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 小手艺撬动大市场,那些了不起的山东手造

2024-11-30 17:15 大众新闻阅读 (19746) 扫描到手机

山东手造,不仅巧夺天工,而且形成了较强的产业规模和竞争力。据了解,目前山东全省共有传统工艺类国家级项目53项、省级项目538项,占比分别为28%、50%;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有26人、413人,占比分别为25%、50%。县级以上非遗工坊1954个,各类传统工艺企业和经营业户120多万家,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涌现出一批优势传统工艺企业。

鲁班锁:火到联合国,还被“带上天”

2023年11月1日,作为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为安理会成员常驻代表准备了一份纪念品——鲁班锁。鲁班锁凹凸啮合、结构巧妙,不用钉连、无需胶合,组装需要特别的技能和智慧,榫卯间还蕴藏着东方建筑之美。

其实,早在2014年,鲁班锁就被当作礼物送给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带的解压玩具也是鲁班锁。2020年,鲁班锁制作技艺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气增大带动了鲁班锁的销量。鲁班锁这个2500年前的益智玩具,现在依然是电商平台的热门商品。年轻一代的父母,像他们的父辈一样,选择鲁班锁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由于它老少皆宜的属性,家长们也会一时“手痒”,跟孩子一同组装拆卸。近年来,随着国潮兴起,鲁班锁等中式传统玩具翻红,设计师们创新发展传统文化,持续吸引着年轻人。

淄博陶瓷:重回国际陶瓷舞台中央

夜幕降临,淄博的各大烧烤店里烤炉炭火烧红,肉串滋滋冒油。趁热拿下一串,加上蘸料、小葱,卷上面饼用力一撸、送入口中,唇齿之间尽留香。

淄博,齐国故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北方重要陶瓷生产基地,历史上兴盛的制陶业,帮助齐国渔盐冶铁,称霸诸侯。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里,陈列着几千年前当地用于烤炙食物的陶琉容器。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临淄赵家徐尧遗址,又将当地烧烤食物的历史推至距今约13000年。

骨质瓷因质地细腻通透、釉面光滑润泽、器型美观典雅,有“瓷器之王”“皇家用瓷”美誉,是西方宫廷和贵族彰显尊贵的象征,生产技艺一度被国外垄断。淄博华光陶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经过反复试验,在磷矿石和石灰石等天然矿物中寻得出路,获得成功,产品的白度、硬度、透明度、热稳定性各项指标均超过外国骨质瓷,而且有效保障了陶瓷产品原料和材质的健康品质。后来,该公司又探索解决瓷器釉面铅镉溶出技术这一世界级难题,并获国家发明专利,产品畅销海内外。

随着智能化浪潮席卷而来,淄博陶瓷产业从传统粗放型增长向创新、个性、绿色等方向转变,在全国陶瓷行业引领风潮。依托陶瓷产业,淄博还衍生出刻瓷、拓彩、瓷画等多个产业,陶瓷琉璃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150亿元。从用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日用瓷,到健康环保的天然矿物质瓷、抗菌陶瓷、无铅陶瓷,淄博陶瓷业正走进国际陶瓷舞台中央。

曹县汉服:占据全国销量半壁江山

《春秋左传正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汉服,亦称华服,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既凝结染、织、绣之工,也承载礼仪之邦、衣冠上国、锦绣中华之意。

如今,全国每卖出两件汉服,就有一件来自曹县。去年,曹县汉服销售额72.15亿元。

10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曹县汉服文化节2024秋冬款新品发布会举办。当地同步开展了青少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暨大学生华服嘉年华活动、新中式服饰产业发展大会等活动。从中可见,汉服产业的电商化、智能化正在展开。

“有爱云仓”汉服生产直播基地内的部分汉服展出。周致啸 摄

目前,曹县拥有汉服上下游企业2524家、网店14718个,汉服从业者超过10万人,原创汉服款式达6000余种,做到了5公里以内的产业集群化发展。

在曹县,可以看到一条汉服从无到有的完整产业链,也可以见证一个汉服品牌的诞生。这包括了原创研发、设计制作、版权保护、裁剪打版、绣花印花、辅料辅具、展演展示、网络营销、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

2024年新春伊始,马面裙的爆火再度将曹县送上“热搜”。今年前个9月,曹县汉服的销售额达57.9亿元,同比增长17.3%。目前,曹县汉服抢占了全国汉服销售五成以上的市场,成为“中国原创汉服生产之都”。不仅如此,曹县汉服登上国际舞台,在英、法、新西兰等10余个国家成立青少年汉服社,向世界展示中华服饰之美、文化之美。

潍坊风筝:飞出国门,成就大产业

潍坊道承齐鲁、襟连海岱,是世界风筝之都。潍坊风筝传承千年、闻名世界,2400多年前鲁班在潍坊制作放飞了世界上第一只“木鸢”,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把风筝带到欧洲。1984年,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成功举办,历经40多年的创新发展,风筝会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国际盛会。

近年来,潍坊风筝企业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目前,潍坊风筝及相关产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本届风筝会期间签约项目多达8个,涉及总投资95亿元。“小风筝”已然成为“大产业”。

“我先后去过美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风筝文化交流,传播风筝扎制技艺。”潍坊风筝传承人郭洪利介绍,2018年,他参加新西兰风筝教学活动,发现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展出了一件与潍坊硬翅风筝造型完全一致的毛利风筝。“在交流中有一位大学教授表示,‘风筝起源于中国,风筝文化没有国界与种族,符合人们共同的向往与期待’。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风筝最初诞生于中国,但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早已超越了国家与民族的界限。”郭洪利说。

近年来,山东通过大力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让这些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了匠心传承与现代演绎的完美融合。在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山东手造正以独特的魅力绽放光彩,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大众新闻记者 张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