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首个“齐鲁散文之乡”落户日照市东港区 跟随山东散文名家看东港

2024-11-27 10:28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64572) 扫描到手机

半岛网11月27日讯(记者 张永平)11月23日至24日,由山东省散文学会、日照市东港区委宣传部、东港区文联主办的“山东散文名家看东港”活动举行。省散文学会组织6个县区的知名散文家、作协负责人走进日照市东港区开展“深扎”采风,感触东港发展,寻找创作灵感。活动中举行了“齐鲁散文之乡”授牌仪式,标志着山东首个“齐鲁散文之乡”落户日照市东港区。

授牌仪式在日照市东港区第一小学举行,日照市东港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区长潘振华致欢迎辞,省散文学会秘书长王展宣读授予批复,省散文学会副会长王川、潘振华共同为“齐鲁散文之乡”揭牌,日照市文联二级调研员南方、日照市作家协会主席窦凤晓到会祝贺,省散文学会、作家代表向东港区文联和学生赠书。仪式由东港区文联主席刘伟主持,东港一小学生还送上精彩文艺展演节目,展示东港区校园文学建设成果。

东港区是日照市中心城区,文化灿烂,人杰地灵,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山东省文化强省先进区”。多年来,在东港区文联的领导下,东港区作家协会充分发挥协会职能,围绕“海曲文学”品牌打造,繁荣东港文学,壮大散文人才队伍,大力开展主题文学创作和采风活动,推动文学创作。目前已有会员600余人,其中山东作家协会、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达到50多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20多名,21年来出版《海曲》内刊32期、文学作品集17本,“海曲风韵”公众号常态化发布东港地域风情作品1000多条,会员散文作品参加刘勰散文奖、吴伯箫散文奖、青未了散文奖等各类征文比赛获奖,入选国家级刊物,十几名会员出版个人散文专集,散文创作成果丰硕。

东港区是中国(日照)散文季的主阵地和全国知名作家采风创作的重要目的地。“齐鲁散文之乡”是山东省散文学会聚力开展会员“深扎”,推动精品创作,打造散文高地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衡量一个县(区)散文创作队伍建设、散文成果及散文在全县(区)文艺工作中的总体水平的重要内容,是地方文化品牌、地方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体现。被授予“齐鲁散文之乡”称号,是东港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成果。

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融媒体中心主任李健,济宁市散文学会会长孙继泉,济宁市散文学会副会长王次勇,青州作协主席、《青州文学》主编张雯,寿光市融媒体党委委员、《寿光日报》总编辑桑爱梅,莒南县散文学会会长曹春雷,郯城作家协会主席管晋章,兰陵县作家协会李立群等参加了活动。活动由东港区作家协会承办,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政府、西湖镇政府、后村镇政府、日照农发集团等单位协办。

跟随山东散文名家看东港

活动期间,山东省散文学会组织骨干作家进行了为期2天的“山东散文名家看东港”活动,作家们深入东港区涛雒镇、西湖镇、后村镇进行参观采风,聚焦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以及高质量发展等领域,亲身感受东港区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和发展变化。半岛网记者跟随山东散文名家,一同领略东港风采。

走进涛雒镇,探寻历史的厚重与红色激情

23日下午,采风团首站到达人文底蕴深厚的涛雒镇。涛雒镇的建村历史可追溯至西汉,在清代时改为涛雒镇。自汉代起,此地便以制盐为业,商贸繁荣,是南来北往客商的汇集之地。现今的涛雒镇,依旧是日照市的“鱼米之乡”,物产丰富。凭借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涛雒镇打造了东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丁肇中祖居、下元一村党性教育基地以及天台山旅游区,构建起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区域红色旅游新格局。

在东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段段翔实的文字记载、一件件承载记忆的实物,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承载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爱国主义情怀。打卡东风雅舍,寻觅童真记忆,作家们带着对童年的美好向往,步入这片满是童趣的天地。在这里,他们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

下元一村,作为“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明村”,名声早已在外。采风团还没走进天台山脚下的下元一村,就被远处传来的孩子的嬉闹声所吸引。一排排崭新的民居楼错落有致,充满了浓郁的现代气息。社区的文化广场上,孩子们在嬉戏玩耍,老人们则悠闲地晒着太阳,享受着幸福的晚年生活。随后,采风团参观下元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走进村史馆,深入了解下元一村的发展与变迁史,深刻感受到了“敢为人先,干就干好”的精神内涵。

感受完下元一村的幸福生活与精神风貌后,采风团继续前行,抵达涛雒镇东石梁头村。在蔬菜种植大棚内,村民们正忙着收获芹菜,进行采摘、装袋、装车等工作。涛雒镇东石梁头村书记丁磊介绍,东石梁头村种植芹菜的历史悠久,其“空心芹菜”别具特色。小芹菜成就大产业。东石梁头村依托芹菜种植,探索出一条以芹菜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途径,带领全村村民实现致富增收。

