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培育的3个水产新品种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

2024-11-01 11:20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79454)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丽平

近日,农业农村部第863号公告发布了2024年审定的23个水产新品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选育的凡纳滨对虾“广泰2号”、牙鲆“圣航1号”及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完成的新品种福建牡蛎“前沿2号”榜上有名。

凡纳滨对虾“广泰2号”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富花团队联合信邦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渤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培育,是依托团队建立的对虾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针对近年来严重危害对虾产业的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HPND)培育的专门化抗病新品种,也是国内首个应用全基因组育种技术培育的对虾新品种。该品种历时6年培育而成,抗病能力强、养殖成活率高。我国的对虾养殖产业近年来饱受以AHPND为代表的弧菌性病害困扰,“广泰2号”的培育将为降低对虾养殖弧菌性病害风险、提高养殖成功率提供重要种质支撑,也为推动对虾分子育种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起到重要作用。

牙鲆“圣航1号”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尤锋团队与威海圣航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联合培育。团队以山东威海海域收集的野生牙鲆为基础群体,以耐高温和生长为目标性状开展群体选育获得子代,再分别以生长为目标性状经连续2代雌核发育获得的生长快群体为母本,以耐高温为目标性状经连续2代雌核发育获得的耐高温群体伪雄鱼为父本,杂交获得。与未经选育的牙鲆相比,其耐温上限、高温期成活率和14月龄体重等都有显著提升,适宜在全国牙鲆主养区水温16℃~27.5℃和盐度20~32的人工可控海水水体中养殖,将为提高牙鲆夏季养殖成活率、扩大养殖范围、促进其产业良性发展提供有力的种质和技术支撑。

福建牡蛎“前沿2号”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撑单位,与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联合培育。“前沿2号”以福建诏安群体的福建牡蛎为基础群体,以壳高为目标性状,以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制备四倍体后经连续群体选育获得的四倍体选育系为父本,与经过连续选育的二倍体母本杂交而获得的三倍体。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母本、父本和未经选育的二倍体福建牡蛎养殖群体相比,其壳高、体重以及软体重的生产性能获得显著提升。该品种适宜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养殖。目前“前沿2号”在以上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在30%以上,有望成为在我国东海等南方海域具有行业统治力的新品种。

福建牡蛎“前沿2号”

牙鲆“圣航1号”

凡纳滨对虾“广泰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