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海吃海,追梦路上幸福多!
半岛全媒体记者 何毅
11月13日凌晨3时许,青岛即墨冯家河村渔港码头,十几名船老大在自家渔船上一起等候装载扇贝苗。
大吊车把一袋袋的扇贝苗吊笼放在船上后,他们立即驾驶着渔船消失在夜色中,赶在退潮前去海里的养殖区域种苗。一名船老大告诉记者,当天海面上刮的东南风,一些渔船还没出港,就被大风吹得来回晃,但为了尽快把新引进的扇贝苗种植,只要符合安全出海的条件,就出海到养殖区。
凌晨3点多,热闹的冯家河村码头。
正在装载扇贝苗的王港和老公冯洪义凌晨2点多就来到码头,为了保证统一进货的扇贝苗分配公平,每家养殖户都参与了抽签选苗,他们家抽的是9号,即第九个领取苗。装完扇贝苗后,冯洪义天不亮就驾船开往自家的养殖区域,下笼子忙碌完,回到码头已经上午9点多了。王港被海上风浪吹得有些恶心,而且近期睡眠不足,下船后身体不太舒服。虽然夫妻俩很累,但是拉回来的海蛎苗要尽快分拣出来,就在自家渔船前继续作业。
冯洪义在渔船上装扇贝苗。
王港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很忙碌,养殖海域需要换扇贝苗,还要把之前的苗运回来进行修整、分拣再送回去,基本是全天无休。夫妻二人凌晨2点多起床干活,忙到晚上6点多下班,吃完晚饭后立即睡觉。第二天凌晨2点起床重复相同的工作,算下来每天只能休息5个小时。
满载扇贝苗的渔民准备出海。
去年他们这里的扇贝苗遭遇了减产,不少养殖户损失不少。今年扇贝苗成本价格上涨,大家栽种扇贝苗都很小心,每天去养殖区域查看,就好比照顾自己家的孩子一样,看着它一天天长大,生怕稍微不慎,就出现生病、减产的情况。
王港从事渔业养殖20多年,从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到如今风吹日晒,脸上是渔民特有的黝黑色。她常年穿着防水靴和防水衣,头顶一块防风的红布,干起活来风风火火,随同老公冯洪义出海搭把手,推船、下吊笼、拉海蛎子苗上船,都是独自一个人完成,在船上干活完全可以顶一个男人。
渔民们在船下分拣海蛎子苗。
“我们渔民的工作很辛苦,很劳累,不管天气好坏、刮风下雨,经常在海上作业。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今年种下来的扇贝和海蛎子,明年三四月份可以有一个好的收成,让岛城市民们吃到本地美食海鲜产品。”王港说。
据介绍,即墨冯家河村很多村民以做养殖扇贝、海蛎子等海鲜为生,每天的工作就是去海面养殖区把扇贝吊笼从养殖区捕捞上来,挂在船尾部拖回来。渔船靠岸后,需要赶紧捞上来,立即进行冲洗、分拣。今年青岛不少扇贝养殖户出现了减产,一些成色不错的扇贝加工成扇贝柱,塑封冰冻起来。目前,养殖扇贝周期基本为15个月,三四月份是收获的季节。这时扇贝味道较为鲜美,可以清蒸或加工成扇贝柱冷冻起来。
大吊车把扇贝苗吊上渔船。
王港在看吊运扇贝苗,准备出海。
每家批发的扇贝苗现场登记。
夜色中,渔民正在忙碌。
运送扇贝苗的大型机械
渔民整理扇贝吊笼。
王港和冯洪义准备出海。
天亮后,种完扇贝苗的渔船回港。
码头上,渔民忙碌分拣。
从事渔业养殖,王港常年穿着防水靴。
码头上忙碌分拣的渔民
拉回来的海蛎苗
分拣海蛎子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