离开东石梁头村的蔬菜种植大棚后,采风团抵达丁肇中祖居。在那里,他们体悟到丁肇中深沉的爱国情怀以及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丁肇中作为杰出的科学家,为国家争得了荣誉,更激励着无数人奋勇向前。

夕阳无限好,海边落日格外美。23 日下午,采风团抵达刘家湾赶海园,彼时赶海人拎着赶海所获,开心地走出景区。夕阳渐落,天空被晕染成红色,绚烂多彩的晚霞与景区的白色天幕相互映衬,绘就一幅绝美晚霞映大海画卷。

在欣赏完刘家湾赶海园的美丽晚霞后,采风团走进红旗现代渔业产业园,这里是东港区贯彻落实“海洋强省”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海洋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规划实施的渔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园区内,养殖池格外引人注目,肥美的石斑鱼在水中欢快游动。作家们纷纷被这生机勃勃的场景所吸引,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机打卡拍照,将这精彩瞬间予以记录。

采风西湖镇,沉醉于湖光山色

24 日上午,采风团早早来到荻竹乡村会客厅打卡。刚进入会客厅,众人的目光就被各式各样的特色农产品及商品所吸引。独具特色的蓝莓酒散发着迷人的馥郁芬芳,令人馋涎欲滴的果干色泽明艳、香味扑鼻,颗粒圆润饱满的大米香气四溢。那些精妙绝伦的手工艺品则尤为引人注目,每一件都凝聚着当地人民的智慧与汗水,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产品借助“电商”的快车道,拓宽了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使农民的生活愈发富裕。

沿着荻竹涧一村的星湖湾亲水露营基地悠然漫步,西湖如诗如画的美景缓缓映入眼帘,平静的湖面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岸边的绿树和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对称的水墨画。微风轻柔地拂过面庞,头顶是湛蓝如洗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悠悠飘荡其间。

“美丽庭院人人参与,乡村振兴家家受益。”西湖边那一座座美丽的民宿小院吸引了作家们的眼球。庭院内果树馥郁芬芳,小花绚烂绽放。登上二楼远望西湖,令人心驰神往、心情舒畅。

在西湖镇的荻竹涧一村和荻竹涧二村,随处可见“墙壁上的艺术”——日照农民画。村庄内一幅幅色彩斑斓、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农民画映入眼帘。这些画作生动地展现了农村的日常生活、风土人情以及美好愿景。村里的墙壁因这些农民画而变得格外生动,它们不仅美化了环境,更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农村的新貌和文化魅力。

离开温馨的民宿小院后,采风团驱车驶向环日照水库的公路。远方的山峦连绵起伏,层叠嶂影,深邃而悠远;近处的日照水库水波荡漾,水库旁的树木黄红交织,绚丽夺目,与周围的灵山秀水相互映衬,美不胜收。水库边的空气纯净清新,令人心旷神怡,沉醉其中。

随后,采风团来到日照水库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庄严肃穆,静静地矗立在那里,铭记着日照水库建设者的丰功伟绩。“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降龙伏虎”“社会主义无往不胜”,记述了日照水库的建设历程。日照水库为日照市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采风后村镇:感受现代科技魅力,传承红色基因

随后,采风团走进空港产业园的山东凌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亲身感受东港现代科技产业的飞速发展。该企业位于日照空港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园,是东港区重点打造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聚集区,该产业园形成了“原材料供给—零部件加工—整机组装—产品销售”各环节全产业链贯通。在山东凌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各式各样的电容式触摸屏、玻璃面板、液晶显示模组等映入眼帘,这些高科技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领域,深受市场欢迎。

百年曙光,红色基因由此传承。创办于 1909 年的曙光小学,是日照县早期学校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为革命活动的中心。如今,那熠熠生辉的革命精神依旧绽放着耀眼光芒。采风团走进那座承载厚重历史的红色文化展馆。展馆内,珍贵的历史图片与动人的文字记录相互交融,鲜活地呈现出日照的红色革命历程。无数先烈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如明灯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

充满创意和活力的1909 曙光里产业园就坐落在曙光小学院内,这里入驻了众多茶企和果蔬和旅游企业,打造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园区内的建筑风格别具魅力,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巧妙融合,给人带来别具一格的清新感受。1909 曙光里产业园的蓬勃发展,为后村镇的经济腾飞注入了崭新的活力。它不仅成功吸引了大批人才和企业安家落户,更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就业机遇以及文化娱乐的多样选择。

东港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发展活力给作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山东散文名家看东港,我让更深层次感受到了日照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齐鲁散文之乡’授牌活动在东港第一小学举行,师生们呈现的精彩节目让我为这所百年老校鼓掌。”兰陵县作家协会李立群说。山东散文名家看东港,后续作家们将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展现东港的美丽风光、人文风情和发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