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省挑大梁·青岛走在前“稳进新好”|西海岸新区获批十年来,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14.9%

2024-12-06 14:10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阅读 (41484) 扫描到手机

12月4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当好排头兵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第十九场(西海岸新区专场) 上获悉,西海岸新区锚定“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总目标,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引领区建设再上新台阶。新区获批十年来,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4.9%,总量翻了两番;今年前三季度,全区海洋生产总值达1676亿元、同比增长8.6%,新区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的41.6%、全省13.6%、全国2.2%。

聚力构建完备的海洋发展支撑体系。强化顶层设计,2019年新区组建工委海洋发展委员会,今年更进一步推动工委科技委、海洋委一体化运行,为全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完善制度体系,先后出台海洋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引领区的实施意见、现代海洋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系统构建起“规划引领、方案落实、政策保障”的制度体系。深化改革创新,出台省内首部以“依港管船”为主题的规范性文件,建立“344”依港管船工作机制,显著提升渔船渔港管理水平,并且被推荐为全国的典型集体,经验在全国推广。同时,探索推动跨风河新建桥梁工程等项目实现海域分层立体使用确权,海域管理模式加速从“平面”向“立体”转变。

聚力打造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快集聚高能级平台,汇聚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11家国字号涉海科研院所、中国海洋大学等12所涉海高校,获批海洋关键材料等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涉海创新平台数量达246家。大力招引高层次人才,建设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区域人才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擦亮“蓝洽会”引才“金字招牌”,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实现“零”的突破,海洋人才突破7.9万人、涉海合作院士达27名。推动海洋成果转化,制定出台了大院大所向区向海发展意见,引入上海技术交易所(青岛)科创服务中心,启用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实施关键技术攻关近1000项,设立高校校长基金、天使基金等,支持95个项目建设转化。

聚力建强海洋产业发展主阵地。出台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构建“1+3+3+1”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推进潍柴海洋装备制造等总投资875亿元的66个海洋重点项目建设,谋划储备超1000亿元的48个涉海项目,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深蓝”系列网箱投产运行,国家级海洋牧场达17处,占全国的近1/10。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制定海洋领域高质量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引进中船集团民船中心总部、麦克德莫特国际等项目,交付“海葵一号”“港航平5”等一批海工重器,落成全球最大海藻加工基地、国家海洋药物中试基地,国际第一个抗肿瘤海洋药物BG136完成I期临床试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场景创新,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中国海工院(青岛)研发的气动式波浪能发电装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青岛港建成全球首个港口信息化模型,基因和细胞诊疗产业纳入山东省未来产业集群。

聚力建设海洋开放合作新高地。持续扩大“蓝色朋友圈”,推动全国唯一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高效运行,获批联合国“海洋十年”官方实施合作伙伴,亚洲唯一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全球海洋观测伙伴关系西太区域办公室等6家涉海国际组织落户新区。高水平举办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吸引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1790余位嘉宾参会,论坛规格、规模及影响力空前提升。打造制度型创新典范,青岛自贸片区率先开展海洋领域政策集成改革,全国首创“海员司法救助资金池”服务模式,海域使用权及海上构筑物所有权登记改革等79项创新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深化区关港联动创新,推出中转集拼+多式联运等100余项创新举措,建成北方最大的船舶交易市场,青岛港跻身世界第四大港口、建成亚洲首个自动化码头,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位居东北亚之首。

下一步,新区将深入实施经略海洋战略,坚持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推动海洋科技、开放合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培育壮大海洋新质生产力,在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中奋勇当先、做好表率。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春燕)