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民营经济贡献全市60%以上税收、近70%进出口、8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晓哲
开放是青岛的鲜明特色和城市基因。10月31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当好排头兵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市民营经济局局长郭振栋表示,青岛市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支持、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早在2019年,青岛就在全国率先组建民营经济发展局,并加挂中小企业局牌子,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各区(市)也建立相应机构,形成了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体制。出台了政府规章《青岛市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办法》,制定地方性法规《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创建了民营经济发展运行监测体系,包含100余项指标数据。搭建了全市服务企业统一平台,包括政策发布兑现平台“青岛政策通”、融资服务平台“青融通”、企业诉求办理平台“青诉即办”,其中“青岛政策通”平台累计浏览量860万次,汇集政策信息2.8万条,兑现资金35.86亿元。完善民营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拥有各级中小企业示范平台(基地)284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7家。
青岛还以立法形式确定每年11月1日为“青岛企业家日”,每年举办系列宣传活动,今年的企业家日将举办20项常态化活动和7项当日重点活动。建立了市级领导干部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举办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政企恳谈会等活动,倾听民营企业意见建议,闭环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各级各部门也分别建立了民企时间、政企沟通圆桌会议等政企沟通平台,其中市民营经济局的“民企时间”,邀请民营企业家参加局党组会,已举办45期活动,96名企业家参与。加大政府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工作,已累计为3231家企业清理账款37.2亿元。开通民营企业“市委书记信箱”,累计分流督办民营企业来信855件,办结率100%。
资本要素方面,针对民营中小企业出台了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融资租赁等财政支持政策,其中实施的融资担保补助政策已累计发放奖补资金1.8亿元,撬动融资担保额度549亿元,对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挥了显著作用。人才要素方面,设立了全国首家民营中小企业大学,开展“千校万企”活动,与多家高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高校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创新要素方面,举办14场民营经济创意会,发布项目52个,总投资额超400亿元。连续10年举办“市长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发掘了一大批优质项目和企业。要素对接方面,举办多场重点产业链链主与中小企业“卡位入链”对接会。今年以来又会同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开展专精特新企业融链固链建链对接活动,与全国优质企业精准对接,已举办14场对接会。
还打造四条赛道。“专精特新”培育赛道方面,深入实施《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现有创新型中小企业312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17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0家。“四新经济”培育赛道方面,搭建起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连续六年举办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累计培育雏鹰企业1010家、瞪羚企业343家、独角兽企业17家。“数字化转型”培育赛道方面,扶持小微企业技术改造项目3270个,奖补资金14亿元,撬动投资超80亿元。2023年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获得中央1.5亿元资金支持。“领军标杆”培育赛道方面,开展民营领军标杆企业三年培育行动,45家企业入围2024年省民营企业200强,居全省第一,其中17家进入前100强,并列全省第一,实现五年五连增。
截至9月底,全市实有民营经营主体207.4万户,实有民营企业77.7万户,每万人拥有民营经营主体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60%以上的税收,近70%的进出口,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90%以上的经营主体数量和企业数量,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将以打造民营经济标杆城市为目标,坚决贯彻落实好各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更加用心用情用力为民营企业做好服务,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好困难问题,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