹄”“飞廉”“熊猫”“祥云”“天马”“木兰”“皮皮虾”等9个候选名字由公众参与投票,最终“木兰”取代之前被除名的“海马”成为新台风名。

由于提供台风名字的国家和地区众多,各地文化背景不一,命名也就风格各异了。中国喜欢以神话命名,如“悟空”“电母”“海神”“风神”;日本则喜欢以星座命名,如“天兔”“摩羯”“天琴”;东南亚地区倾向用动植物命名,如“鹦鹉”、“圣帕”(淡水鱼)、“灿鸿”(一种树)、“达维”(大象)。

今年预计有6至8个台风登陆中国,台风总体强度偏强。

2024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2个台风生成,5月26日上午,今年第1号台风“艾云尼”在菲律宾吕宋岛上生成。西北太平洋和南海首个台风生成日期的多年气候平均值是3月24日,今年1号台风生成明显晚于常年。

预计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21至24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偏少(常年25个),其中有6至8个登陆中国,接近常年(7个)。台风的总体强度偏强,活动路径以西行和西北行为主,主要影响中国华南东部和华东沿海地区,可能有1至2个北上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中国东北地区。

一、夏季全国气候特征

全国平均降水量偏多,总体呈“东多西少”分布。2024年夏季(6月1日至8月31日),全国平均降水量352.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6.2%(图1)。降水空间上总体呈“东多西少”分布,东北地区中南部、华北北部和东部、华东北部及内蒙古中东部、河南东部、江西西部、湖南东部、广西东北部、新疆西部等地降水偏多2成至1倍;西北地区西北部及内蒙古西部、新疆东南部、西藏中北部和东部、重庆西南部、贵州西部、海南大部等地降水偏少2至5成,新疆东南部和西藏中北部等地的局部地区偏少5成以上(图2)。北京、辽宁、山东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多。

河南社旗(384.7毫米)、湖南衡山(344.7毫米)、湖北咸宁(319.8毫米)等58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华北雨季跨度长、降水量多。华北雨季于7月22日开始,较常年偏晚4天;于8月31日结束,较常年偏晚14天;雨量249.7毫米,较常年偏多82.8%;雨季长度40天,较常年偏长10天。

图一 6月1日至8月31日全国平均降水量历年变化(1961至2024年)

图二 2024年夏季全国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

各流域降水量以偏多为主,其中辽河流域降水量为历史同期第二多。从各大流域来看,除太湖流域降水量(539.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4.2%外,其余各流域降水均偏多,其中辽河流域降水量(560.3毫米)偏多48.6%,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第一多为1985年575.3毫米);淮河流域(603.7毫米)、海河流域(435.0毫米)、松花江流域(409.1毫米)、珠江流域(788.2毫米)、黄河流域(265.9毫米)和长江流域(537.7毫米)降水分别偏多31.6%、29.9%、18.5%、5.1%、4.1%和1.0%。

全国平均气温创历史新高。夏季,全国平均气温22.3℃,较常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图3)。空间分布上,除广东、广西和黑龙江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5至2℃,江苏大部、安徽北部、新疆东部等地偏高2至4℃(图4)。有18个省(区、市)气温为历史同期前3高,其中山东、山西和新疆均为最高。

图三 6月1日至8月31日全国平均气温历年变化(1961至2024年)

图四 2024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

台风生成和登陆数均偏少,登陆台风偏早

夏季,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有9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偏少2.1个。有3个台风登陆我国,较常年同期偏少1.7个,2号台风“马力斯”6月1日在广东登陆,初台登陆日期较常年偏早26天。7月22日凌晨,第4号台风“派比安”登陆海南岛,登陆风力10级。3号台风“格美”巅峰时达58米/秒,为今年首个超强台风,于7月25日先后在台湾省宜兰、福建省莆田登陆。湘黔粤浙闽5省受其风雨影响大,东南沿海大风日数长达4天;湘江支流涓水、侧水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涓水三处堤坝出现决口险情。

九月以来秋台风出现的频率较历史同期偏活跃

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 王皘:今年的台风“摩羯”,还有第13号“贝碧嘉”已经相继影响了我国,它们的影响强度也是超过历史同期的,也就是说秋台风刚刚拉开序幕,但它的影响已经不容小觑了。在过去常年的9月上旬和中旬,大约有1.2个台风影响我国,目前包括接下来的“普拉桑”,将有三个台风影响我国近海。在今年来讲,秋台风的活跃是较历史同期偏活跃的。

今年九月以来的秋台风,是气候变暖背景下的趋势所在

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 王皘:“摩羯”和“贝碧嘉”的登陆强度都是超过了历史同期其他台风的,这个也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之下的一种趋势所在。相关的科学研究指出,在未来变暖的一个气候变化的背景之下,由于海温的升高,低层水汽输入的增加,台风、强台风的比例是增高的。我们也可以看到根据中央气象台的统计,21世纪以来,登陆影响我国台风的强度有一个增强的趋势,这种趋势在未来也提醒我们,在台风的预报预警工作和防台减灾工作中值得重视。

台风来袭时如何科学防范?速收这份避险指南

台风的预警信号分为四个等级,由弱至强分别是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红色为最强。

台风来临时,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及时了解台风预警情况和台风的走向。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开容易造成伤亡的地点。

在室内,要注意关严门窗,对玻璃门窗和铝合金门窗采取防护措施,必要时在窗玻璃上用胶布贴“米”字图形。非必要少出门、不出门。同时,最好提前固定好花盆、空调室外机、雨篷等室外物品。

台风来袭时,切勿在玻璃门窗、危棚简屋、临时工棚附近及广告牌、霓虹灯等高空建筑物下面逗留。同时,尽量避免在靠河、湖、海的路堤和桥上行走,以免被风吹倒或吹落水中。相关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应当回港避风,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听从当地政府部门的安排,要求撤离的时候要立即撤离,确保人身安全。一旦遭遇台风被困,不要惊慌,及时拨打119报警电话,等待救援。

来源:央视网、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